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崔希
2024/08/05last_publish_at慢談茶水間

原文書名:嫌われる勇気:自己啓発の源流「アドラー」の教え

作者: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日期:2024/07/24

參加人: 崔希 (指揮家)、@RT、 布克臨 揪令


---摘要紀錄---

【崔希】

1. 過去與現在的關係:

阿德勒認為,過去並不應該束縛我們,而是我們對過去的詮釋影響了當前的行為。人會從過去找出合理的藉口來符合自己現在的”目的”,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例如因為沒錢所以學不會理財。

2. 所有的束縛都來自人際關係: (來自社會的期待和評價)

我們常常受到社會期待的影響,這需要通過「課題分離」來釐清自己的需求與他人的期待。例如: 想要離職但會怕讓主管或周圍的人失望,但離職是自己的事情,別人對於這件事情的看法是他人的事情(或者是自己擔心離職,從對方身上找符合自己不離職的目的),兩者是不同的課題。

3.未來的焦慮:書中提到,急於追求未來的成就會使人忽視當下的生活。)

自我反思

閱讀這本書後,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周圍的事物,學會了將情緒與自己當前的目的相連結。這種反思使他意識到,許多情緒的產生其實是因為他自己需求的變化。

 

【RT】–  甘於平凡 (叔本華: 要麼孤獨,要麼通俗)

以叔本華和阿德勒作為此次閱讀的對照組(兩人對於幸福的表徵是不同的。)

目的論- 自覺論V.S. 宿命論

阿德勒: 每個人的世界都不同,都是各自賦予其意義(每個行為和選擇都有明確的目 的),並將其套到社會上

叔本華: 人生毫無目的,人活著就是接受痛苦

菁英觀點:探討社會是否分三六九等,以及"我執"和"我慢"對人的影響。


【布克臨】

《被討厭的勇氣》1 阿德勒vs斯多噶哲學

《被討厭的勇氣》2 自由的代價

以阿德勒哲學和斯多噶學派的比較來來做分享

1.  核心理念

斯多噶學派:愛比克泰德,塞內卡,馬可為代表人物,主張通過理性和美德(智慧勇氣正義和節制)來過有意義的生活,強調應該接受自然法則來達到內心的平靜和平和

阿德勒則是主張個體行為是由自卑感和追求卓越來驅動,而個體的幸福感則是於對共同體的貢獻和良好的人際關係

控制二分法:

斯多噶學派: 強調將事情分為可以控制和不能控制,並專注於可以控制的部分

阿德勒: 過去不是決定論,而是目的論è事情不會傷害我們,而是我們解讀事情發生的狀態會影響我們。

3.  活在當下

斯多噶學派: 宿命論,我們要讓我們的慾望而順應事情,而不是讓我們去順應我們的慾望

阿德勒: 不要被過去所綁住,我們可以隨時開始我們想要的方式

4.   何謂幸福

斯多噶學派: 美德是唯一的善,幸福是過著美德的生活

阿德勒: 幸福來自於貢獻感


【揪令】

對心理學的三大流派及其影響進行介紹和比較

1. 三大流派:

佛洛伊德: 強調潛意識和過去經歷對當前行為的影響,其理論常被批評為過於注重過去的創傷。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問題的根源不在於過去的創傷,而在於個體的選擇和行動。主張人應該專注於當下,並積極面對未來。

榮格的心理學:榮格強調探索意義和人格原型,與佛洛伊德的觀點有所不同。

2. 分享萬維鋼老師的強人的哲學道路相關內容

2-1. 追求進步

2-2. 追求幸福: 幸福是比較出來的,但比較的幸福不自由,且陷入循環

2-3. 幸福來自於好的人際關係,別人誇獎你會帶來正面反饋和感受,但難道有人討厭你 就代表不幸福嗎?(>討論回職場上的課題分離)

2-4. 自由是強者和弱者的分水嶺(>回歸菁英主義)

3. 存在主義:你願意重複現在的人生嗎?

對當下的珍惜和自我肯定,這與追求幸福息息相關。


陳重年-avatar-img
陳重年和其他 2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