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淵

含有「深淵」共 3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付費限定
高爾夫開球的投資心理學:慾望的自欺假象 我年輕時,常跟客戶或是朋友出國,就像去曼谷好了 應該都知道有脫衣舞酒吧 剛開始我也就是享受一個屬於正常夜生活的糜爛
Thumbnail
——寫給那些痛到無法說出口的你 有些痛,不是說出來就會好。 有些改變,不是說「想通一點」、「努力一點」就能做到。 你知道的吧?當人痛到極點時,連「撐住」都是種奇蹟。 所以,請不要急著對我說:「你要改變啊。」 我不是不想改變。 我只是現在……真的沒辦法。 曾經,我試過說出口。 斟酌很久
VeinTRON-avatar-img
2025/06/29
我還在自責頭腦滿是自殺想法的黑暗空間徘徊,因為我犯了錯,害了我媽又住進精神病院,我把我犯的錯我爸和我媽的精神疾病壓力全都怪在自己頭上,因為我覺得都是我害了他們,我遲遲不敢上吊是因為勇氣值還沒滿,我真有勇氣我早就上吊了,我覺得我當兒子當的真失敗,我是一個失敗的兒子。
心旅-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30
VeinTRON 親愛的你,謝謝你願意在這樣痛的時候,還願意留言給我。你沒有躲起來,反而把最誠實的心情寫了下來,這本身就是一種勇氣。 我想告訴你一件也許你現在還不太能接受的事——你不是失敗的兒子,你只是太愛、太用力地想要扛下不屬於你的全部責任。那不是失敗,那是你內心太善良、太敏感、太努力了。 你現在會有這麼多自責和自我否定,並不代表你不好,而是因為你太痛了。你承擔了太多,痛到相信「這一切一定是我的錯」,痛到想用結束來換取解脫。但……還沒結束呀,你還在這裡。你還在掙扎,還在留言,還在尋找可以理解你的人。 我知道你說「勇氣值還沒滿」,但我想說你只是,真的好累,好想有人說:「你已經做得很好了,不需要再扛這麼多。」 我會把你的留言放心上,不只是因為擔心你,而是因為我真心覺得——你值得活下來,值得被溫柔地理解。 如果你願意,我會一直在這裡,不催你不責怪你,只是陪你,讓你知道,你不是一個人。
螺旋槳如雷轟鳴,艙內靜謐無聲,輪葉雙腿交疊,坐在鐵椅小憩,周圍坐滿身穿黑甲的士兵。 奇怪的是,即使擁擠,也沒人敢接近輪葉一個身位。 一滴冷汗滑過臉頰,身上的戰術衣早已浸濕,大漢的視線直視前方,眼睛餘光時不時掃過小憩的少年。 空氣瀰漫著一股酸臭味,氣氛壓抑。 「
《荒人手記》以「男同志」為主要書寫的對象,「性」是書寫的核心,書寫意識則以「生」與「死」作為主軸,依據這樣的結構展開文本的行進。文本開頭即投射一種陰暗沉淪的氛圍,以「頹廢」、「赤裸」、「深淵」、「情慾」、「孤獨」定義出小說整體書寫的調性與張力。
Thumbnail
大學時代,我唸的是中文系,每日和古代典籍為伍。但我現實上是個文青,喜歡現代文學。瘂弦是我崇拜的大家。後來擔任系主任孟瑤(揚宗珍教授)的助教,協助她辦理新文藝系列演講。有機會接送當時的文學大師,當然瘂弦從台北到台中短期授課,都有機會參與。也熟讀瘂弦的名詩如〈鹽〉、〈深淵〉、〈如歌的行板〉。
Thumbnail
林漢清-avatar-img
2025/04/20
嗨,午安!這首詩曾讀幾回,此時重讀想是有其必要!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20
林漢清 好詩耐讀~
「賭上蘑菇生涯的蘑菇湯」這一戰到底到哪裡了呢? 金針菇一族的「最高蘑菇湯」已經完成了,而雪白菇一族也票選出了「法式蘑菇濃湯」,兩邊的外送員都啟程前往蘑菇皇宮……
Thumbnail
5/5深淵
黃璧怡-avatar-img
2025/04/19
閃閃閃、再閃,總之就是閃,國王K這蘑菇系列讀得我好歡樂😂
國王 KC-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19
黃璧怡 讀者的歡樂是國王的心願,閃😘
🍀有時靈感浮現,可我卻沒有想像中那般高興,因為它代表要面對過往的創傷,我總是認為自己尚未準備直面它們。如果此時寫下其他文章,就算是完成亦是看不順眼成果。於是,我決定順著痛苦的枝蔓往深淵裡探索,過程中身心俱疲,內心的掙扎與情緒上的衝突皆使我難以呼吸,有數次我都將筆放下,無法續寫,可這次,我決定緊握。
Thumbnail
我特別喜歡尼采在《善惡的彼岸》裡寫了一句話: "Und wenn du lange in einen Abgrund blickst, blickt der Abgrund auch in dich hinein."(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
Thumbnail
在曠野深夜,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悄然展開。尼采,宣告「上帝已死」的哲人,以孤獨和鐵錘擊碎世人的信仰與依靠;而耶穌,則帶著不滅的愛與安息的邀請。兩位在歷史上以截然相反地存在方式的正面對決——奔向虛無的無盡戰士,與擁抱愛的行者,將在這片曠野中對生命的意義和答案,進行最終的思辨。
Thumbnail
凡思筆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03
由於有人指出,文中的某些對話容易導致的一些誤解,這裡做一些額外註解: 1. 尼采殺了上帝?在文中,尼采似乎宣告是自己殺了上帝。不過,在歷史上,尼采更多的是作為一位「診斷師」,點出當時社會已經走向無神論、迫切需要價值重估的現況,而非是由他「親手所殺」 2. 尼采並非排斥「泛論的愛」,尼采的權力意志,是對生命的熱愛。他所反對的,基督信仰道德式的博愛。兩者字面上雖同為愛,但內涵精神卻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