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台灣許多團體在各地都有舉辦適合孩子參加的夏令營,家長也會利用假日帶孩子從事戶外活動、彌補平時在教室上課,在都市裡遠離自然生命的生活型態。
戶外活動首重安全,除了溪水與海邊的活動必須注意安全守則之外,到森林裡也要注意一些有危險的生物。
現在的台灣幾乎可以說沒有什麼大型的猛獸,僅有的台灣黑熊瀕臨絕種,連專家學者要記錄到牠們都很困難,相信我們在野外也不會有那麼好的運氣可以遇到,但是除了台灣黑熊,台灣還是有不少具有危險或會傷害人的生物,首先大家一想到的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蛇。
台灣的蛇類大約有五十多種,其中有二十多種有毒液,比較常見的有六種。依照毒性可分為出血毒、被咬傷之後會紅腫、疼痛,導致潰爛,這類毒蛇有赤尾青竹絲、龜殼花與百步蛇。
另外一種是神經毒,被咬到不疼不腫,但是慢慢會意識模糊,呼吸困難,有時候會致死,這類毒蛇有雨傘節跟眼鏡蛇。台灣東部還有一種鎖鏈蛇,兼具出血與神經毒,幸好牠的毒液量並不多。
蛇很少主動攻擊人,若被蛇咬到,通常也是手跟腳,也就是我們在無意中碰到或踩到蛇才會被咬,因此在野外行走要穿長袖衣服穿長褲,可能的話穿厚長靴,手碰到樹枝或石頭前,要先用眼睛看清楚,這除了可以預防被蛇咬之外,還可以防患蜈蚣或蜘蛛等有毒液的生物。
俗話說:「打草驚蛇」,常有人進入草叢中都會先用登山杖擊打一番。其實蛇聽覺不好,因為牠沒有外耳道和鼓膜,音波直接用皮膚肌肉傳到骨頭,然後再經由內耳傳到聽覺細胞,所以牠聽不到尖銳的高音,低音或地面的震動牠們才能聽得到,不過蛇除了聽覺,還有視覺、嗅覺,甚至有的蛇還能感應到人的體溫所散發出的紅外線,著名的響尾蛇飛彈的熱感應追蹤系統就是利用響尾蛇的這種特性來命名。
近年被毒蛇咬死的人非常少見,一則是毒蛇咬人不見得會施放毒液,或者施放時的數量並不多,因為毒液對蛇來說是很珍貴的,通常只用在蛇打算吃的獵物上,人不是牠的獵物,用太多太可惜;另外也是因為蛇愈來愈少,遇到的機會不大,同時醫院也愈來愈多,即便被很毒的蛇咬到,三到十個小時及時到醫院治療,大概都不會有生命危險。
近年來台灣很瘋露營,古老的民間傳說告訴我們,要在營區或帳棚附近灑上生石灰或中藥的雄黃,蛇就不敢接近。其實這是錯誤的訊息,雄黃或生石灰對蛇完全沒效。古人認為生石灰遇到水會產生大量的熱,能把蛇燙死,可惜蛇的鱗片與魚的鱗片不同,蛇的皮與鱗片非常乾燥,決不是我們想像中的又濕又黏。
露營時只要把營帳附近的草清理乾淨,帳篷的拉鍊隨時拉上關好,不要讓蛇有機會鑽進來就可以了,倒是穿鞋子的時候要小心看看裡面有沒有躲著什麼生物。
非常多人看到蛇或蜘蛛就會尖叫,蜘蛛長得很噁心令人不舒服是主要原因,至於蛇有人說是人類在漫長演化過程中,蛇是少數會威脅到人類生命的剋星,尤其人類還在樹上過生活時,活動範圍是與蛇重疊的,所以從舊約聖經創世紀以來,西方世界都把蛇當作邪惡的象徵,跟古埃及以前以眼鏡蛇為聖神,印度三大主神濕婆的化身也是眼鏡蛇,中國古代的伏羲氏與女媧,也都是人面蛇身的天神,東西方的文化很不一樣。
蛇對人類而言,是又怕又敬的生物,但是在台灣的野外,最危險的並不是蛇,而是……欲知詳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