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幸福,就是可以盡量不用去感到自己其實孑然一身。」
近期因為藝人時事,也碰到國際書展期間,吉本芭娜娜來台,對談人蔡康永在台上念了一段《廚房》的句子,讓我想起這本始終陪伴我左右,在悲傷時想重溫的小說。
吉本芭娜娜透過〈廚房〉、〈滿月〉、〈月影〉三個篇章,細膩的描繪出種種受傷的心靈,終能療癒的過程。若人生中已然體驗過大悲大喜,只剩孑然一身,那這生命漫漫長路中,還能再期待什麼?
廚房的溫暖明亮,也給需面對痛徹死生的主角美影一個安身立命之所,或許我們都曾絕望過,也或許被那麽一兩個微小的時刻拯救,平凡與不平凡的交會,讓我們得以努力的活下去。
「世界並非以我為中心。所以碰上不愉快的機率絕對不會變,我們無法自己作主。因此在別的方面最好乾脆點,盡量快活一點。」
三個篇章中的〈廚房〉、〈滿月〉是有連貫性的。父母去世,相依為命的祖母也離開的美影孑然一身,被同校的田邊雄一和他的「母親」惠理子收留,好不容易在這個家得到慰藉,卻因一場意外而陷入更深的悲痛。惠理子所說過的那句引言,乾脆痛快給了美影在混濁晦暗的悲痛裡,照入一展明燈。若說〈廚房〉的篇章是療傷與治癒;那〈滿月〉便是讓我掉淚,無懼孤獨與平凡的堅強。
已經逝去的人真的可以再見到嗎?不得不說我有超過五年的時間都在想這件事情。
〈月影〉雖為獨立的最末篇,卻讓人印象深刻。主角五月有個交往四年的愛人阿等,因車禍意外亡故,而同車的,是他弟弟阿柊的女友,那天幫忙接送的途中就此天人永隔。死亡像一道巨大的鴻溝,將兩人各自逝去的戀人留在彼岸。五月靠著每天慢跑近窒息、阿柊穿著女裝來「治療」失去摯愛的自己。直到神祕女子有麗說了「月影現象」,兩人看到的,真的是已在彼端的那個人嗎?
曾失去過至親的我,那時有靠著什麼極端的舉動來度過呢?想著想著竟想不起來了,沒有什麼儀式,沒有一個時間節點,好像就是那些平淡卻值得被記憶的日常累積,慢慢推著我往前了。
這或許就是吉本芭娜娜始終能如此打動我的原因,筆風樸實平淡,人物相處之間的細節並不會突兀地講出什麼大道理,卻能在這些細膩的對話中,慢慢打進自己心中。重大的悲傷,輕輕的靠自己接起。
五月、阿柊與有麗,在孤獨的世界活著卻萍水相逢,雖然偶有奇幻,卻能明白那些相遇不盡是偶然,而是還能伸出雙手,幫助別人,也接起了自己。
悲傷不是一個該「解決」問題,也不會因為失去了誰而可以被比較。大家常說時間久了要記得放下,但非得要「走出來」才叫前進嗎?經歷過重大失去的人明白,放下並不是淡忘,而是心裡仍有一塊他的位置,換個方式活著,在你想到的時候,仍能伴你一起往前。
而這就是小說永遠能治癒我的地方,在不盡然相同的遭遇裡,共感著這些一時無法用言語表述的情感。
「我的興趣在於描繪(受傷的)心被療癒的過程,而不是死亡本身。即使人生遭遇了許多錯,唯一能做對的事就是活下去而已。帶著那份回憶,好好地活著。」-吉本芭娜娜
該是找時間再來重溫這本小說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