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第96擊 尼采的預知瘋狂記事

更新於 2021/01/2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當我們聽到尼采在精神病院裡高喊「我就是耶穌基督」、「我就是戴奧尼索斯」時,難免會驚覺到他在幾個月前嘔心瀝血所寫的《戴奧尼索斯之頌》與《瞧!這個人》,可能只是這種譫妄的前奏曲。
  但有不少藝術家最後還是真的瘋了。譬如尼采,他在四十六歲時抵達「瘋狂之驛」——因精神病而住院,到五十七歲逝世止,漫長的十一年一直處於譫妄狀態中,連說話都混亂含糊,當然也沒有任何創作。但在病發前的四十至四十五歲之間,卻是他最多產也最具原創力的時期,特別是在發瘋前一年(一八八八年),《華格納事件》、《戴奧尼索斯之頌》、《偶像的黃昏》、《反基督》、《瞧!這個人》等六、七部作品,像連發子彈自他瀕臨崩潰的腦中射出,讓人目眩神迷。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84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創意100擊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933會員
478內容數
分享個人生命中有趣、有意義的各種閱歷及所思所感,讓讀者在心靈的饗宴中,開闊自己的人生視野、豐富自己的精神樣貌,做個感性與理性齊備,兼顧理想與現實的現代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溢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精神醫學家史德爾認為,貝多芬的音樂是在「彌補他對現實人類的失望與憎恨」,如果他「無法將他的敵意昇華到音樂的領域」,將無可避免地導致精神異常。雖然命運給他無情的考驗,但就像貝多芬自己所說「命運賦予我偉大的音樂才華,我應盡自己所能來報答」,他為創作與瘋狂做了另一種註解。
也許這就是天才與瘋子間的「一線之隔」。天才駕馭他的瘋狂,而瘋子則被瘋狂所駕馭。在面對不朽的傑作時,我們往往會驚嘆於藝術家的創造力,而忽略了那可能只是他對瘋狂的駕馭。
現在被認為與創造力關係最密切的是躁鬱症這種兩極性的精神疾病,當事者的情緒在低落與高昂兩個極端間擺盪,在「鬱期」,他感到孤獨無助、前途黯淡、萬念俱灰;而在「躁期」,則又有非理性的樂觀進取、生龍活虎、覺得任何事都可迎刃而解,靈思泉湧而奔放,是他們最有創意、創造活動最旺盛的時期。。
關於他的藝術創作,孟克曾說:「我的藝術植根於一個的單純的省思:我為什麼和其他人不一樣?為什麼我在搖籃裡就受到詛咒?為什麼我沒有任何選擇就來到這個世界?」藝術創作似乎成了他表白和宣洩心中苦悶的出路。
二十世紀獨樹一幟、謎一般的小說家卡夫卡,他的小說是個謎,創作動機也是個謎。從精神病理學的觀點來看,卡夫卡小說《審判》一書的情節,幾乎可以說是一個「妄想型精神分裂」病人的文學記述。
「天才與瘋子只有一線之隔」的說法由來已久,盧德威格教授在《偉大的代價》一書裡指出:在成人後,這種差別就更加顯著同樣顯著,七○%的詩人,七七%的音樂表演者、小說家,五九到七七%的畫家、作曲家、非小說類作家有精神方面的症狀;但只有十八到二九%的自然科學家、政治家、建築師、商人有類似的毛病。
精神醫學家史德爾認為,貝多芬的音樂是在「彌補他對現實人類的失望與憎恨」,如果他「無法將他的敵意昇華到音樂的領域」,將無可避免地導致精神異常。雖然命運給他無情的考驗,但就像貝多芬自己所說「命運賦予我偉大的音樂才華,我應盡自己所能來報答」,他為創作與瘋狂做了另一種註解。
也許這就是天才與瘋子間的「一線之隔」。天才駕馭他的瘋狂,而瘋子則被瘋狂所駕馭。在面對不朽的傑作時,我們往往會驚嘆於藝術家的創造力,而忽略了那可能只是他對瘋狂的駕馭。
現在被認為與創造力關係最密切的是躁鬱症這種兩極性的精神疾病,當事者的情緒在低落與高昂兩個極端間擺盪,在「鬱期」,他感到孤獨無助、前途黯淡、萬念俱灰;而在「躁期」,則又有非理性的樂觀進取、生龍活虎、覺得任何事都可迎刃而解,靈思泉湧而奔放,是他們最有創意、創造活動最旺盛的時期。。
關於他的藝術創作,孟克曾說:「我的藝術植根於一個的單純的省思:我為什麼和其他人不一樣?為什麼我在搖籃裡就受到詛咒?為什麼我沒有任何選擇就來到這個世界?」藝術創作似乎成了他表白和宣洩心中苦悶的出路。
二十世紀獨樹一幟、謎一般的小說家卡夫卡,他的小說是個謎,創作動機也是個謎。從精神病理學的觀點來看,卡夫卡小說《審判》一書的情節,幾乎可以說是一個「妄想型精神分裂」病人的文學記述。
「天才與瘋子只有一線之隔」的說法由來已久,盧德威格教授在《偉大的代價》一書裡指出:在成人後,這種差別就更加顯著同樣顯著,七○%的詩人,七七%的音樂表演者、小說家,五九到七七%的畫家、作曲家、非小說類作家有精神方面的症狀;但只有十八到二九%的自然科學家、政治家、建築師、商人有類似的毛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梵谷一生飽受精神疾病所折磨,當他鬱積的情緒累積到一定飽和點時,便會在畫作出現似漩渦波動般旋轉纏繞的線條,是潛意識裡企圖從緊張不安中獲得抒解,想突破困境的心理投射,他在瘋狂和理性中拔河,即使多次生命轉折影響畫風變化,他的畫自始至終保持構圖上的工整,雖簡化但不抽象,雖扭曲但符合邏輯。
Thumbnail
尼采在批判價值的同時,又肯定價值;展露價值的同時,又在漠視價值。 因為一整個就是進程而已,尼采不希望我們經由哲學追求真理,而終於抵達崇高無上的價值後,卻因此止步不前。 因為價值裡,有生生不息,。 但是講出來之後,彷彿就被做成雕像,讓其他生命活不出自己,所以只好再批判自己一次。 這種結果,就是有智慧。
Thumbnail
尼采強調,「我」(I)並不思考念頭,而是「念頭思考我」(thoughts think me),並認為「夢是大腦的一種再創造,在白天,腦必須適應由上層文化所施加的各種嚴厲思想要求」(Nietzsche 1878: 24-27),這兩個想法,在榮格的心理學及其個人與集體無意識的概念裡頭,都可以看到。
Thumbnail
瘋人院挑戰的最後一篇 維圖斯的探險部分 從這次開始維圖斯的開山刀開始給我去一次探險丟至少一隻(微笑 甚至還穿這樣光明正大的偷窺神廟守護者,他真的有病...天神覺得他就不要從病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藉由文中敘述的所有痛苦,向讀者表達憂鬱症正在遭受的苦痛,在生命的最後,華麗的演出一場值得的戲,可謂是人生的救贖。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心理治療對藝術家創作的影響,以及創作者對心理治療的恐懼。作者通過談論創作衝動、創造力和源頭質地的不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文章提及溫尼考特的理論,並對心理治療和創作的關聯進行深入探討。
Thumbnail
  本書原文《尼采到底有多後現代?——從與哈伯馬斯的論爭中尋找答案》為作者李晏佐之東海社會博士論文。本研究從哈伯馬斯(Habermas, 1929-)的現代性計劃及其對後現代的系統性批判出發,哈伯馬斯將尼采(Nietzsche, 1844-1900)與後現代定位為拒絕啟蒙之解放訴求的審美取向
Thumbnail
「我們閱讀尼采,不是為了追隨他,而是要追隨自己」 德國哲學家─尼采(1844-1900),原計畫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分為6部分出版,最後只出版了4部分,未寫的最後兩部為描寫查拉圖斯特拉的布道工作以及最後的死亡。其不同部分完成於不同的年代,出版的日期為1883年至1885年。尼采以查拉圖
Thumbnail
這本《如果尼采是獨角鯨》光書名就很吸睛。尼采雖是偉大的哲學家,但晚年深陷憂鬱,最後發瘋,進了精神病院,人生可說是悲劇收尾。這本書的作者賈斯汀.葛雷格因此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尼采是隻不那麼會「思考」,「智識」沒那麼高的獨角鯨,他(或該說牠)的人生會不會過得更舒心、愜意呢?
Thumbnail
五十六、精神疾患的優勢 台北醫學大學精神科主人蔡尚穎在《躁鬱奇才》這本書的序寫下「如果這個世界沒有精神疾病患者,世界會變得很無聊。」真正震撼是去德國看到新天鵝堡的那一刻,這樣的建築物令人嘆為觀止,卻是一位思覺失調國王魯道夫二世所建造。音樂家舒曼、文學家狄更斯,甚至英國首相邱吉爾都受此病所困。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梵谷一生飽受精神疾病所折磨,當他鬱積的情緒累積到一定飽和點時,便會在畫作出現似漩渦波動般旋轉纏繞的線條,是潛意識裡企圖從緊張不安中獲得抒解,想突破困境的心理投射,他在瘋狂和理性中拔河,即使多次生命轉折影響畫風變化,他的畫自始至終保持構圖上的工整,雖簡化但不抽象,雖扭曲但符合邏輯。
Thumbnail
尼采在批判價值的同時,又肯定價值;展露價值的同時,又在漠視價值。 因為一整個就是進程而已,尼采不希望我們經由哲學追求真理,而終於抵達崇高無上的價值後,卻因此止步不前。 因為價值裡,有生生不息,。 但是講出來之後,彷彿就被做成雕像,讓其他生命活不出自己,所以只好再批判自己一次。 這種結果,就是有智慧。
Thumbnail
尼采強調,「我」(I)並不思考念頭,而是「念頭思考我」(thoughts think me),並認為「夢是大腦的一種再創造,在白天,腦必須適應由上層文化所施加的各種嚴厲思想要求」(Nietzsche 1878: 24-27),這兩個想法,在榮格的心理學及其個人與集體無意識的概念裡頭,都可以看到。
Thumbnail
瘋人院挑戰的最後一篇 維圖斯的探險部分 從這次開始維圖斯的開山刀開始給我去一次探險丟至少一隻(微笑 甚至還穿這樣光明正大的偷窺神廟守護者,他真的有病...天神覺得他就不要從病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藉由文中敘述的所有痛苦,向讀者表達憂鬱症正在遭受的苦痛,在生命的最後,華麗的演出一場值得的戲,可謂是人生的救贖。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心理治療對藝術家創作的影響,以及創作者對心理治療的恐懼。作者通過談論創作衝動、創造力和源頭質地的不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文章提及溫尼考特的理論,並對心理治療和創作的關聯進行深入探討。
Thumbnail
  本書原文《尼采到底有多後現代?——從與哈伯馬斯的論爭中尋找答案》為作者李晏佐之東海社會博士論文。本研究從哈伯馬斯(Habermas, 1929-)的現代性計劃及其對後現代的系統性批判出發,哈伯馬斯將尼采(Nietzsche, 1844-1900)與後現代定位為拒絕啟蒙之解放訴求的審美取向
Thumbnail
「我們閱讀尼采,不是為了追隨他,而是要追隨自己」 德國哲學家─尼采(1844-1900),原計畫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分為6部分出版,最後只出版了4部分,未寫的最後兩部為描寫查拉圖斯特拉的布道工作以及最後的死亡。其不同部分完成於不同的年代,出版的日期為1883年至1885年。尼采以查拉圖
Thumbnail
這本《如果尼采是獨角鯨》光書名就很吸睛。尼采雖是偉大的哲學家,但晚年深陷憂鬱,最後發瘋,進了精神病院,人生可說是悲劇收尾。這本書的作者賈斯汀.葛雷格因此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尼采是隻不那麼會「思考」,「智識」沒那麼高的獨角鯨,他(或該說牠)的人生會不會過得更舒心、愜意呢?
Thumbnail
五十六、精神疾患的優勢 台北醫學大學精神科主人蔡尚穎在《躁鬱奇才》這本書的序寫下「如果這個世界沒有精神疾病患者,世界會變得很無聊。」真正震撼是去德國看到新天鵝堡的那一刻,這樣的建築物令人嘆為觀止,卻是一位思覺失調國王魯道夫二世所建造。音樂家舒曼、文學家狄更斯,甚至英國首相邱吉爾都受此病所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