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如果你用 ChatGPT 詢問「人類為什麼獨一無二」,它能在幾秒內跑出超過十個以上的答案,還能針對你過往問過的語氣與喜歡的風格來客製化,但答案越快越完整,也讓我們越習慣接受、越少自己去思考與驗證。石黑一雄在《克拉拉與太陽》裡,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用了一整篇飽滿的故事,讓你慢慢感受與對照自己,我們有什麼理由相信自己真的不可取代,真的獨一無二?

高度人工智慧 v.s. 人心的變幻莫測
當我看到主角是人工智慧時,以為這又是一本在討論 AI 與人類該如何共存的小說,沒想到石黑一雄是透過一位「人造朋友」(AF, Artificial Friend)克拉拉的視角,重新解讀人類世界。我們能從第三者視角看到她細膩的觀察能力,但第一人稱「我」,則帶領我們從她眼中網格般的世界,一點一點學習人類的變化。書中有許多看似平淡卻充滿張力的對話,而克拉拉是沒有發現哪裡有異狀的。正是從她的視角,我才意識到,那些我們早已習慣的隱瞞、話中有話的客套與暗示,其實並不那麼理所當然,再怎麼聰明的人工智慧都難以讀懂。
被定義為人類朋友的愛芙機器人克拉拉,理應全心照顧她的小主人裘西,但裘西的病痛、青春期的尷尬與不安,讓克拉拉逐漸體會:「我不僅明白了『改變』是裘西的一部分,而我也必須隨時準備好適應它們,我更了解到那不只是裘西特有的性格。人們往往會覺得有必要向路人展示他們的某個面向,彷彿他們也待在櫥窗裡一樣,而事過境遷之後,也不必把這種展示看得太認真。」
早已習慣時時刻刻要適應改變的我,看到這邊卻有點心酸,長大後的我們早已習慣在不同身分間切換不同面向,而我們是否還知道,哪一個面向才是真正該認真看待的自己?

人之所以獨一無二的原因
覺得比較可惜的一點是,我看不出裘西、或是她已經過世的姊姊究竟是得了什麼病?而裘西的青梅竹馬——瑞克又為什麼會被眾人排擠(但有香港的書友說英文版是有提到的,有書友能分享這塊嗎?)
裘西曾多次在櫥窗前徘徊,就是鍾情於克拉拉,堅持說服媽媽買下。然而媽媽考量得更深層、更哀傷也更讓人不寒而慄,是人類應該很快就可以發現那不對勁的地方,但克拉拉依然相信她眼前所看見與理解的,相信裘西會好起來。人類反而不是應要為自己生命的獨特奮鬥嗎?就在這個未來,人們已開始放棄相信自己不可取代,而是科技終將超越一切:「我們心裡有個部分拒絕放手。那個部分想要一直相信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個無法觸及的東西。獨一無二而無法轉移的東西。可是我們現在都知道,世上並沒有那種東西。」
只有克拉拉最終從與人類的互動與觀察中發現:「的確有個很特別的東西,可是不在裘西心裡,而是在所有愛她的人的心裡。」

人類畢竟還是透過群居與互動,而達成了我們現在所居住的社會,若當每個人都只看向自己,確實會不知道自己的獨特性從何而來,很多時候是透過比較,或者我更喜歡說的是:我們的獨特,就在那與一個個跟人相處而建立起的記憶與情感,而從這當中生成的愛更是,那是再怎麼細微模仿與複製,都不全然相同的東西。
令人尷尬的翻譯
最後實在不得不提一下讓我閱讀中斷數十次的翻譯,或許中文版想呈現英文版中詩意的文字,但不是出現「吵得蜩螗沸羹,不得不以手掩耳......」、「在初來乍到的日子,童騃如我......」、「在暗夜裡穿越田野是個令人撫膺長嘆的想法......」(以下族繁不及備載)之類的文字耶。
詩意的情感,也可以用很白話的文字表達優美意境。每當克拉拉在講那些話時我都不小心想成古代畫風,還一度反省我是不是國學常識太差^^。
延伸書單
對於這類題材始終毫無抵抗力的我也想延伸推薦。
金英夏的《告別》捕抓到在人類與機器人共生的情況下,帶我們深入探討生命存在的意義,更橫跨宇宙精神、人工智慧道義,也或許會將每件事情賦予意義,產生故事的,就是人類本身。
金寶英的《物種源始》則讓我相信,任何有自我意識的生命體,都值得被尊重、也有權利保有自我。
最後是我一生推的姜峯楠《呼吸》中的〈虛擬生物中的生命週期〉,完整討論人類跟AI智慧相處時,真正該保有的心。

歡迎到畫說IG一起聽你分享你喜歡的石黑一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