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灶神是誰?原來是玉皇大帝的「駐家特派員」!
傳說灶神是玉皇上帝派遣到人間考察一家善惡之職的官。灶神左右隨侍兩神,一捧「善罐」、一捧「惡罐」,隨時將一家人的行為記錄保存於罐中,年終時總計之後再向玉皇上帝報告你家這一年是「乖乖牌」還是「搗蛋鬼」。到了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灶神要回天庭「年終報告」,為了讓他「多說好話、少打小報告」,人們使出各種「賄賂神招」。
送神儀式:甜到蛀牙、黏到張不開嘴送灶的供品一般都用一些又甜又黏的東西如糖瓜、湯圓、麥芽糖、麻糬等,總之,都是一些又黏又甜的東西,目的是要甜灶神的嘴巴,讓他回天時多說好話;另外,黏灶神的嘴巴,讓他張不開難說壞話。也有人用酒糟去塗灶門稱之為「醉司命」,意思是要把灶神弄醉,讓他醉眼昏花,頭腦不清,以便少打幾個小報告。因此,祭灶神象徵著祈求降福免災的意思。
供品心機滿滿:
- 糖瓜、湯圓、麥芽糖 ➔ 甜到灶神「笑呵呵」,只記得好事。
- 麻糬、年糕 ➔ 黏住嘴巴,壞話「卡住」講不出來。
- 酒糟塗灶門(醉司命)➔ 直接把灶神灌醉,讓他「暈乎乎」忘記壞事。
送神要趁早!
俗話說「送神早,接神遲」,送神最好在黎明前,讓灶神「早點出發、早點到天庭」,搶先報到才吉利!反之,接神(正月初四)要「慢慢來」,讓神明在天上多待一會兒~
送完神,人間開始大掃除
神明都回天上了,家裡終於可以「大動特動」!這天要:
- 「掃殘星」——徹底清潔,把晦氣、衰運全掃光。
- 移動神像——平常不敢亂動的神明桌,今天終於能整理。
- 開始做年糕——發粿(發財)、菜頭粿(好彩頭),準備過年啦。
但要注意!如果家裡當年有人過世,就不能送神、也不能大掃除,以免對亡者不敬。
送神日的「天氣預報」
「送神風」:燒金紙時有風,代表灶神「搭順風車」快速回天庭。
- 「接神雨」:正月初四下雨,象徵「天降甘霖」,來年風調雨順。
別忘了接神回來!
送走神明後,可別忘了正月初四(一說除夕夜)把眾神接回來,此之謂「接灶」或「接神」。接灶神的儀式很簡單,只要在灶台上重新貼一張新的神禡,象徵灶神在天上作過客,又重新回來鎮守家中,監視善惡了。
今天所送的神明有:
- 自家供奉的神明
- 灶神
- 太歲星君 (有在家安奉太歲者)
送神是一場「甜蜜的賄賂」+「年終大掃除」!
這一天,人們用甜食攻勢讓灶神「報喜不報憂」,再趁神明不在時徹底大掃除,準備迎接新年!是不是超有趣?下次送神時,記得準備超黏麻糬,讓灶神「有口難言」啦!
送家中所供奉的神明

- 祭拜時間:農曆十二月廿四日,上午 (越早越好)
- 祭拜地點:家中供奉神明處

- 上供
- 點燭
- 獻茶、酒
- 焚香迎神(每人一或三柱香)並祈求平安(家中有天公爐者,先焚香朝天祭拜天公)
【祈願文參考】
「神明在上,今日是農曆12月24日送神日子,弟子/信女○○○誠心準備供品及金紙恭送眾神佛儘早到天庭坐好位,為弟子/信女闔家言好事、說好話,來年福祿壽財喜五福臨門,繼續保佑我們全家四季平安順利、消災增福.........。」(祈求事項因人而異) - 香燒至三分之一時,雙手捧持金紙拜供神明
- 燒金(壽金、刈金、甲馬)
◎先燒甲馬再燒壽金、刈金 - 奠酒,將酒灑於紙灰上 (未供酒者省略)
- 撤供
送灶神


- 祭拜時間:農曆十二月廿四日,上午 (越早越好)
- 祭拜地點:若廚房設有灶君神位者,在神位前祭拜;若在神明廳的神明綵上,則在神明廳祭拜。若沒有神位,則可以在廚房擺一張桌子或者瓦斯爐旁的平台均可。

- 上供
- 點燭
- 獻茶、酒
- 焚香迎神(每人一或三柱香)
【祈願文參考】
「灶神君在上,今日是農曆12月24日送神日子,弟子/信女○○○誠心準備供品及金紙感謝這一年來的庇佑和照顧並恭送灶神君儘早到天庭坐好位,為弟子/信女闔家言好事、說好話,來年福祿壽財喜五福臨門,繼續保佑我們全家四季平安順利、消災增福.........。」 - 香燒至三分之一時,雙手捧持金紙拜供灶神君
- 燒金(壽金、刈金、甲馬)
◎先燒甲馬再燒壽金、刈金 - 奠酒,將酒灑於紙灰上 (未供酒者省略)
- 撤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