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苗栗訪友,適逢即將開始的,一年一度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活動,因為沒打算要參加活動,於是第一站先提早到白沙屯拱天宮拜拜。雖然5/1活動才開始,但目前也已是人潮洶湧,而當天剛好碰到廟方的記者會活動,又更加熱鬧了。
白沙屯拱天宮位於苗栗縣通霄鎮,敬奉主神為白沙屯媽祖,集開基、鎮殿、進香為一身,媽祖神像為軟身四肢可活動,是其特色。早期白沙屯先民因海上捕漁艱苦與危險,便奉祀天上聖母,以祈求平安,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而其一年一度的徒步進香活動,每年都吸引大批信徒跟隨,媽祖鑾轎因為轎頂覆蓋一層粉紅色薄帆布,有時行進非常快速,被信徒暱稱為「粉紅超跑」或是「粉紅法拉利」。此活動已成為民俗類的無形文化資產,被列入台灣宗教百景之一。





廟外人聲鼎沸,還有舞獅的表演。關於舞獅的起源眾說紛紜,其中一個版本是漢朝時期,西域進貢了一隻雄師,西域使者表示若是漢朝無人可以馴服雄獅,西域將斷絕邦交並且停止進貢。
而漢朝宮人不但馴獸失敗,還因為雄獅馴獸過程中野性大發傷人,而將雄獅亂棒擊殺。之後宮人為了逃避皇帝降罪,於是取下獅皮後,由兩個人一前一後扮演獅子、演出了一場馴服雄獅的戲,成功騙過了使者和皇帝,也避開了一場外交風波。故事流傳至民間後,人民也仿效獅子起舞,成為了吉祥的象徵,時常在節慶之中表演。
舞獅的表演文化有著文武之分,「文獅」的形象是溫馴可親的模樣,經常出現抖毛、打滾、互相磨蹭等動作。而「武獅」則是強調獅子的威武特性,較常出現騰躍、蹬高、爭奪彩球等更具困難的特技動作。




看不少人大包小包,就知道老街很好買。

公益彩券投注店,也多了媽祖加持的喜氣,朋友進去買了一張樂透,沾沾喜氣。
沿路上不少客家米食糕點,客家人擅於以米為原料,製作成各式糕點,像麻糬、湯圓、黑糖糕、粄條、客家菜包,以及各式甜鹹米糕..... 等等,不管是年節慶典、或是敬祖祭神的場合,客家米食文化總是與禮俗及信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對粿類糕點沒特別偏好的我,只喜歡客家式的糕點,尤其麻糬只吃客家麻糬(笑)。
走進老街就馬上看到這個客家發粿(黑糖糕),賣黑糖糕的大姊說,這款黑糖糕口感Q彈又不甜,很受大家喜愛,而且在很多高速公路的休息站也都有販售。想起家人曾經說在高速公路休息站,有一款很好吃的黑糖糕,曾經在中途休息時特地去找,但很可惜沒看到,我猜或許就是這款,當下趕快買了兩片。




各式可愛的媽祖週邊商品,尤其孩童的圍兜兜上,還印著「媽祖ㄟ的金孫 」、「媽祖ㄟ囝仔 」,真的好懂行銷,商機無限。


當地限定~拱天宮旁7-11賣的客製化媽祖乖乖和金門高梁。

行經苗栗後龍「山邊媽祖宮」,看見廟前的空地搭起了難得一見的野台布袋戲棚。印象裡,布袋戲都只出現在電視上,小時候電視播放的是黃俊雄布袋戲,雖然我沒特別喜歡布袋戲那種喧鬧、神怪、玄奇,以及時常「金光閃閃,瑞氣千條」(台語)的音效畫面,和「順我者生,逆我者亡」的旁白橋段,但對"史艷文、藏鏡人、怪老子、秦假仙、苦海女神龍.....這些名字還是有印象的,即使當時不了解整部劇情在演什麼(笑)。
而這些耳熟能詳的布袋戲偶人名,也讓人一併想起了布袋戲的主題曲,印象比較深刻的有《苦海女神龍》、《粉紅色的腰帶》、《水噴噴》等歌曲,對我來講,是一種遙遠的童年回憶。




山邊媽祖宮的外面,看到路邊正曬著一大盤的蘿蔔乾,旁邊有賣自製農特產的小販,攤位上有一包包的蘿蔔乾和一罐罐醬菜及豆腐乳。炎熱的天氣,旁邊的紙牌還寫著有販售幾款啤酒及各種飲料,但我想開車的駕駛,不適合買啤酒來解渴(笑)。
附近的火車平交道偶爾會響起噹噹聲,在在都顯示著純樸的小鎮風貌。



與朋友聚會結束,還收到美味的米食點心伴手禮,外包裝是以三義知名的油桐花為禮盒設計,優雅時尚又賞心悅目。小小一塊的米食點心,軟Q又不過甜,份量剛剛好,適合泡杯茶來一起品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