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
Top 5
1
情緒走完,才會看見真正的答案
2
別提醒你對孩子的愛,但減少孩子成長的阻礙
3
從失控到修復:不完美父親的情緒修復之旅
4
買房路上的無力感:學會分辨「經濟能力不足」與「我不夠好」
5
拿意志力來拼,不如先幫大腦「省電」──打造零阻力的新習慣攻略
1
情緒走完,才會看見真正的答案
2
別提醒你對孩子的愛,但減少孩子成長的阻礙
3
從失控到修復:不完美父親的情緒修復之旅
4
買房路上的無力感:學會分辨「經濟能力不足」與「我不夠好」
5
拿意志力來拼,不如先幫大腦「省電」──打造零阻力的新習慣攻略
親職、育兒經驗分享
情緒走完,才會看見真正的答案
做父母後,我更懂情緒的重量。身為心理師,我常被問:「感受情緒有什麼用?」 情緒雖不能解決問題,卻能在壓力中給我們喘息空間。 曾在大賣場看見媽媽壓抑情緒安撫女兒卻愈加焦躁,我想到,許多人從小沒被允許表達情緒,只能壓抑到爆發。 理解比壓制更重要;先安頓好自己,才能陪孩子走過情緒,看見真正的答案。
2025/08/13
1
從失控到修復:不完美父親的情緒修復之旅
職業父母在快節奏生活中難免情緒失控,本文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如何坦誠面對情緒、向孩子道歉並修復關係,強調親子關係的核心在於處理不完美時刻,而非追求完美。
2025/03/05
1
【有愛、每天都是母親節】
母親節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期待與感應矛盾的節日,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談及了對於母親節的期待和矛盾情感,並呼籲大家正視並接受自己的感受,母親節不應該是一個需要勉強的節日。
2024/05/10
7
真正的親密關係,是可以真實的做自己
本篇文章主要討論了夫妻間在計劃假日活動時的差異,展示瞭如何共同滿足彼此的需求、不需要刻意討好對方的親密關係。
2024/05/03
4
別提醒你對孩子的愛,但減少孩子成長的阻礙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2024/03/30
1
情緒走完,才會看見真正的答案
做父母後,我更懂情緒的重量。身為心理師,我常被問:「感受情緒有什麼用?」 情緒雖不能解決問題,卻能在壓力中給我們喘息空間。 曾在大賣場看見媽媽壓抑情緒安撫女兒卻愈加焦躁,我想到,許多人從小沒被允許表達情緒,只能壓抑到爆發。 理解比壓制更重要;先安頓好自己,才能陪孩子走過情緒,看見真正的答案。
2025/08/13
1
從失控到修復:不完美父親的情緒修復之旅
職業父母在快節奏生活中難免情緒失控,本文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如何坦誠面對情緒、向孩子道歉並修復關係,強調親子關係的核心在於處理不完美時刻,而非追求完美。
2025/03/05
1
【有愛、每天都是母親節】
母親節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期待與感應矛盾的節日,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談及了對於母親節的期待和矛盾情感,並呼籲大家正視並接受自己的感受,母親節不應該是一個需要勉強的節日。
2024/05/10
7
真正的親密關係,是可以真實的做自己
本篇文章主要討論了夫妻間在計劃假日活動時的差異,展示瞭如何共同滿足彼此的需求、不需要刻意討好對方的親密關係。
2024/05/03
4
別提醒你對孩子的愛,但減少孩子成長的阻礙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2024/03/30
1
工作/時事心得反思
當母乳成為壓力:從「母乳事件」看母職焦慮
近期影片引發爭議,聲稱配方奶「等於喝可樂」,導致醫師與營養師批評誤導,並加重母親罪惡感。事件凸顯「母乳神話」與情緒勒索式行銷,讓媽媽陷入兩難焦慮。國際上,WHO 早有守則規範,歐洲更禁止針對新生兒配方奶的電視廣告,核心在支持而非控制母親。
2025/09/02
1
情緒走完,才會看見真正的答案
做父母後,我更懂情緒的重量。身為心理師,我常被問:「感受情緒有什麼用?」 情緒雖不能解決問題,卻能在壓力中給我們喘息空間。 曾在大賣場看見媽媽壓抑情緒安撫女兒卻愈加焦躁,我想到,許多人從小沒被允許表達情緒,只能壓抑到爆發。 理解比壓制更重要;先安頓好自己,才能陪孩子走過情緒,看見真正的答案。
2025/08/13
1
女兒牆的距離:當我們與聽障者對話時,是否也聽見了他們的心聲?
在與聽障者的互動中,我們是否真的聽見了他們的聲音與心聲? 本篇從心理師的實務經驗出發,透過一段段與聽障案主的對話與觀察,描繪他們在人際關係、工作、認同與溝通上的困境與努力。從「對不起」的反射性道歉,到默默選擇吵雜職場的背後故事,讓我們重新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理解與傾聽。
2025/07/26
2
拿意志力來拼,不如先幫大腦「省電」──打造零阻力的新習慣攻略
早上想運動卻常按掉鬧鐘,其實不是你懶,而是大腦還沒醒就被一堆小決定「榨乾」電量。秘訣是前晚就把衣服、鞋子、路線都準備好,隔天醒來只做「穿了就出門」這一步。先要求自己跑 5 分鐘也算達標,等行為變成習慣,再慢慢加長時間。把環境設計得簡單、低干擾,你就不用靠意志力苦撐,也能持續把運動做下去。
2025/06/12
1
【有愛、每天都是母親節】
母親節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期待與感應矛盾的節日,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談及了對於母親節的期待和矛盾情感,並呼籲大家正視並接受自己的感受,母親節不應該是一個需要勉強的節日。
2024/05/10
7
私密影像外流,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這篇文章探討了私密影像外流問題,強調截斷需求是防止外流的最有效方式,並提供了政府提供的管道用以下架外流影像,同時呼籲受害者好好照顧自己的情緒。
2024/04/12
4
當母乳成為壓力:從「母乳事件」看母職焦慮
近期影片引發爭議,聲稱配方奶「等於喝可樂」,導致醫師與營養師批評誤導,並加重母親罪惡感。事件凸顯「母乳神話」與情緒勒索式行銷,讓媽媽陷入兩難焦慮。國際上,WHO 早有守則規範,歐洲更禁止針對新生兒配方奶的電視廣告,核心在支持而非控制母親。
2025/09/02
1
情緒走完,才會看見真正的答案
做父母後,我更懂情緒的重量。身為心理師,我常被問:「感受情緒有什麼用?」 情緒雖不能解決問題,卻能在壓力中給我們喘息空間。 曾在大賣場看見媽媽壓抑情緒安撫女兒卻愈加焦躁,我想到,許多人從小沒被允許表達情緒,只能壓抑到爆發。 理解比壓制更重要;先安頓好自己,才能陪孩子走過情緒,看見真正的答案。
2025/08/13
1
女兒牆的距離:當我們與聽障者對話時,是否也聽見了他們的心聲?
在與聽障者的互動中,我們是否真的聽見了他們的聲音與心聲? 本篇從心理師的實務經驗出發,透過一段段與聽障案主的對話與觀察,描繪他們在人際關係、工作、認同與溝通上的困境與努力。從「對不起」的反射性道歉,到默默選擇吵雜職場的背後故事,讓我們重新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理解與傾聽。
2025/07/26
2
拿意志力來拼,不如先幫大腦「省電」──打造零阻力的新習慣攻略
早上想運動卻常按掉鬧鐘,其實不是你懶,而是大腦還沒醒就被一堆小決定「榨乾」電量。秘訣是前晚就把衣服、鞋子、路線都準備好,隔天醒來只做「穿了就出門」這一步。先要求自己跑 5 分鐘也算達標,等行為變成習慣,再慢慢加長時間。把環境設計得簡單、低干擾,你就不用靠意志力苦撐,也能持續把運動做下去。
2025/06/12
1
【有愛、每天都是母親節】
母親節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期待與感應矛盾的節日,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談及了對於母親節的期待和矛盾情感,並呼籲大家正視並接受自己的感受,母親節不應該是一個需要勉強的節日。
2024/05/10
7
私密影像外流,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這篇文章探討了私密影像外流問題,強調截斷需求是防止外流的最有效方式,並提供了政府提供的管道用以下架外流影像,同時呼籲受害者好好照顧自己的情緒。
2024/04/12
4
加入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