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與瘋子之間

含有「天才與瘋子之間」共 1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一向覺得自己「想太多」了。該怎麼辦呢?之前看了大量的書和資料,好像都沒什麼幫助。 直到最近看了一篇LLI低潛在抑制症的文章,我才了解問題原因所在。它完全說中我的情況,直達核心,令我對自己的情況有更多的了解,以及有相對應的解決方法。這篇先寫什麼是LLI人,下一篇會寫解決方法。
Thumbnail
hello莎拉,你也是很認真在找尋解答的人呢。我也有過類似的問題喔~寫了兩篇有關的,也許你會有興趣參考看看"[情緒]如何克服"週期性低潮":好發人群、自我問診&處方單、及如何轉念" https://vocus.cc/article/6521ee32fd89780001a304c9"[寫作紀錄]2023/4月被自己打敗Orz後,肯定自己,並尋求"恰到好處的完美主義"(入選即時精選)"https://vocus.cc/article/64475e8ffd897800011f7f5e啊,還有一篇,如果情緒太多太重,不好找人傾訴時,也可以考慮找ChatGPT喔! 它現在是我的心理諮詢師🤣[AI|情緒]讓ChatGPT當你的情緒樹洞,及心理諮詢師(入選"即時精選") https://vocus.cc/article/64948a26fd8978000172c673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付費限定
為什麼他們能如此傑出而自己卻如此平庸?因為他們跟我們不一樣,他們是「異常」的,而在所有的「異常」中,「他們有病」是最能滿足上述矛盾心理的答案。而在所有的「病」中,「瘋子」又是最有魅力的一種情況,它一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天才的浪漫主義情懷,一方面也暗中發洩了我們對他們的潛在敵意。
Thumbnail
付費限定
里爾克在寫給佛洛依德的一封信裡說:「我常瀕臨想要與您一談而將自己從深淵中解救出來的關鍵時刻,但只要一個人仍保有一點兒的孤芳,最後總是自我掙扎的決定佔上風。」他寧願自己掙扎、戰鬥,也不願乞求治療,這正是一個有原創力藝術家的「孤芳」——他邀約瘋狂,與之戰鬥;破壞瘋狂,或者被瘋狂所破壞。
Thumbnail
大部分的精神異常,的確如梵谷的自我觀察,並非「全天候都在發作」,而是還有不少正常的時刻。而梵谷最後的「瘋狂創作」,可能也不是專家所說的「受躁鬱症的擺佈」,而是他自覺時間寶貴,必須珍惜他有限的清醒,焚膏油以繼晷,為他所熱愛的藝術做最熱烈的燃燒、最後的獻身。
Thumbnail
付費限定
盧騷完成了他有名的《懺悔錄》,精神醫學家克雷契摩認為,這本不朽的自傳可以說是「一個妄想症患者對假想敵的辯白書」。克雷契摩覺得盧騷的被害妄想並非實際迫害而生,而是起源於「罪的意識」——在上流社會中過著享樂生活,卻又蔑視它而引起的罪的意識,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才取名為《懺悔錄》。
Thumbnail
付費限定
當我們聽到尼采在精神病院裡高喊「我就是耶穌基督」、「我就是戴奧尼索斯」時,難免會驚覺到他在幾個月前嘔心瀝血所寫的《戴奧尼索斯之頌》與《瞧!這個人》,可能只是這種譫妄的前奏曲。
Thumbnail
付費限定
精神醫學家史德爾認為,貝多芬的音樂是在「彌補他對現實人類的失望與憎恨」,如果他「無法將他的敵意昇華到音樂的領域」,將無可避免地導致精神異常。雖然命運給他無情的考驗,但就像貝多芬自己所說「命運賦予我偉大的音樂才華,我應盡自己所能來報答」,他為創作與瘋狂做了另一種註解。
Thumbnail
付費限定
也許這就是天才與瘋子間的「一線之隔」。天才駕馭他的瘋狂,而瘋子則被瘋狂所駕馭。在面對不朽的傑作時,我們往往會驚嘆於藝術家的創造力,而忽略了那可能只是他對瘋狂的駕馭。
Thumbnail
付費限定
現在被認為與創造力關係最密切的是躁鬱症這種兩極性的精神疾病,當事者的情緒在低落與高昂兩個極端間擺盪,在「鬱期」,他感到孤獨無助、前途黯淡、萬念俱灰;而在「躁期」,則又有非理性的樂觀進取、生龍活虎、覺得任何事都可迎刃而解,靈思泉湧而奔放,是他們最有創意、創造活動最旺盛的時期。。
Thumbnail
付費限定
關於他的藝術創作,孟克曾說:「我的藝術植根於一個的單純的省思:我為什麼和其他人不一樣?為什麼我在搖籃裡就受到詛咒?為什麼我沒有任何選擇就來到這個世界?」藝術創作似乎成了他表白和宣洩心中苦悶的出路。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