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

含有「新移民」共 3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這篇文章探討了新移民在荷蘭定居初期可能面臨的困難與挑戰,並透過時間軸記錄關鍵步驟,包括簽證申請、開戶以及學校入學等事項。此外,文章提供了財務規劃、保險、交通和居家生活等方面的實用建議,幫助新移民更順利地適應當地生活,並享受荷蘭的美好環境。
Thumbnail
嘉慶19年(1814年),彰化縣民郭百年進入埔里,強占土地開墾。 嘉慶20年(1815年),郭百年將埔裏社壯丁騙進山打獵。 壯丁一走,郭百年等漢人就殺進部落,見人即殺,老弱婦孺無一倖免,幾乎是滅族大屠殺。
Thumbnail
悲慘歲月!
兩個多月前的農曆新年假期間,香港地清清靜靜,我特地跑去戲院看《但願人長久》優先場,院內卻差不多full house,有趣有趣 《但》主角一家的基層新移民背景,置於近年的香港屬於比較敏感的議題,但整體其實是一部敏感細膩的半自傳私小說;而且導演第一部長篇作品就自編自導自演(後段一部分),實力不容小覷
Thumbnail
在大溫地區找房相當困難。本文分享了一名臺灣移民在加拿大尋找住所的經驗,包括租房準備,找房網站,租房注意事項,租房流程,提前退租,常用的詐騙手段以及文件不足如何應對。希望這些經驗可以幫助大家找到心儀的房子,並且避免被騙錢。
Thumbnail
看慣過去港產娛樂商業片的觀眾,總覺得題材越來越…偏門?反正大家總愛說「香港電影已死」,新導演(不代表是業界新鮮人)如何計算都未必取得大眾歡心,還不如拍熟悉擅長的東西,先「說好自己故事」!大家以為「拍自傳」只會流於孤芳自賞、自我沉溺(俗稱「自肥」),其實可以從小見大,從個人片段窺探整個社會的軌跡…
Thumbnail
0/5電影
這篇文章切入的論點很值得思考。謝謝分享。🥰"越來越多新導演從個人角度出發創作故事,觀眾看到一部又一部屬於他們的「類自傳」,如何把「與我何干?」的故事說得有趣引起共鳴,難度其實比一般精心計算的商業電影還要高。" 👍上一波類自傳的熱潮,大概是上世紀末的知青回憶錄。雖然我的成長環境和知青八竿子打不著,但是知青二代的紀錄片仍然令我感觸很深(知青二代回到父母的原籍,例如上海知青二代回到上海生活)。以陌生人的身份回到父母的故鄉,找不到身份認同。
探討移工、移工黑數、移工不為人知的下一代⋯⋯
avatar
彼得潘
今天收看了一則讓我生氣的新聞報導:韓國近九萬醫生罷工或辭職 以抗議國家要加多醫學院新生名額。這些醫生怕將來競爭變大 既有利益被分食 升職遲緩而罷工。所幸政府不屈服。現有的醫療護病比就不足 多培養些醫學系學生 幾年後狀況能漸次緩解。可人性就可怕在此 可以拋下病患 延後開刀時程 置病患生死於自身利益之後 難道他們都忘了畢業當時宣誓的“救死扶傷”嗎?像長榮機師一樣 挾持假日高峰及群體的交通權益來要脅公司給錢加薪 人性的自私自利很可怕去年英國大冬天 捷運為加薪 在工會的安排下罷工 造成英國損失32億英鎊。
因與韓國男性結婚而移居韓國的女性外籍配偶的憂鬱症發生率,比韓國當地女性高出1倍。 根據韓國疾病管理廳國立保健研究院於1月1日公開的「從數據看 #女性健康 - 2023」資料,2021年女性外籍配偶的憂鬱症發生率(27.4%)約為韓國女性(14.1%)的兩倍。
Thumbnail
為何會有這篇呢?怎麼後記後面還有呢?因為我們其實有參訪台灣駐菲律賓農業技術團,但參訪時因為還在整理中,也還沒有正式開幕,等到12/15正式開幕後,才能公開。而12/18 也去總統府晉見副總統,跟賴清德合照,也在下午去農業部做簡報,為這次青農大使畫下句點。
Thumbnail
前言 新住民、新移民、外籍配偶等群體需要我們提供多項服務,目前在台灣需要個案服務、通譯服務、諮詢服務以及新住民子女轉銜適應其他的支持和協助。相關的台灣以及外籍配偶等等法規知識和常見問題有資訊上的斷層需要我們協助,所以在台灣同時組織許多志工以及社會公益活動。 目前大環境以及全球化新時代的來臨,人口
Thumbnail
火妹Ember躍進了雲姨Gale製造的氣泡裡,共水弟Wade一起潛進舊車站,穿過漫長的水底隧道,繞著水中的巨樹緩緩攀升。一朵又一朵嬌艷的城巿之花似乎感受到火妹的期盼與熱情次第盛放。 Elemental的畫面真的好美,它能夠利用3D模組技術,呈現地水火風不規則的自然動態。那是有別與新海誠重現實景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