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牆的距離:當我們與聽障者對話時,是否也聽見了他們的心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最近我在一個服務聽障個案的機構工作。隨著時間推移,我發現這些案主雖來自不同社經背景,經歷各自的創傷與認同掙扎,卻共同面對一個核心困擾——

「我這樣,會不會造成別人的麻煩?」

他們不僅擔心麻煩他人,更憂慮被視為「沒專心」、「不認真」或「難溝通」。於是他們主動降低存在感、撤退、解釋、道歉——只因害怕再次遇見那雙不耐的眼神,或那句責備的「你剛剛沒聽清楚嗎?」

「我想就算了,不要去麻煩別人,我就做自己的事情就好。」

雖然他如此表達,我仍能感受到他渴望人際互動。畢竟「社交」是人類的基本需求。無論處境如何,我們都希望與人連結,只是需求強度各異。許多看似不願社交的人,深入了解後會發現,他們並非不願,而是早已「放棄」嘗試——因為他們相信自己無法做到。


沉默,不是選擇,而是不得不的策略

有位案主告訴我,他工作時幾乎無法與同事聊天,因為眼睛必須專注於手上的細節,無法同時讀唇。後來他乾脆選擇在吵雜的工廠工作,藉此有「正當理由」聽不清楚別人的話。在這環境中,他可以光明正大地專心工作,不必擔心溝通問題。

但他並非不想建立人際關係,只是現實迫使他做出取捨。他選擇優先考慮穩定收入與養家責任。雖然渴望人際互動,但當前的工作情境讓這需求只能暫時退居其次。


女兒牆的比喻:我們看得到對方,卻聽不見彼此


raw-image

服務一段時間後,我浮現出一個畫面:我們與聽障者之間,隔著一道「女兒牆」。

這道牆的高度,依每個人的聽力狀況而異。新科技——助聽器、人工電子耳、打字軟體——如同「輔助爬牆」的工具,讓聽障者有機會接近我們的語言世界。

即便有這些工具,他們仍需依靠「猜測」來補足對話中的空白——透過前後文、表情和手勢。當這模式成為日常,誤解也隨之而來。

在我們不知情的情況下,這些誤解容易被誤認為是「沒專心」、「不在乎」,進而引發我們的不耐與情緒反應。尤其當我們自己正忙碌、煩躁或疲倦時,更容易如此。


「老師,對不起」——那些不該被道歉的對話

我經常觀察到一種反射性互動模式:當與案主溝通出現落差時,他們幾乎下意識地說:「老師,對不起~我聽不清楚。」

我總是溫和回應:「沒關係,我們本來就是在對話中練習呀。」然而,我仍能感受到他們那份深刻的歉意。

這種道歉,並非單一事件的反應,而是長年累積的壓力結果。這句話背後,承載著從小到大的指責、在便利商店遭遇的白眼,以及每一次「聽不清楚」時的羞愧與無助。

有位案主甚至自製了一張小卡,說明自己的聽損狀況,只為減少購物時的尷尬。他坦言:「還是會遇到沒耐心的人,但我已經盡力了。」聽到這句話,我心中不禁泛起一絲酸楚。



我們是否也曾在無意中,成為了「不耐煩的那個人」?


raw-image

有一次,我在排隊結帳時,看見前面的人戴著耳機、低頭滑手機,與店員互動斷斷續續,讓我感到不耐。當下我心想:「你能不能專心一點?」

就在那一刻,我想起了那位案主——那位選擇在吵雜環境中工作的個案。正是因為夠吵,他才有「正當理由」不必回應別人的話語。

我突然意識到:也許我太快用自己的經驗去詮釋他人的行為了。

那一刻,我提醒自己:回到當下,陪伴那個升起不耐的自己。


當聽力在後天失去,生活的節奏也跟著改變

有些案主並非從小就聽障,而是在中年,甚至退休前後,因壓力、突發疾病或未知原因失去部分甚至全部聽力。

他們懷念過去能自在溝通的生活。例如,一位熱愛音樂的案主,即使戴上輔具恢復了部分聽力,卻再也無法「細細咀嚼」音符,這讓他感到深深的失落。

他們一方面懷抱「或許還能恢復一點」的希望,同時也必須面對:這樣的改變,可能會持續,甚至惡化。

對某些人而言,這幾乎像是人生中的重拳——有人正值事業高峰,有人正準備迎向悠閒的退休生活,卻必須重新學習與世界建立連結。


結語:我們能不能多一點「緩慢的理解」?

與聽障者相處的這段時間,教會我放慢腳步,也教會我重新傾聽。

溝通,不只是語言的傳遞,更是一種理解的姿態。當我們願意停下來,不急於判斷,那道女兒牆也許就不再如此高聳。

願我們都能成為那個:放下耳機、抬起頭來,願意多等一會、多聽一點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敘事剪影室
2會員
8內容數
在這裡,我們一起窺看那些被光影留住的生命片段, 透過敘事,輕輕整理與對話,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詮釋自己的故事。 身為助人工作者,我也是一個在生活、育兒裡,持續自我對話、讓故事流動的人, 願我們在彼此的剪影裡,看見勇氣與溫柔,陪伴彼此走向新的篇章。
敘事剪影室的其他內容
2025/06/12
早上想運動卻常按掉鬧鐘,其實不是你懶,而是大腦還沒醒就被一堆小決定「榨乾」電量。秘訣是前晚就把衣服、鞋子、路線都準備好,隔天醒來只做「穿了就出門」這一步。先要求自己跑 5 分鐘也算達標,等行為變成習慣,再慢慢加長時間。把環境設計得簡單、低干擾,你就不用靠意志力苦撐,也能持續把運動做下去。
Thumbnail
2025/06/12
早上想運動卻常按掉鬧鐘,其實不是你懶,而是大腦還沒醒就被一堆小決定「榨乾」電量。秘訣是前晚就把衣服、鞋子、路線都準備好,隔天醒來只做「穿了就出門」這一步。先要求自己跑 5 分鐘也算達標,等行為變成習慣,再慢慢加長時間。把環境設計得簡單、低干擾,你就不用靠意志力苦撐,也能持續把運動做下去。
Thumbnail
2024/05/10
母親節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期待與感應矛盾的節日,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談及了對於母親節的期待和矛盾情感,並呼籲大家正視並接受自己的感受,母親節不應該是一個需要勉強的節日。
Thumbnail
2024/05/10
母親節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期待與感應矛盾的節日,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談及了對於母親節的期待和矛盾情感,並呼籲大家正視並接受自己的感受,母親節不應該是一個需要勉強的節日。
Thumbnail
2024/04/12
這篇文章探討了私密影像外流問題,強調截斷需求是防止外流的最有效方式,並提供了政府提供的管道用以下架外流影像,同時呼籲受害者好好照顧自己的情緒。
Thumbnail
2024/04/12
這篇文章探討了私密影像外流問題,強調截斷需求是防止外流的最有效方式,並提供了政府提供的管道用以下架外流影像,同時呼籲受害者好好照顧自己的情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之間的衝突,並提出瞭解決策略。透過對照顧者的需求和被照顧者的立場進行思考,可以更好地應對衝突。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之間的衝突,並提出瞭解決策略。透過對照顧者的需求和被照顧者的立場進行思考,可以更好地應對衝突。
Thumbnail
對話交流,對一般人而言易如反掌,在群居的社會架構下,人際關係的維護與對話溝通技巧成為立足社會的必備能力。人工智慧的強勢來襲,更讓溝通能力成為人類不可取代的優勢。然而,特殊孩童在判別語言情緒和社交溝通上面臨極大的困難,甚至迴避人群,沒有勇氣開口說話。特教資源和量能的不足,更容易使這些特殊生的溝通障礙雪
Thumbnail
對話交流,對一般人而言易如反掌,在群居的社會架構下,人際關係的維護與對話溝通技巧成為立足社會的必備能力。人工智慧的強勢來襲,更讓溝通能力成為人類不可取代的優勢。然而,特殊孩童在判別語言情緒和社交溝通上面臨極大的困難,甚至迴避人群,沒有勇氣開口說話。特教資源和量能的不足,更容易使這些特殊生的溝通障礙雪
Thumbnail
關於聽障生,你認識多少? 你知道他們聽不清楚還是聽不見? 你知道配戴輔具可能降低生活上的難度嗎? 跟其他孩子相較,故事裡的聽障生張家龍立足於校園生活需要具備的勇氣遠比常兒還多,幸好遇到良師願意同理他的角度彎下腰傾聽,善用班級經營對話技巧讓常兒進一步認識《跟你我不一樣的聽障兒》。
Thumbnail
關於聽障生,你認識多少? 你知道他們聽不清楚還是聽不見? 你知道配戴輔具可能降低生活上的難度嗎? 跟其他孩子相較,故事裡的聽障生張家龍立足於校園生活需要具備的勇氣遠比常兒還多,幸好遇到良師願意同理他的角度彎下腰傾聽,善用班級經營對話技巧讓常兒進一步認識《跟你我不一樣的聽障兒》。
Thumbnail
因一場大病奪走小女孩視力與聽力導致永遠活在寂靜黑暗中,而一位老師的出現改變了她的一生。
Thumbnail
因一場大病奪走小女孩視力與聽力導致永遠活在寂靜黑暗中,而一位老師的出現改變了她的一生。
Thumbnail
靈性與現實的橋樑:如何幫助孩子接地 我發現我的個案都蠻可愛的,他們會告訴我原因,想找我做服務是因為遇到什麼事?或甚麼問題? 也或許是之前我給他們的觀念吧!所以來找我服務前都會跟我說他們遇到什麼問題,或甚麼狀況,請我做什麼服務。或著詢問我這些狀況可以用什麼服務? 我對於這樣的對話非常的開心,因為
Thumbnail
靈性與現實的橋樑:如何幫助孩子接地 我發現我的個案都蠻可愛的,他們會告訴我原因,想找我做服務是因為遇到什麼事?或甚麼問題? 也或許是之前我給他們的觀念吧!所以來找我服務前都會跟我說他們遇到什麼問題,或甚麼狀況,請我做什麼服務。或著詢問我這些狀況可以用什麼服務? 我對於這樣的對話非常的開心,因為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過去受疫情影響,讓許多人日常溝通時,選擇用文字代替口說對談,興許是過去政策:「只要家中有確診者,就必須間接或直接隔離」的因素,影響了家庭中父母教育孩童說話的機會(父母減少帶孩童外出和說話,因此減少刺激)。 語言治療是什麼? 可以幫什麼忙?
Thumbnail
過去受疫情影響,讓許多人日常溝通時,選擇用文字代替口說對談,興許是過去政策:「只要家中有確診者,就必須間接或直接隔離」的因素,影響了家庭中父母教育孩童說話的機會(父母減少帶孩童外出和說話,因此減少刺激)。 語言治療是什麼? 可以幫什麼忙?
Thumbnail
本文討論照顧失智症患者時,需要採用不同的思考和溝通方式,以更有效地理解他們的想法。文章建議照顧者應該避免僅僅相信病患的答案,而是著重觀察行為背後的動機和意圖,並從中分析如何處理困擾行為。
Thumbnail
本文討論照顧失智症患者時,需要採用不同的思考和溝通方式,以更有效地理解他們的想法。文章建議照顧者應該避免僅僅相信病患的答案,而是著重觀察行為背後的動機和意圖,並從中分析如何處理困擾行為。
Thumbnail
在與兩個女兒的互動中,一位父親體認到溝通中聆聽的重要性。透過聆聽,他重新建立了與女兒的關係,讓溝通變得更加豐富。本文分享了他如何透過停止說話,而開始聆聽,並最終實現了真正的溝通。
Thumbnail
在與兩個女兒的互動中,一位父親體認到溝通中聆聽的重要性。透過聆聽,他重新建立了與女兒的關係,讓溝通變得更加豐富。本文分享了他如何透過停止說話,而開始聆聽,並最終實現了真正的溝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