瘂弦

含有「瘂弦」共 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大學時代,我唸的是中文系,每日和古代典籍為伍。但我現實上是個文青,喜歡現代文學。瘂弦是我崇拜的大家。後來擔任系主任孟瑤(揚宗珍教授)的助教,協助她辦理新文藝系列演講。有機會接送當時的文學大師,當然瘂弦從台北到台中短期授課,都有機會參與。也熟讀瘂弦的名詩如〈鹽〉、〈深淵〉、〈如歌的行板〉。
Thumbnail
林漢清-avatar-img
1 天前
嗨,午安!這首詩曾讀幾回,此時重讀想是有其必要!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1 天前
林漢清 好詩耐讀~
被譽為「民歌之父」的楊弦,暌違近五十年再次推出專輯《鄉.旅.詩.歌》,集結了自1990年代開始、橫跨近三十年的作品,除了收錄自己的詩詞之外,也將余光中、瘂弦、席慕蓉、陳育虹和羅門等知名詩人的作品譜寫成曲,為早年推廣現代民歌運動寫下新的篇章,也一起迎接「民歌50」演唱會的到來。
Thumbnail
小詩三兩行 悼詩人瘂弦 (1932-2024)
Thumbnail
若對這齣紀錄片有所感觸, 別忘了九月十六日晚上七點,來參加政大書城的座談會. 在紀錄片中介紹吳晟老師跨海尋找九十歲高齡的知音瘂弦老師. 當年的吳晟,為了照顧彰化農忙生活的母親,選擇返鄉任教。 時光荏苒,兩人間的真情,在時間流裡除了增添智慧的白髮,情意未曾改變。 遇到懂詩的人情意真切;
Thumbnail
讀詩,瘂弦《如歌的行板》,也談談「分齡選書」是否有其必要性?諸如:這本書文字太多了,小孩還沒上國小,選文字少、圖多的繪本比較好;跟小孩可以談性、談性別議題嗎?太難了,小孩不懂啦……文化中的「兒童」概念,是否框架了我們的想像?
Thumbnail
對一般讀者來說,今日看到這三個條目,不免會感受到相當地陌生與格格不入的時代感。然而在當時,1954年成立的創世紀詩社,不免與今日的形象不同,在當時政府肅殺的口號中——「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創立時很快就跟著腳步踏上了臺灣內部的主旋律。1955年1月蔣介石提出⋯⋯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