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有人分享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正在展覽「似真是假-生活微型博物館」特展。這個展覽是透過運用不同黏土的藝術創作形式,將「永春市場」"微縮"搬入了展場。因為一直很喜歡袖珍型的迷你小物,所以當然不能錯過這個展覽。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就位在萬華區的「剝皮寮歷史街區」範圍內,若搭捷運從龍山寺站走過去,會先經過剝皮寮歷史街區,才到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所以可以兩個景點一同參觀。捷運龍山寺站1號出口右轉,就會看到告示牌,看古蹟、品美食,一應俱全。這次以古蹟為主,就不介紹美食了。
「剝皮寮歷史街區」成型於清代早期,後來經過日治時代、民國時期,至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有著橫跨三個年代的建築特色,因為電影「艋舺」而被廣為人知。
剝皮寮位於老松國小校園南側,也就是現在萬華區的廣州街、康定路及昆明街這一帶。為了配合老松國小的成立,都市計劃將老松國小旁這段老街保留為學校預定地,實施禁建,所以這處清代街道的風貌與日治時代的牌樓厝,才得以被保存。
「剝皮寮」的名字由來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因為此處曾為淡水河上游的木材集散地,清朝時期福州商船運進杉木,會在此處剝去樹皮,因而得名。但有另一較為可信的說法是,在清朝時,此處被稱為「北皮藔」,由於閩南語的「北皮」與「剝皮」同音,所以逐漸演變成「剝皮寮」。
從捷運龍山寺站,走到剝皮寮歷史街區,會先經過外圍靠馬路的那一側,沿路上都可以看到紅色的磚牆、拱型的騎樓和日治時期的木門窗,有種典雅古樸之美。
剛剛欣賞的是位於房子左邊,剝皮寮歷史街區外側,靠馬路的那一面建築之美。而右邊的巷子進去,就是剝皮寮歷史街區的內側街道部分。
為了讓這處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與人文風貌的價值得以延續,政府將其轉型為展覽空間,並且融入教育與文化意涵,其展覽風格較為小眾且大多免費。
剝皮寮歷史街區的內側街道入口處進去,右邊為遊客中心,裡面有許多關於剝皮寮歷史街區的相關資訊。
參觀完剝皮寮歷史街區,再往前走就是「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是利用剝皮寮的舊址,作為推廣鄉土教育之園地,將學校教育及社區文化互相結合,不定期規劃各式主題特展。
目前展出的「似真是假-生活微型博物館」特展,的確似真又是假,是假又似真,名稱取得很貼切。
這個展出的作品是由信義社區大學~林守茱老師,帶領學員們耗時了一年半的時間才完成的精緻作品,運用黏土這個藝術創作媒介,加上學員們的巧思巧手,以永春市場的攤販來製作微縮模型,模型採用大約1:15的縮小比例來製作。
藉由"微觀"的角度,帶領大家認識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傳統市場百態,有肉攤、海鮮攤、製麵店、包子店、雜貨店,甚至咖啡攤.....等商鋪,從攤位上的細小物件,如:招牌、紙箱、磅秤...... 等等,到攤商外觀所販賣的食品都做得維妙維肖,也將攤商與顧客間的互動情境及生動的表情呈現出來。
在人來人往的菜市場裡,有個市集咖啡攤位感覺很不錯,買菜逛累了,可以坐在咖啡攤休息一下,來份三明治,外加一杯咖啡,與不認識的人閒聊兩句,也或許都是熟面孔的常客了,這讓我想到了日劇「深夜食堂」裡的劇情,有種溫暖的氛圍。
現代人生活忙碌,尤其職業婦女可能不常下廚,直接買外食回家,或是頂多一星期上一次傳統市場,甚至不會上傳統市場,直接在超市採買食材,方便又省時。不像以前傳統的媽媽,幾乎每天上菜市場,每天煮三餐,所以這個展覽不但可以看到精緻可愛的袖珍小物,還可以看到傳統市場裡的濃濃人情味。
「似真是假-生活微型博物館」特展,展覽期間為7月23日~9月8日,免費開放參觀。
怎麼去?
捷運龍山寺站1號出口右轉 --> 廣州街右轉 --> 廣州街跟康定路交叉口,就是"剝皮寮歷史街區" -->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地址: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1號
電話:02-2336-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