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第一次看到「暖科幻」這個詞的時候,正是形容金草葉的作品。
當時一度覺得這什麼標籤啊?是覺得女性創作的科幻作品,才需要被特別標註?但如今,暖科幻不只打破了我以往對科幻作品較為冷硬的想像,也讓我看見更多關於人性、哲學與日常的可能。

而這本也是我覺得最貼近金草葉生化碩士背景的小說。


關於主角們的「異質性」
當地上世界被稱為「氾濫體」的物種攻陷,它們會吞噬人的大腦,進而使人類失去理性,人類只能屈居於地下城苟延殘喘,唯有體質特殊且經過嚴格選拔的菁英,才能執行奪回地表的任務,人稱「派遣者」。
孤兒泰琳被派遣者伊潔芙撫養長大,自然立下要成為派遣者這個目標,她沒有如其它孩童在幼時就在腦中植入神經磚,千辛萬苦才到考核的最終階段時,卻做了一件世人都難以原諒的事,也漸漸揭開氾濫體與自己的身世之謎。
金草葉筆下的主角常常有著「異質性」。像有別於其他有神經磚的學生們,泰琳在考試時默背的知識會隨著時間而淡去,才需要比其他人投入更多的時間。但其實這才像是我們平凡的人類呀!那個「缺失」,卻成為書中世界獨特的存在,這個對比我覺得很有意思。
格格不入的人,一定有著那特別的能力,可以挖掘這世界尚未發現的驚奇,我們是不是也可以這樣想自己?
也因為這個異質性,讓她比常人更快速理解「氾濫體」的存在原因,並思考共存的可能性,然而卻也得跟大眾思想為敵,要活下去的泰林,就必須漠視自己與眾不同。
人類似乎總在二元對立下拼命要尋求一個解答,但選擇一種答案,卻往往會促成相反的行動。伊潔芙正是因為愛著泰琳,才無法接受異質的一切,進而造成極端後果;而那些可以繼續前進的派遣者,卻是因為恨意才得以繼續冒險。恨,成了他們不被氾濫體製造的絢爛幻象吞沒的唯一依託。
愛與恨並不總是相斥的兩面。

我,不可以是「我們」嗎?
「 一個身體容不下兩個自我。我擔心的,是妳相信那東西有一顆心。 」
失去了「我」的概念,還能算是活著嗎?我們總是理所當然地認為,若被外星生物佔據大腦、失去意識,那就等同於死亡。然而,金草葉卻大膽地透過「氾濫體」的集體意識,挑戰這種二元思維。人類與必須存在的自然異種間,有沒有可能找到共存的出路?
這種徹底顛覆認知的設定,讓我一再反問自己:如果是我,能那麼快地接受將「自我」交出去嗎?金草葉並沒有急著給出答案,而是在宏觀的故事框架裡,悄悄埋入哲學提問:究竟是什麼,組成了「我」的存在?

金草葉的筆觸一向溫柔,但這次對部分角色的結局卻近乎殘酷,也正因此凸顯了她的決心——不讓這個極端世界落入模稜兩可的灰色地帶。
金草葉的關鍵字
這次的封面完整呈現出被氾濫化的地球表面——絢麗、魅惑,卻又帶著一絲危險的氣息。金草葉的文字也勾勒出宛如腐海森林般的異世界景象,延續了她作品中一貫的核心意象:自然。
她的故事總是以女性為主角,描寫她們的格格不入與孤獨、溝通的困境,以及對遠方的渴望。讀過幾本作品後,能感覺到金草葉一直想透過科幻故事,讓我們重新思考人類在愛中的種種可能。每一次都挑戰我們的認知,也每一次都能看到她思想的成長。這樣的作家,怎能不愛呢?

不知道讀友們對金草葉的印象或關鍵字還有哪些?最後延伸金草葉在書末有推薦讀物:《五感之外的世界》,有繁中版快加入購物車!
當然也歡迎來畫說IG聽更多讀友分享喜歡的金草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