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復興

含有「母語復興」共 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原來柏林,萊比錫跟德勒斯登竟然都不是純正德語名字!而是...
Thumbnail
任何有形資產的傷害我個人都是不允許的,更不用說是人類的內在情感。因此如果我是一個唯一會在島上以Anonymous為名展開實體行動的人,我勢必只想用Free Hug去化解各種歧視和誤解。我甚至不想用語言,因為大多數的島民都不是在講自身家族傳遞過的母語。
Thumbnail
台灣个所在係風搓會來个位所,[亻厓]兜從小就知六、七月開始到九、十月就會聽著風搓愛來个消息。有一擺[亻厓]在巴黎聽著外國人講:「台灣有風搓、地動恁得人驚,[亻厓]毋敢去喔。」[亻厓]還笑佢哪有恁嚴重,[亻厓]兜台灣人都盡慣勢咧。
Thumbnail
此前陳柏惟每次質詢邱國正都用華語,他從來沒有要求邱國正聽得懂台語,更不用說要求他講。今天是立院安排了口譯他才講台語,但邱國正不使用口譯,卻反覆「建議」陳柏惟使用華語。這樣,到底誰是鴨霸?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林宏家
同意,你把我心中所想的完全表達得清清楚楚!
試想,當客家人或原住民在使用母語交談時,你過去稱讚他們「台語說得好好」,這是一種尊重嗎?
Thumbnail
將您的文章分享在某個新聞臉書專頁,也節錄了出來,希望更多人讀到。附上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093778194422330/permalink/1602418616891616/?mibextid=S66gvF
在美國長大的莊吉生,幸運地躲掉了中華民國的文化滅絕政策,雖然家庭在美國,卻得以在他的母語(台語)環境下成長,而面對明顯台語比華語流利的莊吉生,我們土生土長的台灣記者卻只能以華語提問甚至需要台語翻譯,殖民的傷疤清楚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卻沒多少人察覺。
Thumbnail
avatar-avatar
紀餘
我最近幾年 "偶而" 寫台文 (回應粉專, 或在台語社團貼文, 有一陣子常寫, 但現在只能說 "偶而", 很難一直持續), 也會看台文的粉專。在疏離台語50年後。想多做一點, 只是力不從心。 我從38歲開始才意識到, 我是台灣人, 不是中國人, 好好地去了解台灣的歷史, 將以前唸的置換掉。 我的大學同學, 當年所謂的菁英, 仍然相信以前被教育的種種, 想法和說話都和以前一樣, 他們大都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 卻認同自己是中國人, 不承認台灣這些年來的改變。
吳宗憲說:「我們很有幸成為中國人,生下來就會說中文。」「全世界最難的語言,就是中文」 但對現在的台灣人而言,最難的反而是我們的母語。 實際上世界並不存在「最難」的語言,因為語言的學習困難度是相對的,要看它跟你的「母語」距離遠近而定。會說中文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的
Thumbnail
無論華語作為唯一國語的支持者,或是多元母語都作為國語的支持者,其實都有同樣的觀念:語言之於民族,是整個民族文化的載體,語言之於個人,則關乎到個人如何形塑自我身分的認同。兩者對語言看法的歧見,僅是出於對自我身分認同的差別。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