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算一輩子都無法用日文思考 〛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大阪大學校園內美麗的銀杏(いちょう)
前幾天在某個日文學習版上看到一篇討論,裡面提到幾個學習日文的迷思(或者應該說是學習任何語言都會有的問題)。其中一項說:「看到日文句子就先想中文翻譯是什麼;或是說/寫日文的時候,先想中文再翻回日文」
好像很多人都認為這樣的方式對語言學習是沒有幫助的,但真的是這樣嗎?對於這一點,個人有些不同的看法,想提出來和大家討論,歡迎各種意見😊
- - - - - - - - - - - - - - - - - - - -
💡「不要用中文思考!」
「不要用中文思考」「不要一直想中文的翻譯」…,在許多討論語言學習的文章中都看得到諸如此類的呼籲。又或者版上時不時有網友提出日文/中文的句子,詢問該如何翻譯,底下總是有人留言:「你那是中式日文,要用日文思考!不要一直用中文翻成日文」
每次看到這樣的回應,我都會覺得很困惑。說出這些話的人,他們真的明白語言學習的歷程嗎?還是只是想顯示自身語言能力很高、已經完全變成日文腦?
一些母語中特有的表達方式,在外語中不一定存在(或者應該說是以另一種型態存在)。但初學階段的人很難察覺,所以容易寫出看似直翻的中式日文而被抨擊。
例如曾看過某位網友詢問:「請問『我捨不得和你分開』的日文可以說『私はあなたと離れるのが惜しい』(和你分開我感覺很可惜)嗎?」。由於這位網友一直想確認和「捨不得」完全對應的日文是什麼,所以就被批評了。但以中文母語者的直覺,我完全可以了解他為什麼想使用「惜しい」
(補充:①日文中「私(我)」「あなた(你)」使用頻率很低,通常不需提到自己,且會以「OOさん」來稱呼對方。②比較能和「捨不得」直接對應的說法會是「OOさんと離れるのが寂しい/つらい/名残惜しい」(和你分開我感到很寂寞/難受/依依不捨);也很常聽到透過抒發感想來表達情緒,如「OOさんと離れたくない」(我不想和你分開))
當然我了解那些建議和批評確實有它的道理,也知道呼籲用日文思考的人,其實本意是希望大家不要拘泥在母語的框架中。但採取那樣的說法,實際上是忽略了語言學習有它各階段的歷程
在初學階段有這樣的狀況是很自然的。學到中後階段、或學過多種不同語言,慢慢會建立起一種心態—不是所有的詞彙、句法在另一個語言中都能找到直接的對應。因此不會執著地想抓住那種「完全對應」的東西。但初學、或學習語言經驗較少的人並不知道,所以應該要多些耐心去交流
💡「用中文思考」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如果我們真的對語言學習的歷程有所了解,便不會輕易指責他人「不要用中文思考」。因為「翻譯」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除了從小生長在雙語/多語環境中、或長年居住在海外的人(或者天才),只具備單一母語的我們,「用母語去思考外語」難道不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嗎?我們腦中的語言架構就這麼一個,以自己原有的架構去認識另一個新的架構,是無可避免、甚至是理所當然的。
曾看過某位初學日語的網友非常中肯的回覆:「不會日文要怎麼用日文思考?」
說得太好了。我每次都非常好奇,總是很想反問那些人,自己當初從零開始學習的時候,難道從來都沒有經過「翻譯」這個歷程嗎?如果有,卻在自己達到中高級程度之後,義正嚴詞地要求初級的朋友不准這麼做,豈不是非常奇怪的事嗎?
💡 有系統的「翻譯」
如果回想自己當初學習日文的過程、或者揣摩自己學習一個新的語言,應該就可以明白「翻譯」是必經之路
在初學階段接觸到新語言的任何知識時,都會自動在腦中和母語對比。「中文這個說法在日文裡是什麼?」「日文這樣的表達類似中文的哪種講法?」經過各種翻譯及比較之後慢慢發現「哦!這個有完全對應的說法」「哦!日文不會這樣說,但是會用不同的表達」,於是能夠建立起自己的日語架構
在語言學領域中,有種研究方法叫作「對比分析」(contrast analysis)。對比分析是透過母語和外語的比較,找出兩者之間的異同,進一步分析原因和歸納結果,而那些結果可以讓學習者更有效率地掌握其中互相對應、或者無法對應的地方,進而察覺自己一直以來犯的偏誤。
所以,比起說「翻譯」,個人認為我們腦中的學習歷程應該更貼近「對比分析」。對比分析的重點在於「大量、持續、且有系統地歸納」。翻譯、比較的過程,以及在那之後對語言的持續觀察是重頭戲,不是翻譯完就結束收工。
💡「對比分析」的實例
► 例子(一)
舉個例子,在初學日文時,我常常想要講「以為」這個詞,但當時的課本和字典都沒有寫,身邊沒有人可以問、網路上查到的答案也很怪。
直到後來有比較多機會聽日文,在各種不同情境下多次接收到類似「以為」的表達,某一天才忽然恍然大悟,發現「以為」對應的日文是「~と思った/~と思っていた」。例如「それはOOさんの本だと思った」(我以為那是你的書)「OOさんはもう帰ったかと思った」(我還以為你已經回家了)「ずっと台湾人だと思ってた」(我一直以為你是台灣人)。
以中文母語者的認知而言,很難直覺地想到「把『思う(覺得)』變成過去式『思った(過去覺得)』」就可以表達「以為」的語意。會認為應該跟中文一樣,會有一個如同「以為」一般、跟「覺得」長得完全不一樣的動詞存在,所以死命地想找出那個對應的詞彙。
反過來說,學習中文的日本人的認知又是如何呢?日文的「思う」在中文裡是「覺得、認為、想」,「思った」則是「以為」而不是「覺得了、認為了、想了」。以前有過教日本人中文的經驗,當時我就親耳聽到對方說出:「我覺得那是你的書了」
► 例子(二)
「原來」也是我以前一直想講但不知該怎麼講的詞,過了很久才恍然大悟發現可以說「だったのだ」。例如「会議は明日だったんだ」(原來開會是在明天)「そうだったのか」(原來是這樣啊)「OOさんはずっとそう考えてたんだ」(原來你一直那樣想哦)。不同於中文會使用獨立的副詞「原來」,和「以為」一樣,在日文中也是用過去式表達「以前不知道,現在知道了」的語意。
在眾多觀察、比較和歸納之後,針對這些發現,我自己下了一個不一定有理論支持、但能幫助自己去理解日文系統的結論:想說明「以為」、「原來」等等「過去搞錯或不知道,但現在知道了」的情況時,不同於中文會使用獨立的詞彙,日文會透過「時制」的變化來表達
之所以提到這兩個例子是因為,那是我第一次發現原來語言的對比是如此重要,許多盲點都是在翻譯和比較的過程中被突破的而開啟這些思考的起點,就是因為我用「中文思考」,我想知道日文有沒有和中文的「以為」和「原來」對應的用法。結果發現並沒有完全一致的詞彙,卻也因此理解了日文的邏輯。
💡 有意識地觀察語言
延續前面提到的,單純「翻譯」或「用中文思考」,確實沒有太大幫助;但對比分析則不同,它「大量、持續、且有系統地歸納」的過程,能夠讓我們建立自己的語言認知體系。而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那些翻譯和中文思考的背後,是否「有意識」
那樣的歷程實際上應該是自然而然展開的,但為了具體說明,我試著將它步驟化。過程可能是這樣的:
❶ 有一個你在講中文時常常使用的詞彙或句法,但不知道日文使用哪種表達。你注意到了這個東西。
❷ 記在心裡或筆記本裡。總之帶著這個疑惑
❸ 在大量聆聽或閱讀日文的過程中,由於已經注意到這個疑惑,當看到類似的東西出現時,自然會仔細觀察。
❹ 在各種觀察比較之後,你開始發現一些線索,「用這句日文時的情境,感覺好像跟中文的某種狀況類似」。歸納這些線索
❺ 找到可能的答案之後,有意識地去使用並觀察自己使用語言的情況。例如發現日本人露出微妙的神情,「哦,那可能不對」。
試了幾次驗證它是對的,便成為自己語言認知系統的一部份。
總之,在講日文時覺得卡卡的地方,就是可以著手觀察之處。
💡 到底「用外語思考」是怎麼一回事?
所以,話說回來,網友們要求的「用外語思考」到底該如何辦到?
個人認為就是要在費盡千辛萬苦,經過前面說的「對比分析」歷程、建立起自己的語言認知系統之後,才有辦法達到。
並且「用外語思考」這個行為,不是「好,我現在要用日文思考」「好,我現在要用中文思考」,如同開關電燈那樣可以自己決定的。當某套語言系統在腦中形成後,不需要被要求也自然而然會開始用該語言思考。(不過更多的情況是,某區塊變得能夠用日文思考,但系統還沒更新的部分依然只能用中文思考😭)
至於要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已能用日文思考?我聽過一個很貼切的形容:「沒有什麼東西叫作『用日文思考』,只有講的時候沒特別思考」。即便不是講任何句子都完全不會卡住、完全像用中文一樣隨心所欲,但慢慢開始感覺到頭腦中的想法轉變成聲音的速度幾乎可以同步、且不太費力,或許就是時候到了。
而聽力和閱讀也是如此。小時候聽過某個英文很厲害的人分享他學英文的歷程,讓我非常印象深刻。他說某一天在聽英文廣播時,居然忘了自己聽的是英文,回過神來發現都聽懂了,那一刻他感覺自己真正進入了英文的世界。當時覺得怎麼可能這麼神,直到長大、學日文學了很久後的某天,搜尋一些資料時,讀了好一陣子才忽然意識到眼前的文字是日文。雖然這種情況大概只發生過一兩次,但從前不相信的事,現在我深信了。
那麼要達到這一步需要累積多少功夫?我認為批判他人的人必須是在理解這一點之後才能如此發言。否則便只是要人還不會爬就直接學飛
💡 就算一輩子都無法用日文思考
寫到這裡,我也自問:「那我已經是個能用日文思考的人了嗎?」仔細想想,自己依然還處在中日夾雜思考的階段。
以我個人來說,寫一些簡短的文章或信件,大多已經可以直接用日文書寫;日常生活的聊天也當然不需要先想好中文再翻成日文。但比較重要或篇幅長的內容,還是得先用中文打草稿、順一下邏輯。
目前的日文能力雖然能讓我表達自己大部分的想法,但還是有非常多時候需要在腦中進行各種中文和日文的對譯,才能產出我想要的句子。
很好奇未來真的會有一天自己能夠變成100%用日文思考的人嗎?或許某天當我在書寫或說話時,發現自己不用再花那麼大的力氣時,那就是我獲得日文腦的日子吧。
但就算不會有那樣的一天,也很正常。因為我們就是中文母語者,天生的中文邏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開盞夜燈、泡杯熱茶,像窩在朋友家客廳促膝長談那樣,與你分享日語的美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我在昨日看到批踢踢有人討論到這個問題:[問卦] 國文課背一堆生僻字讀音對人生什麼幫助? 下面討論的人有點歪樓了,明明是討論生僻字之於生活的幫助,結果問題的走向開始偏向中文系之於社會的重要。 雖然有點歪樓了,但我還是想針對底下留言討論的人表答我的想法。
Thumbnail
在丹麥,當你的意見跟大部分人不一樣時,他們更渴望聽見你的聲音。 過去在台灣的學習經驗中,不論哪堂課,每當老師在課堂裡問同學,「有沒有問題?」,通常沒意外的話,都是一陣尷尬的靜默。 這陣靜默,不代表大家沒問題,更多的是,我們害怕提出被別人覺得愚蠢的問題;畏懼提出跟主流
Thumbnail
為了在此和你們分享我作為全職寫作人的「知識系統」和「創作系統」,特別重新檢視了一向暗自引以為傲的「第二個腦袋」——電腦硬碟内上千個文檔,以及内藏6000多條筆記的Evernote。 然而,我發現,絕大部份的筆記,都像埋進墳墓裡般,從此不見天日⋯⋯
Thumbnail
遇到中文成語容易陷入一個迷思,非得照著中文字的思路,每個字都要用英文解釋出來。 但反過來想,如果是「beautiful」這個英文字要用中文來表達,我們有超多的成語可以選擇:美輪美奐、美若天仙、美不勝收、美麗動人。我們可以依據上下文挑選最合適的其中一個。為什麼?
Thumbnail
作者 : 蔣竣植 (CFP) 現金存款,投資理財上常被輕忽的項目,卻是日常生活能否順遂的重要來源。但,現金真的那麼重要嗎?
Thumbnail
這本書看起來就是一堆雜事跟煮飯記事,默默帶出洋子的生活態度,人生可以很複雜也很辛苦,但也可以吃飯,大便,睡覺,就過日子,這種信念其實就足以支撐我們走過這很難的人生吧?人終將抵達死亡,我們一生可能也可以視為失智老人的呢喃...
Thumbnail
    ●2015日本小說-田中經一【擁有麒麟之舌的男子】你至今依然愛料理嗎?希望你一輩子都不要討厭料理 在人生的最後想吃點什麼?「聽說佐佐木先生可以重現回憶中的料理。」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我在昨日看到批踢踢有人討論到這個問題:[問卦] 國文課背一堆生僻字讀音對人生什麼幫助? 下面討論的人有點歪樓了,明明是討論生僻字之於生活的幫助,結果問題的走向開始偏向中文系之於社會的重要。 雖然有點歪樓了,但我還是想針對底下留言討論的人表答我的想法。
Thumbnail
在丹麥,當你的意見跟大部分人不一樣時,他們更渴望聽見你的聲音。 過去在台灣的學習經驗中,不論哪堂課,每當老師在課堂裡問同學,「有沒有問題?」,通常沒意外的話,都是一陣尷尬的靜默。 這陣靜默,不代表大家沒問題,更多的是,我們害怕提出被別人覺得愚蠢的問題;畏懼提出跟主流
Thumbnail
為了在此和你們分享我作為全職寫作人的「知識系統」和「創作系統」,特別重新檢視了一向暗自引以為傲的「第二個腦袋」——電腦硬碟内上千個文檔,以及内藏6000多條筆記的Evernote。 然而,我發現,絕大部份的筆記,都像埋進墳墓裡般,從此不見天日⋯⋯
Thumbnail
遇到中文成語容易陷入一個迷思,非得照著中文字的思路,每個字都要用英文解釋出來。 但反過來想,如果是「beautiful」這個英文字要用中文來表達,我們有超多的成語可以選擇:美輪美奐、美若天仙、美不勝收、美麗動人。我們可以依據上下文挑選最合適的其中一個。為什麼?
Thumbnail
作者 : 蔣竣植 (CFP) 現金存款,投資理財上常被輕忽的項目,卻是日常生活能否順遂的重要來源。但,現金真的那麼重要嗎?
Thumbnail
這本書看起來就是一堆雜事跟煮飯記事,默默帶出洋子的生活態度,人生可以很複雜也很辛苦,但也可以吃飯,大便,睡覺,就過日子,這種信念其實就足以支撐我們走過這很難的人生吧?人終將抵達死亡,我們一生可能也可以視為失智老人的呢喃...
Thumbnail
    ●2015日本小說-田中經一【擁有麒麟之舌的男子】你至今依然愛料理嗎?希望你一輩子都不要討厭料理 在人生的最後想吃點什麼?「聽說佐佐木先生可以重現回憶中的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