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情深

含有「紅色情深」共 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紫色」作為《冬日男孩》的主色調,結合茱麗葉畢諾許主演《藍色情挑》中的車禍意外,選用《紅色情深》女主角伊蓮雅各之子保羅為主角,呈現少年盧卡喪父後的迷茫與混沌,藍色是青春期想愛又做好犧牲愛的覺悟,紅色是遭逢苦難將玻璃劃破手腕的痛感,歐諾黑導演調和著兩色所賦予的情感意義,將最終迷人的粉紫色塗在了少年手捧
Thumbnail
付費限定
與其說奇士勞斯基世界裡頭的上帝是一個有問題的上帝,不如說奇士勞斯基的作品中,對於命運的探問本身就處於一種曖昧莫測的狀態,更像是人與世界協作的成品。「宗教與命運」對奇士勞斯基而言,既是人類追求超越向度的可能嘗試,同時也是邊界的重新估量。
Thumbnail
1994年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1941 - 1996年)的藍白紅三部曲最終章:《紅色情深》( Red ),由《雙面薇若莉卡》《狂殺情焰》伊蓮‧雅各、《男歡女愛》《愛 ‧ 慕》尚-路易·坦帝尼昂 主演,也是我個人偏愛的一部。
Thumbnail
三部曲都非常經典!!!
《藍色》並不自由,《白色》也不平等,唯獨《紅色》的博愛真實而溫柔,奇士勞斯基打從心底相信的,就是博愛了吧。這也深刻呼應了他電影中反覆出現的,陌生人之間不知所以然的連結與牽動,命運或偶然或必然,身在其中,唯有以善意慷慨接納。
Thumbnail
avatar-avatar
子穎
感謝分享奇士勞斯基如此深入溫暖又溫柔的觀後感。我個人也比較偏愛最終章的「紅色情深」呢!
關於O影會:O影會為類似讀書會的影友聊天聚會「讀影會」,每月一次討論最新的電影或值得回味的導演專題。之前刊出去年的《小丑》和前年的《睡著也好醒來也罷》的圓桌討論,本期則是整理自2016年的聚會,關於奇士勞斯基藍白紅三部曲的討論與交流。本篇為下篇,聚焦在《藍色情挑》和《白色情迷》。
Thumbnail
付費限定
雖然主題與表現手法各異,但三部曲的故事其實皆是以一條簡明的目標線貫穿。《藍色》說的是如何悼念,終於哭出來;《白色》是如何振作,終於明白愛;《紅色》是如何前邁,終於心打開。而在行到終點前,它們也都歷經了路途周折,並幾乎奉行了工整封閉的頭尾循環。
Thumbnail
付費限定
比起作為主旋律的理念基底,「藍、白、紅」更像是包覆三部曲的隨機框架。也無怪除去政治色彩濃厚的命名起點,電影文本其實大抵無涉政治社會,卻是潛入個人際遇與心靈狀態的幽微暗層。而片中鋪天蓋地的對主題色的抽象運用,也讓顏色躍升成了發揮積極作用的戲劇要角。
Thumbnail
2016年台灣重映了奇士勞斯基的最後遺作,以法國國旗藍白紅三色做為片名的三部曲:《藍色情挑》《白色情迷》《紅色情深》,成為當時剛成立沒多久的讀影會選定的第二次聚會主題。配合三部曲在2020疫情期間的再度重映,特地找出這份之前就做好的逐字稿,重新編輯,希望分享給大家我們當時切入三部曲的角度。
Thumbnail
<p>克里斯多夫.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ślowski)的「藍白紅三部曲」,影迷暱稱為「三色」,為《藍色情挑》、《白色情迷》、《紅色情深》。奇士勞斯基的電影有著機遇與命運的籠罩意味,在他手上,每個故事從起點、到中段、到結束,段落與段落被絕對性地鎖上,我們或者預知結局、或者不能,無論何者,整路瀰漫著同時清明也神秘的窒迫。</p>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