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與失序從來都不是用疾病去標籤」專訪精神科病房住院者思樂康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訪問到四年前曾住過院的思樂康。他是自願住院的、住了七天;問起原因,「OD*,」他火速地回答,飛快的節奏讓我們的訪問也輕快起來。
問起住院的生活,他說,作息非常的早睡早起:晚上九點半吃藥、早上還沒七點燈就大亮,但他會找各種理由不起床,「經痛之類的啊,總之就是不起來,護理師也拿我沒轍。」午餐之後是職能治療時間,思樂康說,前三天不想去因為覺得很無聊,但後來接到電話、需要處理一些事情,為了趕快出院就去參加了;「只要露臉,他們就覺得你有社交能力,就能提高出院的可能性。」否則,他是不喜歡跟人有太多互動的。職能治療多是一些摺紙、團體遊戲等,思樂康覺得,其實對大部分的人都不太有幫助,無論功能好壞。「有無社交能力跟有無社交意願是兩回事,」思樂康如是說。
得不到太大幫助的除了職能治療,還有住院這件事。有幾個床位因為燈光關係很難入眠,但床位的調度也沒辦法讓他換床位。思樂康說,他在裡頭做的除了讀書,就是「等」:等醫師巡房、等出院;為了扮演「模範病人」,他帶了一些正能量的書;他扮得很成功,甚至因為有住院醫師要考試、需要在委員面前互動,希望他多留院一個禮拜。另外,思樂康說,急性病房有時也需要排隊,這很弔詭:急性病房就是讓人撐不住時住進去的,他們還能等嗎?
思樂康住的是三人房,其他兩位室友分別為40多歲與60多歲。他說,他們感覺都住很久、好幾個月了,但功能是好的。他也觀察到,有些病友似乎因為住太久了,很害怕醫院的規定:例如出院的病友會將零食分給其他人,就會有病友害怕的說不能拿,怕醫院處罰。
住院期間,家人有來探望,但大概就是「咦,這個人怎麼突然消失了」的心態;即使與家人同住、與躁鬱症共處這麼多年,他們仍然無法理解。
「有時他們覺得我變『正常』了,但其實只是我的躁期來了。」
說到保護室,思樂康說,他是模範病人,因此沒有進去過。但他覺得,精神科病房的保護室與約束,有時會因為護病比的不平衡、維持病房的和平而濫用。「5、6個護理師要顧至少16間病房」,思樂康看到一個病友奶奶,因為恍惚,被約束在護理站前面一整天;有些人被關進去的原因很讓思樂康不解:有個病友,因為想跟老公在訪談時間後多說幾句話,護理師找警衛驅離、病人反抗「你為什麼要推我?」就被認為「情緒失控」而打針、送進保護室。思樂康認為,保護室的存在是讓醫療人員最低負擔的讓病房「正常運作」,因此把有失控之虞的人都關進去就沒事了。
他對心理衡鑑*有諸多怨言。「躁鬱症的衡鑑題目有一題是『會對異性產生過度性慾』,我當時直接說我是同性戀,心理師請我還是按著題目回答。」他說,衡鑑的題目是死的,若完全遵守會得到完全相反的答案,根本達不到目的。
詢問思樂康對精神科病房的觀察,他說,每個人都有個性,但在精神病房都歸類為疾病。「常常有人只是情緒波動較大,就被認為是發作」;他也發覺,裡面很多人都住很久了,開始沒有時間感,即使狀況穩定,也因為家人覺得丟臉不願意來接而無法出院。
思樂康說,如果只是想要暫時避開生活讓人困擾的因素,那住院不是最好的選擇;如果自己穩定、經濟許可,還不如去度假;住院真的是下下策。曾經有朋友住院,那家醫院限定有親屬關係的才能探訪,但當時唯一的依靠是伴侶,住院反而讓他的支持系統斷裂,讓他的狀態更糟糕。
他談起鄭捷事件後的預防性羈押話題。他說,那時社會被恐懼的氛圍籠罩,政府為了展現作為,他的許多朋友都接到了關切電話;但這可能是會造成傷害的。「病人的醫療隱私權蕩然無存,甚至有人因為被曝光,再也不去看醫生,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他住的醫院作為「自殺防治中心」,但思樂康認為,所謂「防治」的方法只是把人關進去,台灣的醫療機構還沒成熟到「把每個人當成人看待」;醫生的用藥觀念也參差不齊,他曾有次被注射鎮定劑,但醫生沒有告知會有的作用,他便昏睡了20多個小時。
思樂康覺得,台灣目前缺乏的,是社區型的支持機構;住在新北的他說曾有一次嘗試使用社區的心理衛生資源,但發現得不到幫助;他也覺得,台灣對精神疾病的污名太嚴重了:他的願望是,讓人覺得看精神科跟看其他科一樣輕鬆自然,而不是像現在覺得「這是一群恐怖的人」。
「bipolar係bipolar,我都可以好order咁去bipolar」—電影《一念無明》
正常與失序,我想從來都不是用疾病去標籤。
受訪日期:2018/7/1早上
*名詞解釋
衡鑑:心理衡鑑(psychological assessment),由臨床心理師針對精神疾病患者、法院委付強制鑑定、因個人需求尋求鑑定等情形,利用相關心理評量工具或方法,收集資料後整合並分析目前個案的心理的行為與特性,最後提出判斷評估的專業服務。(資料來源:https://goo.gl/wxeqRZ)
OD:Overdose,服藥過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會員
15內容數
患有精神疾病、沒有住過精神科病房的我,基於忿忿不平、基於好奇,某種程度也呼應了林奕含的〈你該去看精神科了〉,採訪了曾經處在精神科這個場域中的醫生、護理人員、患者,我想透過他們的眼睛,知道「精神科」是什麼樣的一個地方。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用心傾聽,挫折與失敗都是人生養分—嚴長壽 x 聽損大朋友林以婕對談紀實雅文基金會與中原大學、技嘉教育基金會於2019年共同舉辦「用心聽好好說-重新定義自己和世界」講座,邀請到嚴長壽董事長與聽損大朋友林以婕跨界對談,兩人以教育為主題,進行了精彩的問答與討論。
Thumbnail
avatar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
2021-06-04
生活的滋味|為了好好的迎接生活帶來的驚喜,過年大掃除,也是與過去的自己好好道別與正視的機會即便在平常的生活裡是遺忘的,但仍舊無法割捨,是念舊也是人生印記 趁著大掃除時,總是難得的正視了許多不起眼的角落,這些平常生活無暇顧及的地方,堆放了許多曾經的
Thumbnail
avatar
Chel
2021-02-10
Rainging Stones/石雨:貧窮與正義從來就不是平衡的兩邊【影評】🎬《石雨》Raining Stones/1993/英國 另譯《窮網難逃》,大意是兩個白領階級的失業中年男子,為了生活、家庭、面子,做進一切荒唐的事情,背景雖然是20世紀的英國小村,但放在現代也依然有效,畢竟不管任何時代的人,對於生活的慾望都是如此。
Thumbnail
avatar
重席
2020-07-20
《痛苦與榮耀》Pain and Glory | ★★★★ 創作從來都不是從零開始在今年坎城影展主競賽之列的《痛苦與榮耀》,不論在片名或是劇本故事發想,與其他競賽作品相比,都是一部格局不大又非常「私人」的電影作品。故事述說了創作者,不論是在何種領域、透過何種型式抒發情感,其實都是以自己的人生經歷做發想,說明了創作即是生活的態度、生活處處藝術的道理。
Thumbnail
avatar
XXY
2019-08-14
avatar
柯里斯大叔
201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