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框架
含有「戰爭的框架」共 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前圖紙的沙龍
2025/05/10
《戰爭的框架》閱讀筆記(三):框架與對框架的超越
在原先的框架中,一些生命無法被恰當地肯認,但當這些框架因流通而終究破碎之際,那些明明活著,卻一直未受肯認的生命便被我們辨識了出來。於是乎,這些打破了框架,意外流通出來的影像,讓原來的框架被翻轉,引發了我們對於戰爭更加廣泛的恐懼與憤怒,提供了一種讓觀者有機會訴諸正義並終結戰爭暴力的動能。
#
前圖紙
#
戰爭的框架
#
閱讀筆記
2
留言
前圖紙的沙龍
2025/04/28
《戰爭的框架》閱讀筆記(二):未曾被視作活著,因此也不會死亡的生命
然而,如果被攻擊與被殖民的一方也基於同樣的自我防衛理由展開還擊,卻會被立即認定為野蠻的、前現代的非理性暴力,並以此來加深對這些群體的殘暴屠戮。「保衛生命」於是弔詭地變成了毀滅生命的理由,只不過其中的一些生命被看作無論如何要守護的生命、另一些則從一開始就未曾真正活過。
#
前圖紙
#
戰爭的框架
#
閱讀筆記
3
留言
前圖紙的沙龍
2025/04/20
《戰爭的框架》閱讀筆記(一):影像、感官與可被摧毀的(非)生命
透過「士兵報導者」(soldier-reporter),官方將一種符合他們立場的視覺與聽覺透過媒體輸送到我們的感官。我們自然地採取了侵略者(殖民者)的觀看視角,去將畫面中的人類看作是被瞄準(被鏡頭、也被槍械瞄準)的敵人、可摧毀的目標。
#
前圖紙
#
戰爭的框架
#
讀書會
5
留言
藍玉雍的沙龍
2023/04/11
《殺人一舉》:「暴力」應該如何被觀看?
「創傷」的發生不只在過往,也發生在這個「過往」被呈現的時候。《殺人一舉》(The Act of Killing)與其說是在講述印尼九三O政變大屠殺的歷史問題,不如說是在思考這段歷史是如何被「呈現」的問題。這種手法於是讓《殺⼈⼀舉》的拍攝不只顛覆了人們⼀般對紀錄片的印象,也改變了影像和觀看者的關係。
#
紀錄片
#
影像
#
殺人一舉
29
1
思密
2023/06/28
喜歡
當初看了這部紀錄片,真的很震撼,但導演的手法也令我感到驚訝,乍看似乎有倫理問題 (騙加害者是要拍劇情片),但若不這樣做,也不會誕生這部觀看視角層層疊疊的片子。總之是部值得深思的電影。
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