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看・精神科

7公開內容

患有精神疾病、沒有住過精神科病房的我,基於忿忿不平、基於好奇,某種程度也呼應了林奕含的〈你該去看精神科了〉,採訪了曾經處在精神科這個場域中的醫生、護理人員、患者,我想透過他們的眼睛,知道「精神科」是什麼樣的一個地方。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我不禁想問,林美怎麼會想接受我們的訪問?他說因為他很受不了大學校園中種種對精神疾病的無知與不友善。之前在學校擔任社團幹部參加了一個營隊,第一天就發病暈倒、送急診,指導老師在他回宿舍之後說「大家都沒遇過這種狀況,你嚇到大家了,你要不要道歉」,在那個當下也不知道怎麼辦,就道歉了。
詢問思樂康對精神科病房的觀察,他說,每個人都有個性,但在精神病房都歸類為疾病。「常常有人只是情緒波動較大,就被認為是發作」;他也發覺,裡面很多人都住很久了,開始沒有時間感,即使狀況穩定,也因為家人覺得丟臉不願意來接而無法出院。
「之前在別間醫院的慢性病房,因為大家都住很久,有些病友有菸癮,家屬探訪時就會偷偷夾帶菸進去。藏菸的方法千奇百怪,有聽過把漫畫中間挖空塞菸的,也有女病友會把菸用保鮮膜包起來、放入保險套、塞進陰道裡。病房裡甚至發展出自己的市場;有病友靠這個賺錢,出院後買了一台摩托車。」
擁有患者與工作者雙重身分的昭生說,工作的時候跟自己被人幫助的時候是截然不同的感覺。因為工作的關係,他也常常思考,怎樣叫做對患者「好」?怎樣的治療叫做「好」?
他永遠記得,有一段時間他覺得自己像個房仲,必須透過一些照片與文字,向可能需要住院的患者與家屬,介紹精神科病房的環境、房型、與生活型態。
穩潔說,住院最大的意義,就是「把命保住」;不論是國中時的飲食障礙、或是日後的情感疾患。大學時他的飲食障礙轉變為暴食:他不停的吃、然後催吐;住院對他而言,也是終結這樣的惡性循環。但飲食障礙,住院可以緩解,出院後又會開始那些循環。有時不想出院,不知道出院可以幹嘛。
即使身為一個精神病患,在住院之前,美月也對精神科病房一知半解。網路上的紀實只有寥寥幾篇,讓他對「精神科病房」有著不太真實的想像;直到入住之後,看到太多顛覆想像的東西,也看到很多結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