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4公開內容

與日本有關(有時候可能無關)的各種觀察、有感而發等等瑣碎小事。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前陣子想說好久沒上日文課,總覺得少了點刺激,於是報名了某個課程。短暫參與了幾次之後退出了。​原本覺得是個不太好的經驗,但仔細想想其實有些值得跟大家分享的事情,所以決定寫下來。​
Thumbnail
avatar
夜緻
我自己也是語言教師,很同意你這篇文的內容,很一針見血! 我很同意要避免「石化現象」。但,關於發音的訂正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時時」被訂正。如果學生能接受當然好,但大部分的學生能忍受訂正的程度有限。比如: 一個難的發音,我一次訂正不會超過3次。學生說一段話裡,如果每個字的發音達到80~90%的能理解力,我就不會訂正。我只會訂正當中真的會「聽不出來在說什麼」的發音。 因為語言課堂裡如果老師「太」認真訂正「每個」錯誤發音,很容易讓學生對自己的口語能力沒有信心,可能會造成愈來愈不敢開口的問題。
「不要一直翻譯成中文,要用日文思考!」大家經常呼喊的這句口號,真的有道理嗎?
Thumbnail
avatar
許容瑄
「不會日文要怎麼用日文思考?」—>真的是一針見血XD 藉由兩個語言間反覆比對真的可以更加深化認知,過程或許是在心中默默建立一個轉譯SOP,等到這個SOP幾乎可以不佔腦容量地運行後就算是功德圓滿了吧(? 是說相較於樓主的系統化作法,自己都太仰賴google暴力解了😂 大都是「察覺差異—>馬上餵估狗」的感覺,剛好內文中提到的兩個例子(以為、原來)近幾個月也有相同體會,謝謝樓主有條理地再描述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