編輯嚴選
[讀書心得]貧富差距的經濟學/被誤解的台灣史

2021/08/2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者:李湛侃
稍微有點愧咎<貧富差距的經濟學>,因為掐頭去尾把它看完的。作者很年輕,1987年出生,出生背景遊歷各國,通曉中、英、粵、荷、日、德等多國語言。在前言指出,柴契爾夫人在位十年間帶來英國的繁榮,但是貧富差距開始擴大。當別人問她是否應該為此向國民道歉,她說:就算在11年的任內有貧富差距變大的情況,但不要忘記英國經濟在我的任內蒸蒸日上。實際上財富和收入的增長令所有的英國人獲益。就連社會最底層、最窮的人的收入也有增加,只不過有錢人獲得更多而已。
作者指出這段回應凸顯兩個問題:
1.社會的最底層的收入的增加就醫定代表他們的購買力也一起增加嗎?如果人民收入上升,但經濟增長帶來的通貨膨脹令物價上升更快,豈不是白忙一場?
2.一個社會如果貧富懸殊太過嚴重,處在下層人民發現自己無論多麼努力都無法爬到上層,同時,收入差距只會有來越大的話,這些人還會有努力生產的動力嗎?
這中間的過程他試圖從全球化、科技發展、貨幣政策三個面向來看"國與國之間"、"國內人與人之間"的貧富差距現象。然而,在結論的部分並沒有提出可能的解方,而是歸結於國家領導者必須重視自己的政策對於整體所帶來的影響,並呼籲我們認清自身可能身處的位階。然而,我認為這兩點都不算是很好的結論。一來人都有私心、認識的能力也很有限,要期望國家領導人審慎自愛、高瞻遠矚,其實是一種聖人式的英雄或帝王幻想。二來即便知道自己身處的位置在懸崖邊,恐怕也很難透過具體的實際行動改變正在往下流的窘境。
至於本書中段論證的過程,當然不是說不嚴謹或不專業,而是我確實對經濟學的專業術語認知有限。再者,套句另外一本書所說的,當GOOGLE問世之後,不論正或反的證據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到。故此,再怎麼嚴謹的考究,充其量只是增添幾分說服力,如何從資料中分析出有利解決問題的答案,才是真正重要的。而結論的薄弱也就相對造成讀者在情感上的失落。
從這個角度來說,上次之所以推薦網路小說 <地球人真是太猛了>,也是因為他透過虛構的穿越城市,去描述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的正反意見。主角(作者)本身沒有給出答案,只是希冀 “只要我們願意改變這個世界,儘管令人滿意的結果尚未發生,他依然保有希望”。這種結論或許比起期待國家領導人更有力量?!畢竟,人的群體所產生的問題,也只有靠群體的共識才有解決的可能。
作者:駱芬美
至於<被誤解的台灣史>,說實在,標題頗有譁眾取寵、故弄玄虛之感,它暗示:你讀的歷史不是真的,我說的才是事實。立論主旨似乎著力於將鄭成功拉下神壇、清朝放任施琅使人民受苦受難,以此為榮、更引為 科學的真知灼見。
這實在和我認知的歷史學大相逕庭。
我們可以知道早期的史學(或歷史劇),總是將王朝的滅亡歸咎到昏君亂賊,這種單一的解釋方式是有問題的。就如同一個公司倒閉不能只歸結到 “生意不好”四個字,而是要去探究生意不好是因為產品品質、市場需求、員工教育訓練、行銷經營等諸多條件,是否交互影響造成惡性循環,以至於最後出現 “生意不好”的局面。國家或是地區的興衰,有可能與氣候變遷、當時人民的想法、周邊勢力的盛衰、主政者採用的制度之間有方方面面的關係,如何從中抽絲剝繭,講出一個我們可以認同接受的故事、讓我們從這些事件中汲取古人的智慧,避免重蹈覆轍,這才是我以為的歷史學。 確實,作者有相當的考究功夫;傳教士與原住民的互動、荷蘭與鄭成功戰役之間的文書,大量的古地圖、照片佐證。但他的中心思想似乎莫過於:台灣的一切成果都源自於民間自身的力量,所謂官方不過錦上添花而已。這種蒐集證據只為撇清的立論實在有點讓人匪夷所思….。
我們應當知道,人民要無政府狀態生存其實也有一定難度,因為當周邊更有政治組織力量團體進來,很容易被征服。而文明的進展是透過各種悲劇的發生,才讓我們摸索出更好、更理想的生活模式。這並不代表 現在 就一定比 過去 好。看看貧富差距的例子:科技讓我們整體生活的狀態更好;有自來水、智慧手機、快速傳遞的資訊。但也可能因此讓我們感覺更不幸福:每天像白老鼠一樣繞圈,卻還是有天生位階就更高的人在壓迫我們,財富不能自由,生活型態也無法得到解脫,甚至要擔心各種環境潛藏的汙染,危害我們與家人的健康...。

然而,這一切很可能就是文明進展的過程。當王朝一個又一個的覆滅,戰爭一次又一次的發生,人類透過大量血淚的經驗,告訴我們前人如何走到一條死胡同,下一代人該怎麼避免一錯再錯。也許新的方法還是會造成新的錯誤,也許真的沒辦法從堆疊的史料中找到答案,但是,不放棄探尋的精神、保留下一代接棒的可能性,應當是勝過用帶有政治意識形態的眼鏡去看待這世界發生的事情。
說難不難,無非自省自覺而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6會員
138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