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無法解決長期問題」專訪精神科病房住院者穩潔

2021/04/1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4歲的穩潔從國中便開始住院了,是我們目前遇到的,年紀最小的入院經驗。
當時的他因厭食症入住台大精神官能症病房。他說對於厭食症的治療就是逐漸地增加每餐的熱量攝取、每週量兩次的體重。他笑說,他有時量體重前會偷偷地灌水,兩公升的水就會讓他增加兩公斤。但後來被護理師發現了,就被關進保護室,以為這樣他就拿不到水了,但他偷偷的運了水瓶進去,當週量體重時依然用這招蒙混過關。
因為國中的這段經驗讓他立志從事護理工作。但在大三上的寒假被診斷為憂鬱症,住進松德急性病房。此後在病房度過無數光陰:他住了將近十次,每次都是因為自傷行為,每次都住大概兩三個禮拜。除了松德以外,他也住過新光、三總各一次:三總是因為離家近、後來沒有床位就去新光。
我好奇的問他,十年來,精神科病房有沒有什麼不同?他說十年前還沒有菸害防制法,所以病房是有獨立吸菸室的:就是一個小房間,但走過去還是會聞到菸味。不同的還有可以帶筆電跟手機,病房也有圍簾。
職能治療的部分,新光、三總、台大都在病房內,較靜態,一個時段只有一個活動;相較起來松德選擇多了不少,同個時段有不同的活動可以參加,例如讀報、英文課、手工藝、烹飪、看電影、卡拉OK等。但穩潔幾乎沒有參加,他覺得很無聊。大多時候他都在病房內走來走去,他會看書,也曾帶數獨進去玩。因為本身為飲食障礙的患者,如果遇到其他一樣的患者就會跟他們特別好;除此之外,他不會因為自己是護理專業而特別幫助其他患者。
穩潔曾經出入精神科加護病房三次。第一次是因為憂鬱造成的厭食導致血糖過低,插鼻胃管送進加護病房;第二次是他偷渡了美工刀進病房、且無法承諾不自傷;第三次則是上了約束帶*送進保護室,他把約束帶解開,勒住自己的脖子。他說,「自傷分三級,因為我做了這樣的事,就從一級變成三級了*」。說起精神科加護病房,他說,管制更嚴了,不可以帶任何東西,包含民生用品:洗髮精、沐浴乳等;喝水、上廁所都要跟護理站說。至於病房,每間都是保護室。穩潔覺得,
保護室保護別人的意義大於保護裡面的人:被關進去,人的主體性消失,因為一切都被掌握在別人手中,有些會被綁手綁腳、脫褲子包尿布。
穩潔在兩家醫院工作過,不過時間都不長。一次在工作一個多月後自傷入院了,出院自然就沒了工作。另一次在另家醫院的精神科病房工作三個多禮拜,有次與副主任談起為何選擇精神科病房,他說出了自己的經驗;沒想到因此被認為不適任,說他還在試用期內就把他解雇了。他現在從事行政工作,他說,未來有機會,還是會想要發揮所長。自身的疾病與住院經驗讓他偶爾會想站在病患那一邊,但心理師要他把角色分清楚。
穩潔說,住院最大的意義,就是「把命保住」;不論是國中時的飲食障礙、或是日後的情感疾患。大學時他的飲食障礙轉變為暴食:他不停的吃、然後催吐;住院對他而言,也是終結這樣的惡性循環。但飲食障礙,住院可以緩解,出院後又會開始那些循環。有時不想出院,不知道出院可以幹嘛。
我問穩潔,這麼多次的住院經驗,你對住院有什麼想法?他說,他已經麻木了。一開始住院時覺得是「對現實生活的斷裂」,因為住院環境很真空,抽掉所有壓力,出院後會很不適應。過渡期很不舒服。現在比較麻木,只當作是轉換環境,把它當成生命的停頓點。他覺得,
「住院只能解決短期衝突,無法解決長期問題。」
*名詞解釋
約束帶:防止病患自傷、傷人時使用,最常見的為棉質或是磁釦式。更多資訊請見https://goo.gl/3XLSPS
松德自殺防範措施:
住院個案若進行自殺防範措施(on suicide precaution)則依分級進行防範,定義為:
Grade I:疑具有自殺危險性。病人對於想死或想活呈矛盾、猶豫,但尚無明確的自殺計畫或自殺舉止,病人自覺對其思考內容與衝動控制能力感到擔憂。
Grade II:重度自殺危險性。病人已不再對於想死或想活感到矛盾,病人的行動直接傾向自我傷害,(如私存藥物、企圖藏危險物品,未能或拒絕歸還使用後之刀剪並且否認之)。
Grade III:極重度自殺危險性。病人的行為(包括語言與非語言)大部份顯示自我傷害傾向,或出現強烈固著之自殺意念或危險之自傷行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Sensen Lin
Sensen Lin
1997年生,練習寫字、也練習拍照,一切都是新的。 攝影IG @sensduviseur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