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台語憑什麼叫台語?原住民族語才是真正的台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近期,文化部終於打算將金曲獎最佳「國語」獎項改為「華語」,同時初步規劃將本土語言書面語正式名稱改為台灣台語、台灣客語、台灣原住民族語、馬祖語、台灣手語,雖然「台灣台語」這個名字聽起來有點多此一舉,但也不失為一種解決爭議的方法。

這裡所說的爭議,就是當台語因為國民黨的教育政策而逐漸凋零、不再是這座島上多數人使用的語言、並且背負著低俗的污名後,衍生出「台語憑什麼叫台語?憑什麼代表台灣?」之類的問題。

raw-image

在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後,表面上,台灣各族群的語言都被列為國語,學校也開始有少得可憐的母語教育,但由於台灣人在國民黨殖民教育下,對各種語言歷史脈絡缺乏了解,才會產生諸如此類的爭議,甚至直到今日,還在用「閩南語」這種大中國架構下的稱呼來指涉台語。

所以今天就稍微解釋一下:為什麼台語叫做台語?為什麼不能用閩南語稱呼台語?為什麼其他各族的母語不適合叫做台語?

台語、客語、原住民各族族語都是台灣語言(Languages of Taiwan),但台語(Taiwanese)並不是台灣語言的簡稱或統稱,台語是一個專有名詞,指涉特定時間在特定地區由特定一群人所使用的語言。

有些人會說,原住民的族語才是真正的台語,但這無疑是一種誤會。原住民各族的語言都有自己的名字,歷史遠比台語、比「台灣」這個名詞出現的時間都還悠久,沒道理這座島嶼換名字,他們的語言也要跟著換名字。台語也是一樣,這座島以前叫福爾摩沙,但台語不是福爾摩沙語,這座島現在有人叫他中華民國,但台語也不會變成中華民國話,台語就是台語。

客語也不會想被稱作台語。從1933年羅香林的《客家研究導論》後,大致上認為客家人是從中原避難到閩粵贛交界處一帶的人,相對於在地人用「土」或「主」代表自己,他們開始自稱為「客」來凝聚族群,所以「客家」這個概念本身就彰顯了他們身在異地的不屈以及對自身認同的驕傲。從此,無論在哪裡落地生根的客家人,都還是會稱呼自己為「客」。1988年12月28日,在剛解嚴的台灣,客家人就敢發起「還我客家話」大遊行,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把客語當成台語不但不是稱讚,反而是沒有歷史脈絡且不尊重客家精神的說法

台語也不是「閩南語」,的確,台語多源自閩南,但漳州話、泉州話、廈門話也一樣是閩南,如果你要把台灣話稱作閩南語,那遇到語源相同的西班牙、義大利跟法國人,你是不是都會說他們的語言叫拉丁語?是不是也要把德語、英語都稱為日耳曼語?顯然沒人會這樣做,因為經過在地化後這些語源相同的話都成了不同的語言,更因為他們沒有大拉丁主義,沒有想要統一西班牙、義大利跟法國,所以他們可以各自擁有自己在地的語言,而台語為何要叫閩南語?不就是因為大中國主義下,台灣必須跟中國的閩連結在一起嗎?

最後,許多人口中叫做「國語」的華語更不該被稱作台語,就好像科西嘉島,即使多數人使用法語,他們也不會說法語就是科西嘉語;摩納哥即使是全世界除了梵蒂岡之外最小的國家,法語是國家的官方語言,但他們也不會說法語就是摩納哥語,因為摩納哥語就是摩納哥語,科西嘉語就是科西嘉語,它們指涉特定的語言,不會因為特定時空變化就被要求改名;至於在台灣通用的華語,頂多可以叫「台灣華語」而不可能叫台語,就像巴西人被葡萄牙殖民後通用葡萄牙語,也不會說葡萄牙語是巴西話,頂多說是「巴西葡語」

無論在過去官方文獻、民間編撰的辭典或是台灣各族群的口中,這個語言都叫台語、台灣話,這不是講台語的人有什麼傲慢或自認有什麼代表性,這只是單純的歷史緣故。一或多種語言可能會慢慢演化出新的語言,但舊語言被迫改名卻是前所未聞的,因為「名從主人」不是什麼過分的要求,這只是對一個族群及文化最基本的尊重,放在任何語言身上都是一樣的。試想,當客家人或原住民在使用母語交談時,你過去稱讚他們「台語說得好好」,這是一種尊重嗎?顯然不是。如果能擱置意識形態,那各族母語早有他們自己的名字,改名根本不該是個問題。

過去教育的中國本位,導致老一代台灣人熟記長江黃河,卻對自身的過去無知,而今的教育則為了和諧,對國民黨殖民時期歷史避重就輕,使新一代台灣人對本土語言長期受到的欺凌無感,才會在台語逐漸式微的此時,對台語稱為台語這件原本自然的事感到困惑,這是我們教育的失敗,也是歷史的悲哀。把台語跟其他語言一起冠上台灣之名也許是種解決爭端的方式,但我們仍該知道,這種爭論其實毫無實際意義與歷史脈絡,只是挑起爭端者內心有個小警總在隱隱作祟罷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艾德的大腦迷宮
6.5K會員
27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艾德。 最近突然有感,報紙、網路媒體、新聞頻道各有立場,想靠文字評論生活就必須進入他們的體制,無形中也是接受了他們的束縛;方格子則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看看我們能不能擺脫媒體的綁架,透過直接來自讀者的支持,得到真正獨立思考產生的文字,我想努力看看。
2024/05/24
現在有些人開始喊著要衝進立法院,其實從馬英九第二任期一直到太陽花運動佔領立法院,大叔阿姨們都是在街頭上學到何謂「公民不服從」,後來台北法院在太陽花一審無罪判決中,曾給出公民不服從的七大要件
Thumbnail
2024/05/24
現在有些人開始喊著要衝進立法院,其實從馬英九第二任期一直到太陽花運動佔領立法院,大叔阿姨們都是在街頭上學到何謂「公民不服從」,後來台北法院在太陽花一審無罪判決中,曾給出公民不服從的七大要件
Thumbnail
2024/05/23
當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在議場發言時,指出立院外的主辦單位已經宣布人數超過8千人,國民黨立委們則刻意地發出訕笑試著激怒他,而原本在開直播的黃國昌,聽到周圍國民黨立委的笑聲立刻也陪著笑,同樣的笑容,也曾出現他得知柯文哲要他當法務部長時,也曾出現在傅崐萁友好地摸了摸他的頭後。
Thumbnail
2024/05/23
當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在議場發言時,指出立院外的主辦單位已經宣布人數超過8千人,國民黨立委們則刻意地發出訕笑試著激怒他,而原本在開直播的黃國昌,聽到周圍國民黨立委的笑聲立刻也陪著笑,同樣的笑容,也曾出現他得知柯文哲要他當法務部長時,也曾出現在傅崐萁友好地摸了摸他的頭後。
Thumbnail
2024/01/16
根據台北市過去幾年的民調資料,柯文哲支持度最高的年齡層始終停留在20至29歲,他執政8年後,這些柯粉多數應該落在30至39歲,但這個年齡段柯文哲的支持度並沒有提升,而對柯文哲執政表現「非常不滿意」的比例不分年齡皆大幅成長,顯示他始終只能吸引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而且這些年輕人幾年後變成柯黑的機率很高。
Thumbnail
2024/01/16
根據台北市過去幾年的民調資料,柯文哲支持度最高的年齡層始終停留在20至29歲,他執政8年後,這些柯粉多數應該落在30至39歲,但這個年齡段柯文哲的支持度並沒有提升,而對柯文哲執政表現「非常不滿意」的比例不分年齡皆大幅成長,顯示他始終只能吸引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而且這些年輕人幾年後變成柯黑的機率很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攸關母語發展的大事是福佬族群能否反思自身母語以往的霸權位階,能否放開心胸擁抱自身文化根源。
Thumbnail
攸關母語發展的大事是福佬族群能否反思自身母語以往的霸權位階,能否放開心胸擁抱自身文化根源。
Thumbnail
在台語的書寫體上,並不認同去漢字化。白話字派雖然能理解到漢字在台灣社會的約定成俗,是與華語綁定的某種殖民,但他們其實也和雙語政策的擁護者一樣,陷入另一種美名國際化的英語/羅馬字的自我殖民。,而越南的現況更不是台灣應該效仿的例子。處在華殖的台灣,廢除漢字、推行全羅馬字,只會更加不利台語的推行。
Thumbnail
在台語的書寫體上,並不認同去漢字化。白話字派雖然能理解到漢字在台灣社會的約定成俗,是與華語綁定的某種殖民,但他們其實也和雙語政策的擁護者一樣,陷入另一種美名國際化的英語/羅馬字的自我殖民。,而越南的現況更不是台灣應該效仿的例子。處在華殖的台灣,廢除漢字、推行全羅馬字,只會更加不利台語的推行。
Thumbnail
只要打開新聞、YouTube等等媒體,許多會來台灣的外國人,不管是長期居留工作、留學(學中文),或是短及旅遊,幾乎都會將『台灣保留最完整中華文化』、『使用古老又優美的繁體中文』納入他們來台的最大動機,和『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幾乎是可以並列的優點。尤其,當一些Youtuber或國際媒體近一步簡述台灣歷
Thumbnail
只要打開新聞、YouTube等等媒體,許多會來台灣的外國人,不管是長期居留工作、留學(學中文),或是短及旅遊,幾乎都會將『台灣保留最完整中華文化』、『使用古老又優美的繁體中文』納入他們來台的最大動機,和『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幾乎是可以並列的優點。尤其,當一些Youtuber或國際媒體近一步簡述台灣歷
Thumbnail
近期,有關國家語言的論戰,似乎有重啟的跡象。先是國民黨立委廖國棟於質 詢時要求經濟部長「改說國語」,遭基進黨立委陳柏惟於臉書反諷一番。阿美 族出身的廖國棟(Sufin Siluko)隨後更強調自己並非排斥母語,而是為了使父老鄉 親聽得懂質詢內容,因此謙卑地請求對方用大家都聽得懂的「國語」來回答。 之
Thumbnail
近期,有關國家語言的論戰,似乎有重啟的跡象。先是國民黨立委廖國棟於質 詢時要求經濟部長「改說國語」,遭基進黨立委陳柏惟於臉書反諷一番。阿美 族出身的廖國棟(Sufin Siluko)隨後更強調自己並非排斥母語,而是為了使父老鄉 親聽得懂質詢內容,因此謙卑地請求對方用大家都聽得懂的「國語」來回答。 之
Thumbnail
台灣有文化嗎?!這句話表面上是個問句,但從許多台灣人的嘴裡說出來,更像是哀怨的肯定句。甚至,我們的文化自信已經低落到開始會自我傷害的程度了。舅舅是台灣真的沒有文化,還是你根本沒有發現台灣文化?
Thumbnail
台灣有文化嗎?!這句話表面上是個問句,但從許多台灣人的嘴裡說出來,更像是哀怨的肯定句。甚至,我們的文化自信已經低落到開始會自我傷害的程度了。舅舅是台灣真的沒有文化,還是你根本沒有發現台灣文化?
Thumbnail
為什麼要寫台灣文化?大家心目中的台灣文化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為什麼要寫台灣文化?大家心目中的台灣文化又是什麼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