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太多了怎麼辦? LLI 低潛在抑制症。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一向覺得自己「想太多」了。該怎麼辦呢?
之前看了大量的書和資料,好像都沒什麼幫助。
直到最近看了一篇LLI低潛在抑制症的文章,我才了解問題和原因所在。
它完全說中我的情況,直達核心,令我對自己的情況有更多的了解,以及有相對應的解決方法。這篇先寫什麼是LLI人,下一篇會寫解決方法。又成了一篇4千7百多字,閱讀時間11分鐘的燒腦文 XD

關於「想太多」這個主題的書籍,我的博客來的書櫃,有15本書記錄。
我的感覺是,這15本書好像沒什麼用,一本我都沒有買。
我覺得啊,寫這些書的人,根本不了解為什麼一個人想太多,感覺像批判你想太多,光是看書名就知道了。
「你別想太多」「八成是你想太多,你的煩腦不是真的」「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想太多」

喂喂我可是在找方法,才想買書參考一下該怎麼辦。就像我認為自己出了健康問題(想太多),所以才去看醫生。
然後醫生就回一句:「你別再去想自己是生病」 =上面「你別想太多」
或是醫生回:「你的病不是真的」=上面「你的煩腦不是真的」
或是醫生回: 「你是健康的,只要你沒有病」=上面「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想太多」
未免太白痴了吧。這些「醫生」一點同理心、理解都沒有,更不用想從他們身上找到解決方法了。

關於「想太多」的書籍,書櫃有15本

關於「想太多」的書籍,書櫃有15本

以下這兩本書,之前買過紙本書,稍為好一點。
書名「想太多也沒關係」已道出,「想太多」是一個問題,但這個問題是可以接受的,至少作者是有一點同理心。

沒用書籍1: 想太多也沒關係:如何紓解紛亂的思緒?不再對人生感到厭倦
所有人可分為兩類:想太多的人vs.一般人
1.他人無法理解你
2.你也無法理解他人
3.就算無法互相理解,我們仍然共存
這本書只是道出了現象,看了感覺像雞湯文,沒什麽用。

沒用書籍2: 想太多也沒關係 實戰篇:人生幸福的思想指南
1 職場工作:能幹的你感到疲憊的原因
2 與人相處:總是不合的人際關係
3 戀愛生活:就連談戀愛也屢次失敗的原因

目錄已道出了一位「想太多」的人的人生處境。人生事事都碰壁、不順利,我覺得作為一個人類,是很難不反社會的。一位讀者評語:「帶著期待又興奮的心情拿到書了,看過之後卻覺得蠻失望的。說是實戰篇,但其實書中大部份都還是在介紹『大腦多向思考者』(想太多)的人格特質,看多了會有種顧影自憐的感覺。」

沒用書籍3: 高敏感族 (Highly Sensitive Person, HSP) 系列

之前買了和看了多本「高敏感族」主題的書籍。和上面「想太多」系列差不多,都是說出「高敏感族」的性格特徵,面對的困難及處境等,沒有供實質的解決方案。

關於「高敏感」的書,書櫃裏有24本

關於「高敏感」的書,書櫃裏有24本



最近終於看到一些較有用的文章資料,如獲至寶,做了詳細筆記記錄下來。也試過運用文章說的方法,發現真的有效,才著手寫這篇文章。

「低潛在抑制症」Low Latent Inhibition,簡稱LLI
也稱為「潛在抑鬱症」,由多倫多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心理學研究專家共同發現。該論文發表於2003年九月份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有些人天生就對環境刺激特別敏感,比起普通人,更容易、更快接收和處理更多的信息。

一般人:只關心紅色那一塊,雖然外在環境和刺激 (stimuli) 有上面四塊

raw-image

LLI 「低潛在抑制症」 人: 外在環境刺激(stimuli) 有四塊,同時關心四塊(紅色)

raw-image

如何得知自己是否LLI 「低潛在抑制症」人?

如果你滿足了10項中的8項,很可能屬於LLI 「低潛在抑制症」人(出處
我有其中的9項,是活生生的LLI人沒錯。

  1. 能從生活中各處汲取信息,信息來源的廣度超於常人。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識或規律,進而推知同類事物的知識 
  2. 某類訊息會令你進行深度思考,帶有強迫性質
  3. 抽象思維能力較強
  4. 會通過邏輯,對信息進行判斷和整合
  5. 分析事物時,比起透過表面,更傾向於深入本質
  6. 思維方式極其消耗能量。幼年時期與青年時期常伴有頭痛,眩暈
  7. 感覺沒有人徹底瞭解你,表現給別人的,都是營造出來的角色
  8. 情感常以壓抑的方式處理,而不是宣洩的方式。情感表達不真實
  9. 對提供更多信息給自己的,或需要自己思考的異性對象,更有好感
  10. 較少表達情感,但感知外界情緒能力極強

LLI 「低潛在抑制症」人,其他特徵:
如果你滿足了8項中的6項,很可能屬於LLI 「低潛在抑制症」人(出處)。
我有其中的4至5項,未到6項。這方面我比較「正常」的(笑)。

  1. 無數的幼稚問題,接觸不同事物會讓你失眠
  2. 經常恍惚狀態
  3. 沒有人能徹底瞭解你,表現給別人看的,從來都是自我營造的角色
  4. 感覺腦袋快要爆炸了,思維混亂,有無數的圖象或數字
  5. 常常把很多責任往自己身上攬,想改變世界上的一切不公平和醜惡
  6. 打字的時候,會留意鍵盤下面的連線、線外面的絕緣材料、塑膠模件等
  7. 從來沒有異性能進入自己內心,就算別人主動喜歡自己,都會有排斥情緒
  8. 接觸不同的人事物,第一個感覺就是相當幼稚,然後發現自己的幼稚


以下這些說法,其實和LLI 「低潛在抑制症」是一樣,或類似的說法
反正知道了關鍵詞keyword,大家就可自行google了解更多。之前我是看了很多資料,才整理出來。

漸進式思維 VS 跳躍式思維出處
人的思維方式有兩種:漸進式思維(一般人),以及跳躍式思維(LLI人)。一般人的漸進式思維,令他們將注意力,停留在一個問題點上,而且不會深究。LLI人的跳躍式思維,令他們將注意力,停留在多個問題點上(多個訊息分支),而且會不斷深究(訊息分支再分出細節)。沒有思考力、控制力的LLI人,會出現嚴重的問題,就是心理和生理上,被龐大的信息量所消耗。

網狀思維
LLI人思維是網狀思維,如蜘蛛網、棋盤般的形狀。他們思緒跳來跳去,如蜘蛛或棋子般,左右行走或跳躍。一般人跟不上這樣的思路 。這篇文章的例子有點搞笑。

學者症候群、自閉症、亞斯伯格症候群 (出處
在有限的領域有超出常人的表現,卻廣泛地有明顯的心智障礙。突出表現有多種形式,包括:演奏樂器、繪畫、記憶、心算等。學者症候群常見於自閉症、亞斯伯格症候群或腦傷患者身上。

高智商反社會人格
LLI低潛在抑制症文章內有提及。

精神官能症
精神官能症屬於功能性心理障礙的一類。想太多的人,精神層面過於活躍,觀察力和感官系統都非常敏銳。

多從人格/精神分裂
LLI低潛在抑制症會引發一系列幻想,想象內容的程度非常大,低於平均智商或年紀偏小的人,可能無法承受,引致精神分裂。



一般人和LLI人的主要分別

一般人的大腦有「保護裝置」,他們壓抑潛意識的能力,是LLI人的七倍。他們不會想太多,對外界環境不會太過在意。而LLI人則沒有這種「保護裝置」,他們壓抑潛意識的能力,只有普通人的七份之一。比喻的說,LLI人的腦袋,以一般人的七倍速度轉動。LLI人看似潛力無限,其實很危險。
如果用動漫人物去形容LLI人,我會選冰雪奇緣(Frozen)裏面的艾莎(Elsa)。因害怕自己的魔法失控,會傷害到其他人。她只能拚命地壓抑住能力,遠離人群。那種孤獨和心情,大概只有LLI人才能理解。

LLI人的優點:大腦的「自動化」運作
一般人視LLI人為天才,尤其高智商LLI人,不論是計算、創造、邏輯、思維能力,都比一般人強得多。LLI人的信息分析、處理過程完全是「自動化」,他們的觀察和分析能力,一般人無法想象。LLI能從別人的外貌、語言和動作,就能徹底分析到對方的準確性格、生活、習性。他們的另一個優點是「不易學壞」。因他們自我中心的性格,不容易受外界影響而輕易改變自己。他們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關心自己關心的事物,沉迷於自己的思考。

LLI人的缺點: 無限思考,造成精神、生理的巨大負擔

就像漫畫或小說裏的,有超能力的人,沒有了解、不懂怎樣運用超能力,就會能力失控一樣。LLI人會去思考簡單的真理,以及背後的原因。 不論接觸到什麼東西,腦袋會自動、無限地思考停不下來。這既是一種能力,但同時也是一種苦難。自我意識、思維創造、空間組合能力,在生理和精神層面,帶來巨大負擔。無法負擔的LLI人,會面臨精神崩潰。這是個人觀點,人在「未知」以及學習的過程中,才會感到有樂趣。但LLI人的學習能力快,當東西都變了「已知」,了解所有細節後,便會對事物快速失去興趣。這令LLI人失去生活樂趣,容易變得悲觀和絕望。LLI的能力,會令LLI人失去平衡,亦即失去思考能力的平衡,以及生活的平衡。

現實中的LLI人: 內心徘徊於天堂與地獄之間

就如漫畫或小說情節一樣,LLI人會覺得自己異於常人,不被一般人接納。除非幸運地找到同類,否則身邊沒有人,能知道他們究竟在想什麽,也沒辦法進入他們的內心。為了在現實中生存下來,LLI人會表現得和一般人沒分別。表面上看起來,LLI人甚至比一般人還堅強,但內心卻極度脆弱。他們一直在生活中演戲,演出最強大的一面,直到完全崩潰為止。在感情上,LLI人相當細膩。因自我意識的保護,他們不能接受感情,也認為自己不需要感情。他們很難表達感情,只能一直武裝,保護脆弱的內心。他們悲觀、易怒、思想壓力極大,每天都像在崩潰的邊緣。到有一天再裝不下去時,也就是他們崩潰的時刻。

更糟的是,LLI人會不斷的否定自己的信念,所謂「完美主義是自虐的最高境界」。「你所嚮往的價值觀,逾越了社會的潛規則」、「理想主義最終成為人際阻力」(出處)。LLI人是「上了天堂卻俯視著地獄,下了地獄卻抬不了頭」。

兩類LLI人:「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差」

會產生兩類LLI人。一種是接受,並努力發揮這種能力,也就是「天才」。一種是認為自己已接近瘋狂,盡力抵制和反抗這種能力,也就是「瘋子」。成功克服了的人,了解、懂得怎樣運用能力。他們一般意志非常堅強,智商很高。而不了解、不懂得怎樣運用能力,未能克服的人,只能繼續忍受、掙扎,很可能下場是進精神病院,甚至自殺。LLI人的正面職業:藝術家,工程師,科學家。LLI人的負面職業:殺人狂、詐騙師、智能犯(出處)。

下一篇會詳細寫出,身為LLI人,怎樣從瘋子的邊緣,用實際的方法,挽救及解救自己。成不了天才也好,至少我也不想成為瘋子啊。



以下這些篇文章,詳細寫了LLI 「低潛在抑制症」是什麼。

百度: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D%8E%E6%BD%9C%E5%9C%A8%E6%8A%91%E5%88%B6%E7%97%87/10807860#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1999320/answer/1810481778?utm_id=0
https://zhuanlan.zhihu.com/p/541169016

其他: https://hauy.wordpress.com/2007/10/19/%E4%BD%8E%E6%BD%9C%E5%9C%A8%E6%8A%91%E5%88%B6%E7%97%87-low-latent-inhibition/

https://www.douban.com/note/90440925/?_i=7318883pIOHUBR

A short history of latent inhibition research:
https://psycnet.apa.org/record/2010-16421-00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hello莎拉,你也是很認真在找尋解答的人呢。我也有過類似的問題喔~寫了兩篇有關的,也許你會有興趣參考看看"[情緒]如何克服"週期性低潮":好發人群、自我問診&處方單、及如何轉念" https://vocus.cc/article/6521ee32fd89780001a304c9"[寫作紀錄]2023/4月被自己打敗Orz後,肯定自己,並尋求"恰到好處的完美主義"(入選即時精選)"https://vocus.cc/article/64475e8ffd897800011f7f5e啊,還有一篇,如果情緒太多太重,不好找人傾訴時,也可以考慮找ChatGPT喔! 它現在是我的心理諮詢師🤣[AI|情緒]讓ChatGPT當你的情緒樹洞,及心理諮詢師(入選"即時精選") https://vocus.cc/article/64948a26fd8978000172c673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逆轉莎拉-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0/20
溫紅一杯 非常詳細的資料,還附上文章連結,謝謝你。就如你在文中寫的,比如很多藝術家、作家,都屬於情緒敏感者,我也是其中一位。過去整整兩年時間,除了有幾個月工作上要開會,以及和幾位朋友見過面外,我完全斷絕了所有社交,一個人生活、獨處感覺非常好,也是一種療癒。只是,是時候還是要回歸到這個社會和世界。
avatar-img
倫敦生活記錄
90會員
79內容數
本Blog主要分享,我在英國倫敦,生活和工作上的個人經歷,也會介紹倫敦的不同公園、景點、活動或美食。除了生活經歷外,也會分享心理自救知識、投資股票知識。
倫敦生活記錄的其他內容
2025/01/28
有一段時間沒發文,希望大家還記得我。 這段時間是我人生的一段黑暗時期,但也是沉殿和修復期。 在最艱難的時刻,總有好友關心我和支持著我。 必要的資訊,如書籍,總會突然出現和找到。 腦海中很多,無數的「為什麼」,終於找到答案。 這不是用邏輯或思考,就能解釋和解答的問題。 就連最基本的「為什麼我來了倫敦
2025/01/28
有一段時間沒發文,希望大家還記得我。 這段時間是我人生的一段黑暗時期,但也是沉殿和修復期。 在最艱難的時刻,總有好友關心我和支持著我。 必要的資訊,如書籍,總會突然出現和找到。 腦海中很多,無數的「為什麼」,終於找到答案。 這不是用邏輯或思考,就能解釋和解答的問題。 就連最基本的「為什麼我來了倫敦
2024/10/05
繼續寫人生硬件軟件這篇文章。 人生軟件,無疑就是人類的心靈。 心靈涉及很大範圍,像是思想、精神、情緒等,而人類所知的甚少。 因為不像硬件,心靈看不見,捉摸不到,也測量不到。 之前我一直只研究怎樣賺錢嘆世界,不想研究心靈。 但為了自救,只能親身去體會,以及研究怎樣自救,挽救心靈。
2024/10/05
繼續寫人生硬件軟件這篇文章。 人生軟件,無疑就是人類的心靈。 心靈涉及很大範圍,像是思想、精神、情緒等,而人類所知的甚少。 因為不像硬件,心靈看不見,捉摸不到,也測量不到。 之前我一直只研究怎樣賺錢嘆世界,不想研究心靈。 但為了自救,只能親身去體會,以及研究怎樣自救,挽救心靈。
2024/09/10
最近對人生、生活,最大的感悟,是關於「硬件 VS 軟件」。 這世上的人事物,除了「硬件」之外,原來還有「軟件」這一層。 就像在地球上生活的人,首次發現,除了地球以外,原來還有其他星球一樣。
2024/09/10
最近對人生、生活,最大的感悟,是關於「硬件 VS 軟件」。 這世上的人事物,除了「硬件」之外,原來還有「軟件」這一層。 就像在地球上生活的人,首次發現,除了地球以外,原來還有其他星球一樣。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你的煩惱不是真正的煩惱,23個鬆綁焦慮、緩解壓力與享受當下的練習。 Nick Trenton(尼克.崔頓).時報出版.2023/01初版.吳書榆譯. 推薦給: ❦ 經常被人說「是你想太多了啦~」並且希望改善此狀況的人! ❦ 有焦慮性格並想改善此狀況的人! 我原以為書中會是介紹「如何停
Thumbnail
你的煩惱不是真正的煩惱,23個鬆綁焦慮、緩解壓力與享受當下的練習。 Nick Trenton(尼克.崔頓).時報出版.2023/01初版.吳書榆譯. 推薦給: ❦ 經常被人說「是你想太多了啦~」並且希望改善此狀況的人! ❦ 有焦慮性格並想改善此狀況的人! 我原以為書中會是介紹「如何停
Thumbnail
LLI低潛在抑制症(想太多)人的腦海中,有無數的想法。把這些想法,多負面也好,多微小的事情也好,全部一律統統,寫在「死亡筆記」上面。 「死亡筆記」可以令你知道: 一直想太多。多是有幾多?究竟是有幾十個想法,還是幾百、一千個想法? 這些想法,多少是傾向正面?多少是傾向負面?
Thumbnail
LLI低潛在抑制症(想太多)人的腦海中,有無數的想法。把這些想法,多負面也好,多微小的事情也好,全部一律統統,寫在「死亡筆記」上面。 「死亡筆記」可以令你知道: 一直想太多。多是有幾多?究竟是有幾十個想法,還是幾百、一千個想法? 這些想法,多少是傾向正面?多少是傾向負面?
Thumbnail
「高敏感」是禮物還是詛咒? 昨天和台中的朋友邊散心邊聊找工作的煩惱,雖然她是我認識十年以上的好朋友,甚至是最希望我能過得開心和幸福的人。 但一句「你不要想太多」,還是讓我耿耿於懷,也覺得自己無法控制的高敏感讓自己很辛苦。 心想,在不知該如何好好運用這個特質前,「高敏感」都像個詛咒般,如影隨形。
Thumbnail
「高敏感」是禮物還是詛咒? 昨天和台中的朋友邊散心邊聊找工作的煩惱,雖然她是我認識十年以上的好朋友,甚至是最希望我能過得開心和幸福的人。 但一句「你不要想太多」,還是讓我耿耿於懷,也覺得自己無法控制的高敏感讓自己很辛苦。 心想,在不知該如何好好運用這個特質前,「高敏感」都像個詛咒般,如影隨形。
Thumbnail
一向覺得自己「想太多」了。該怎麼辦呢?之前看了大量的書和資料,好像都沒什麼幫助。 直到最近看了一篇LLI低潛在抑制症的文章,我才了解問題原因所在。它完全說中我的情況,直達核心,令我對自己的情況有更多的了解,以及有相對應的解決方法。這篇先寫什麼是LLI人,下一篇會寫解決方法。
Thumbnail
一向覺得自己「想太多」了。該怎麼辦呢?之前看了大量的書和資料,好像都沒什麼幫助。 直到最近看了一篇LLI低潛在抑制症的文章,我才了解問題原因所在。它完全說中我的情況,直達核心,令我對自己的情況有更多的了解,以及有相對應的解決方法。這篇先寫什麼是LLI人,下一篇會寫解決方法。
Thumbnail
許多 HSP 都在生存模式中受苦。我知道我以前也這樣。 我是個右腦人還是左腦人?我不再確定。一個新的解釋可以讓你重新解讀自己。 從這本書裡,我發現無數的證據:思緒發散:我有發散性思維嗎?靜下來觀察自己,我的大腦似乎隨時都在高速
Thumbnail
許多 HSP 都在生存模式中受苦。我知道我以前也這樣。 我是個右腦人還是左腦人?我不再確定。一個新的解釋可以讓你重新解讀自己。 從這本書裡,我發現無數的證據:思緒發散:我有發散性思維嗎?靜下來觀察自己,我的大腦似乎隨時都在高速
Thumbnail
如果你也是個想太多的人,有些甚麼能在這邊文字被溝通到,那很好。
Thumbnail
如果你也是個想太多的人,有些甚麼能在這邊文字被溝通到,那很好。
Thumbnail
你是「高敏感族群」嗎? 常常被講想太多、與人相處太敏感太敏銳 是個很奇怪的人嗎? 對燈光、聲音、氣味的細微變化都感受得到 甚至別人孩沒開口,就能感覺到他的情緒 這也讓情緒起伏跟著晃動 容易焦慮、開心、難過,對生活產生許多影響 也許你不是憂鬱、或想太多 而是「天生的藝術品-高敏感族群」
Thumbnail
你是「高敏感族群」嗎? 常常被講想太多、與人相處太敏感太敏銳 是個很奇怪的人嗎? 對燈光、聲音、氣味的細微變化都感受得到 甚至別人孩沒開口,就能感覺到他的情緒 這也讓情緒起伏跟著晃動 容易焦慮、開心、難過,對生活產生許多影響 也許你不是憂鬱、或想太多 而是「天生的藝術品-高敏感族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