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利用

含有「時間利用」共 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 ​ 不是在記錄,就是在記錄的路上 —從不停止記錄的男人:柳比歇夫的時間管理啟發 ❏ 將時間可視化、量化 ❏ 讓記錄過程變得像玩遊戲 ❏ 學習柳比歇夫對時間的執著 ❏ 不要被 AI 時代的工具多樣性迷惑 ❏ 避免自我苛責,轉化中斷記錄的失敗感
Thumbnail
有些剛好就好,其實不必要做到完美,能擺爛的事情,在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更是盡情能不做就做,能拖到最後也沒關係。不是所有事情都應該積極面對,其實消極,也是一種作法↓↓↓↓↓
Thumbnail
4/5每天工作一小時
avatar-avatar
老鳳
這真的很難。以我自己來說,由於我不是主要照顧者。通常晚上會跟孩子見到,就是晚餐、互動、洗澡之餘,等小孩睡了之後有些時光可以掌握。不過那段時間也是在跟家人相處,譬如討論家裡事情、分享生活的事情、討論之後出去玩的事情,而且只是顧著寫作,就沒有生活了。假日的話幾乎就沒有特別創作,除非今天的行程很確定全家人都可以在家裡作自己的事情。不過孩子還沒有到那麼大的狀況。因此要在不同時間發文,就得思考一週會有多少時間是自己的,而有多少時間是不只是只有自己。所以我的作法把創作可能切成兩種,一種是單獨自己一個人,可以心無旁騖;另一種是可能周遭還是會有人,可以溝通、討論事情,也可以做一些事情,這樣兩種製作的方式就是不同維度的作法。如果把獨自一人的時間拿來做另一個時段也能做的事情就會相當可惜,但獨自一人的時間我也是滿常拿來追一些有興趣的作品,就當作是取材吧。因此獨自一人時可能以寫作為主(以我來說就是得使用中午午休時間、家人洗澡的時間),需要大量思考的狀況,而且我會判斷自己是不是有進入狀態,通常有進入狀況,時間會變得飛快,如果可以感受到時間移動是很慢的,代表可能不適合落筆,我會轉手做別的「獨自一人」可做的事情。另外一個時段就是會與人可能互動的情形下,可以做「更機械式重複動作」。譬Copy/paste工作、排程未來半年可能會做的事情,排程要修改的文章,總而言之被中斷也沒關係,可以隨時暫停再回來的工作。譬如說素材已經有的發文、或者只是不是全新設計的圖片而是單純不太需要大腦但是重複性的工作、文案擬稿或者圖片調動、嘗試新的素材,檢驗標準就是他人可以跟你說話,你可以同時說話也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工作。滿認同Monica Sya 小蝦 提供的那篇文章,總而言之當時間消失之後,每一段時間要怎麼運用就變得很重要。沒有時間的人,只能在有限維度分配自己的事情,但妙的是有時候這樣的人生會比沒有束縛的人生有時候產量更高。或許人本性真的有懶惰的天性存在,時間很多的情況下,「因為有選擇,所以沒關係」的心態就會不時浮現。因為還有時間,因為有得選擇,所以暫時不創作也沒關係。然後一天就一天過去了。但是如果逼自己一週寫一篇文,無論好壞,不發出也沒關係,還是一週寫三篇文。如果舒適圈是多少文章,多逼自己超過舒適圈多少,就像是跑馬拉松一樣,反覆練習,成為習慣,不知不覺就不會被「懶惰」的聲音追著跑。
目前算是有四份工作,一份正職、兩份兼職、一份接案。 外加上最近終於認命要考多益,決定半年後赴考,目標金色證書,是以這半年的每一天還要額外再撥出練習英文的時間。 以及,每天寫一篇文章、一週健身兩到三次、兩週回家一次,構成了現在的生活狀態。 四份工作還是游刃有餘的方法 唯一的方法就是,把所有專門為了消耗
Thumbnail
avatar-avatar
築夢人
實在太欽佩您的高效率了!本人的腦袋不怎麼靈光啊。
自從開始寫作練習及規律運動後,從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就感,精神與身體狀態不斷地變好,也讓我越來越貪心,想挖掘更多能精進自己以獲得正向回饋的資源
Thumbnail
你這麼有計劃,有紀律執行,任何想做的事只要跨出第一步,繼續做下去的動力會源源不斷的。
我是一個極度熱愛閱讀的人,幾乎可以說是抓緊時間的空隙閱讀,即便只能讀一頁都不會放過。或許有人很難理解這種狂熱,甚至誤以為閱讀的目的只是為了找素材寫作,而寫作的目的又是為了賺錢,若是有這種誤解的話,我想應該是從沒體驗過閱讀的美好,當然也難以理解嗜讀者迫切的心情。
Thumbnail
太過在意一件事情的意義真的會比較好嗎? 又什麼事情才真的是有意義的? "有意義的事情"究竟是主觀還是客觀? 然而,要是去探究每件事情的意義何在,我發現,那實在是太累了。
Thumbnail
付費限定
許多人利用子彈筆記法找到夢想中的工作、成功創業、結束痛苦的關係、移居到另一州,有些人透過子彈筆記的內省原則,重新認識自己,且更為滿足。這些原則源自於全球各地的傳統智慧。子彈筆記猶如一面反像稜鏡,吸收傳統智慧,然後匯集成一道光束,幫助人們看清楚自己現在的位置,同時照亮未來的路。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