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貓家計

21公開內容
4私密內容

貓貓原先想著做個筆記,把讀到的文章、影片整理出心得所以取名貓筆記。

不過既然目前見到許多投資文章可以讀,那麼就決定從茶米油鹽開始,改名貓家計。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對於本貓貓的嘗試,狂徒兄給了貓貓一點建議的參考資料: 雖說懶散的貓貓還沒有怎麼讀,不過說起意願,貓貓聯想到賽局。賽局可以將各個投資人的可能行為與其他投資人行為的互動作更加完整的探討,來考慮當投資人作決策時,如果考慮了其他人的決策會如何。畢竟投資人是"參與"在市場中的,而不僅僅是在玩單機遊戲。
Thumbnail
沿著先前文章《理性混沌,風險分散、最佳槓桿以及 Newton's Fractal》來討論投資人面對無限大的市場時,如何調整持有資產;接著,在《交易與共識,有限市場中套利》中考量有限個各有主見的投資人,如何在交易中,逐步地形成市場共識。
Thumbnail
avatar-avatar
狂徒
說到「供需」定價,不禁想到一篇和因子投資有關的paper,可供參考 A Demand System Approach to Asset Pricing 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2537559 比資產特性更底層的定價因素,就是雙方的買賣意願。
在先前思考著資產配置時,如《理性混沌,風險分散、最佳槓桿以及 Newton's Fractal》,購入更多元的資產或使用任意槓桿率皆是自由。先前的假設中隱含著無窮大的市場,使得投資人得以買賣任意數量、種類的資產,而不必考慮對手。
Thumbnail
avatar-avatar
狂徒
貓兄這篇很清新喔 市場容量和有效性確實影響套利成本,至於所謂折衷方案我想是行為金融一直在研究的。
思索著將心理觀念以數學模型對照,在先前本專題的文章《先入為主,模型定義帶來的語境遊戲》中,便以兩種定義風險的方式,導出兩種看似矛盾的結論。而在想著市場中成交的觀念,很自然的對於此一成交價,有人買、有人賣。於是本貓貓認為對於既有的市場資訊,存在著分歧的買賣行為是市場存在流動性的必要條件。
Thumbnail
在本專題先前文章《免費午餐,風險分散與幾何平均報酬》以及《無中生有或是槓桿損耗,指數與槓桿》中,貓貓藉由分散風險以及調整槓桿來個別地獲得收益,也就是兩種免費午餐。此時,簡單的組合能否將兩份免費午餐組合成套餐?對此,貓貓試著將兩者組合並觀察可能的結構,意外地可以引入碎形。
Thumbnail
avatar-avatar
狂徒
貓兄難得提到數值解哈哈 不禁想到Benoit Mandelbrot嘗試把碎形導入金融市場,包括一篇"New Methods in Statistical Economics",以及後人的碎形市場假說(FMH),或許和貓兄的一系列bottom up推導有機會連結。
接續先前本專題文章《經驗與預測,Bayesian Inference》,本貓貓見到一部不錯的影片來介紹 Bayes factor:對此,貓貓希望簡單地整理一下,補足兩種表示間的推論過程。
Thumbnail
貝氏推論(Bayesian Inference)是一種著名的推論方式。 貓貓在此稍作介紹。
Thumbnail
avatar-avatar
狂徒
哈 果然物以類聚,我看到題目就進來了 貓兄的放鬆是大家的hardcore 我也偏好這種切磋式的氛圍,要不乾脆合開某專欄XD BTW統計和機率的各種領域我也還一知半解,如果看哪裡寫錯也歡迎直接指正。
當風險作為報酬的前提,試著分散風險是一種合理的做法。 在風險與報酬之間的平衡,已是老生常談。 然而分散風險對於報酬會有怎樣的影響?
Thumbnail
這是馬克維茲以來以波動度來對風險的定義,這是現代投資學教科書及大家的普及性看法。但自從我看了Howard Marks在「投資最重要的事」這本書提到他個人對風險的定義後,我才覺得好像也是另一種衡量方式。
付費限定
眾說紛紜 在新聞、耳聞之中,對於同一件事眾說紛紜,讓貓貓越看越糊塗。而在許多時候,有些詞彙似乎是約定俗成,不必閒聊時特意定義。有時人們對於同一個事件、看著同樣的報導、用著同樣的詞彙,卻出現不同的見解,似乎有些不對勁。 當採用兩種不同方式定義風險時,結論會有什麼差異?
Thumbnail
付費限定
資產配置在投資中是主導成果的主要因素,也因此使得資產再平衡成為所謂紀律。然而坊間常說到,隨著年紀漸長,股債比需要隨之調整。此時,固定的資產配置比例並不符合這項說法。貓貓希望找個簡易的模型,來試著模擬從年輕到年長,資產配置比例隨時間變化的估計。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