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流量重要嗎?承熙覺得太重要了,但更重要的是「把流量導回」這件事,因為這代表錢。
承熙 9/22 寫下〈
關於停損的 5 個常見問答(FAQ)〉這篇公開文,透過「
方格子直送:內容合作轉載計劃」,陸續在 9/29 及 9/30 被
今周刊及
風傳媒轉載,其中風傳媒的轉載一天內就突破 10 萬人次的瀏覽量,截至 10/4 中午快要 20 萬人次了。
重點來了!承熙該如何把這 20 萬人導回自己在方格子的地盤呢?唯有如此才能增加自己的粉絲、進而提升訂閱數。
本文有 3 個重點:
- 試算 20 萬人次能替承熙帶來的效益:導回方格子多少人?可以新增多少位追蹤者以及付費訂閱者。
- 把被動流量導回自己地盤的具體作法。
- 被動流量的重要性:我們都該正視它。
從承熙一篇公開文讓媒體轉載 4 天 20 萬人次談如何把流量導回自家
一、20 萬人次能替承熙帶來的效益
先說說這 20 萬人次可以替承熙帶來的具體效益,滿足各位朋友以及我自己的好奇心,然後才有興趣繼續閱讀。
(一) 20 萬人次在三種模型下的預測結果:
以下按照樂觀、普通及悲觀三種模型,計算「導回來方格子的人數」、「轉換為追蹤者的人數」以及「再轉換為訂閱者的人數」,結果如下表。
圖 1 ,20 萬人次在三種模型下的預測結果,承熙製表
補充說明:
1、計算的分母是「人次」,計算結果是「人數」,換句話說,實際會更少。
2、本模型主要是傳達概念,所考慮的因素相當簡化,例如人次成長兩倍不代表人數乘以二、樂觀模型太過樂觀等等,因此數據僅供參考。
3、今周刊轉載的瀏覽人次並未揭露,因此未予計算。
(二) 40 萬人次在三種模型下的預測結果:
就假設一個月內成長到 40 萬人次好了,兩倍算保守了,因為航運股話題可能會夯到年底。以下是再次計算結果,其實就是最後三欄的人數直接乘以二。
圖 2 ,40 萬人次在三種模型下的預測結果,承熙製表
(三) 小結:能替承熙帶來 274 至 22,400 元的收入
圖 3,截至 10/4 中午承熙文章被媒體轉載後約 20 萬人次瀏覽,來源:風傳媒
二、把被動流量導回自己地盤的具體作法
夢想再美、假設再如何大膽,都必須靠務實的作法實現與驗證,我們接著看有哪些具體做法。
(一) 提到自己時不要總是我我我,請改用「名字」,這是為了建立個人品牌:
例如本來想寫「我的看法如下 ...... 」可以改成「承熙的看法如下 ...... 」,通常這樣下來整篇文章會出現十幾次自己的名字,只要讀者是正常人都會有印象。
你可以數一數,截至目前「承熙」出現幾次呢?答案是 10 次!( 你可以鍵盤「ctrl」+「F」後輸入承熙,不用老實一個一個數喔 ) 如果你是第一次閱讀承熙的文章,是不是開始對「承熙」有點印象了呢?
「可是承熙,我不喜歡這樣做,太高調了唉!」如果你這樣想,請趕快調適,因為低調本質上與建立個人品牌相衝突,低調者百分之 90% 直接就出局了。想想看,蘋果手機 iphone 這品牌夠大吧,但還是得高調打廣告呀!我們創作者如果都不願意高調,實在有點不合理,何況高調離打廣告還差一大截呢。
但是要留意,同一句話前面已經用名字了,後面最好改成「我」,不然讀者會看到發瘋。如果不知道如何拿捏,那就一個段落只在第一次出現時使用自己的名字,後面統統寫「我」,這樣大致錯不了。
(二) 把自己過去的文章放到內文|寫出全文名稱 + 不要換行隔開!
這是我 10/2 才發現的,幸虧不算晚。即便我們每一篇文章都成功被轉載出去、也得到很多的瀏覽人次,這並不代表讀者願意點選到我們的方格子地盤。
該怎麼做呢?
- 在文章內直接寫「全文名稱」而不是「這篇」:
例如應該寫「詳細情形承熙之前在〈○○○○○○〉這篇有分享...」,不是「詳細情形承熙之前在這篇有分享...」,理由在於,後面的方式就算放超連結,轉載媒體不一定會幫我們設定超連結,何況有超連結讀者還不一定會點選呢。
- 不要換行隔開,否則被轉載時可能不會出現你的豐功偉業:
原因是換行隔開可能被轉載媒體視為「非本文」,不是本文就沒有幫我們轉載的必要。我舉例,下面 4 張分別是我寫的兩篇文章以及被轉載後的截圖,注意看喔,前兩張是錯誤示範、後兩張才是正確示範,「不要換行隔開」才能成功達成目的。
圖 5 ,承熙豐功偉業換行隔開的本文被轉載後的模樣
圖 7 ,承熙豐功偉業直接寫進去本文被轉載後的模樣
(三) 以上都做了讀者也不見得願意來訪,那就「讓讀者意猶未盡」:
其實以上作法都是基本也是皮毛,接下來才是精隨。承熙認為讓讀者意猶未盡才是寫公開文的主要目的,意猶未盡心就會被懸著、懸著就會想解決、想解決就會去 Google。
讓讀者 Google 太被動,公開文在讓讀者免費看到爽之餘,我們必須保持讓他們「意猶未盡」的狀態,他們才會願意點選我們過去的豐功偉業,流量才能導回來。
關鍵在於「如何讓讀者意猶未盡」,原則上就是文章必須夠吸引人,然後藉機「埋下伏筆」,製造更多想像空間。這延伸兩個問題:
- 文章該怎樣才能吸引人呢?
我之前在〈如何寫出吸引人的文章?只講究標題怎麼下還不夠,更必須設計「引子」環環相扣〉有舉實例詳細說明,請參考。(我這個就是典型的「把自己過去的文章放到內文」的做法)
- 如何讓讀者意猶未盡呢?
很遺憾,承熙也還在想方設法中,雖然有點眉目但還不夠成熟,如果我成功了訂閱戶就不只是 180 人,這會是全職寫作的我未來的思考重點,有興趣請追蹤〈承熙的文字創作|實戰指引〉。
(四) 不要把知道的百分之百公開!
說白話就是剛剛說的留伏筆,留伏筆後面才有好戲看,流量才有機會導回來。我知道你可能無法接受這個觀念,但其實不必想太多,我們創作者不需要在「是否要完全公開分享」這件事情上掙扎,一來篇幅有限,知道的都寫讀者不見得能吸收;二來我們也得混口飯吃不是嗎。
三、被動流量的重要性:我們都該正視它
最後談被動流量的重要性,給不熟悉或是還沒正視它的朋友們參考。
(一) 被動流量的重要性:
- 流量為何重要?
流量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讀者眼球聚集的總數字、是未來粉絲的培養皿、更是行銷產品的潛在客戶集散所。講白了,流量就是我們創作者的未來收入。如果想知道更多請參考〈三種流量,最值得花時間去做的是哪一種?〉這篇,因為很白話。
- 被動流量為何重要?
靠被動流量賺錢已經越來越難,因為它越來越「珍貴」。為何珍貴呢?你自己想一下就知道了,不管你滑 FB、IG 或 YT,手指是不是都飛快地滑?就算你點進去自己追蹤的網紅或達人的地盤,你照樣可能滑很快,因為不是每一篇都能入你法眼。
(二) 導回被動流量只是創作變現的起頭:
即使成功把流量導回自家地盤,距離創作變現其實還很遠。下圖是讀者(被動流量)變成客戶的三個階段,每個轉換過程都相當困難,做法也都不盡相同。
(三) 從導回流量到創作變現是艱辛路,持久力比爆發力重要:
這條路艱辛又漫長,因此「持久力」比爆發力更重要。我們不能只求「一日網紅」,一日網紅很多都是煙火,爆發後就沒了!我們要追求的是大紅大紫幾十年。做夢都不敢大膽,何時才要大膽呢?
我這篇文章是 10/3 上午開始寫的,那時候被轉載的文章瀏覽量才 10 萬人次,本文發表時的 10/4 正午已經接近 20 萬,我相信只要肯努力、方向也對,成功不會遙遠。
分享增加持久力的 4 個小訣竅:
- 不要對「複利效應」失去信仰:
信仰才能指引方向,就像《原子習慣》說的「只要每天進步 1 %,一年後會進步 37 倍。」也就是「複利效應」。
- 找到屬於自己的寫作節奏:
之前承熙模擬全職後的寫作每天應該幾點幹嘛有點天真,因為現實生活是一堆瑣事來煩。未來會調整為不用刻意幾點,高效率做事才是重點,例如我盡量把臉書的貼文事後增加篇幅變成一篇文章。效率及節奏出來就好。
- 運動及旅遊的重要:
運動及旅遊不只讓人健康,腦中釋放「多巴胺」也讓人愉快。我沒辦法每天運動,但至少一周 3 次,不求激烈只求流汗,覺得浪費時間就一邊拍照抓素材;另外,每一到兩個月會安排旅遊,最好兩天一夜以上的,讓自己徹底放鬆。
- 不要猶豫該不該寫,勇敢寫下去吧!
例如本文,網路已經很多人寫,但我還是決定寫這篇,因為李洛克在《個人品牌獲利》書中提到:「門外漢永遠比專家多」、「沒有人的成長路徑會百分之百吻合」,意思是指,只要我們敢創作,一定有需要我們的讀者存在。
- 簽署授權時,建議選擇「同意授權,合作媒體可適度修改標題(不包含內容)」:
承熙就是選這種方式授權。理由是,媒體專業,很會下標題,不然也不會有 20 萬人次的出現。(我的本文才 300 人次XD)
- 不管選擇哪一種方式授權,隨時可以取消:
有些人授權後反悔了,可能覺得被轉載是吃虧,沒關係,隨時都能取消。我的建議是,如果跟承熙一樣是寫作素人就大膽讓文章透過直送去旅行吧,讓自己被更多人看見。更多直送計畫以及方格子的介紹,我一年半前早就寫了這篇〈【寫作 2】選對寫作平台很重要,我挑選方格子寫作的四大理由|承熙〉,看了之後你或許會改觀。
關於本文或任何寫作的問題,承熙歡迎你的留言;你也可以寫信給承熙,承熙很願意跟你討論。
- 【愛心】就是按讚,這會讓我開心。❤️在文章頂端或右方(手機版在最下方)
- 【拍拍手】被你點 5 下是給我錢,雖然少我會更有分享動力。👏在文章最下方
- 【留言】是你跟承熙最好的互動,期待你留言。留言處在文章右方(手機版在最下方)
- 【收藏】是你還想要細細品味文章,我的榮幸。收藏功能在文章頂端或右方(手機版在最下方)
- 【贊助】、【追蹤】與【訂閱】是給我的最大鼓勵,我將持續分享寫作的簡單與美好 + 行有餘力作公益。(手機版在文章最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