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釀影評|《雙面薇若妮卡》、《紅色情深》與命運的敘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raw-image
密碼分析及破解專家都倚重一個黃金律,即是,每個祕密訊息都可以破解,只要知道它的確是個訊息。真實世界的問題是,人類自天地鴻濛起就在思索是否有個訊息存在,如果有,那麼這個訊息是否有意義。在虛構宇宙裡,我們不假思索即知道確實有訊息存在,隱身訊息背後的作者實體即是造物主,訊息中則是一連串的閱讀指示。因此,我們探索的典型作者,其實是另一個探索的化身,在探索的過程中,天父的影像消隱在無止境的迷霧裡,我們則永遠不停質疑,為什麼是有,而不是沒有。」──Umberto Eco《悠遊小說林》

熟悉奇士勞斯基作品的影迷們,或許都不陌生於他片中種種由「偶然」與「必然」之間的曖昧張力所構築而成的、關於「命運」的圖象。問題是這個大家朗朗上口卻又摸不著頭緒的「命運」究竟是什麼?奇士勞斯基作品中的「命運」意味的是一種角色無論做出什麼抉擇都無法掙脫、接近「宿命」的東西嗎?抑或其實奇士勞斯基有著對於生命實相更豐饒的洞見,而那不僅只是「命運」兩個字可以概括的?

這裡就不得不提奇士勞斯基另一部乍看之下也在探討「命運」以及「再一次選擇」的《紅色情深》。《紅色情深》描述一位由 Jean-Louis Trintignant 所飾演的老法官,見證了由 Irène Jacob 所飾演的 Valentine 與和自己年輕時期命運重疊的年輕法官 Auguste 的邂逅,而解開了當年的心結。從片頭 Valentine 與她男友的通話為始,鏡頭以超越人類日常經驗視角的維度穿梭入電話內部的纜線之中,暗示人與人之間隱而未顯的連結,這個「隱而未顯」指的既是那些屬於個人隱私而未被攤在公共視野下的私密網路,同時指的更是人們未曾意識到的、彼此生命際遇之間存在的隱含呼應,好似過去所遭逢的一切都是為了和這個人交織,而後意義才得以顯現。這些隱含的呼應致使人們在相遇相識後能夠緊緊地連結在一起。

「命運」一詞在這個語境下,指的其實是人與人之間精妙接榫的感受,透射成為超越時間向度本質的存在。這也使得《紅色情深》相較於《藍色情挑》更有一種浪漫的色彩,然而這種浪漫色彩並非沒有行動層面上的積極意義,相反地,如果我們將這樣的「命運」視為人類在行動後不斷回望行動產生的效應,後見之明下所投射出來的客體──也就是事件將來的發展會決定前面發生的事情的意義,而後人的行動也將決定前人的際遇究竟是虛空與偶然,還是能夠有機會連接出新的意義圖像──那《紅色情深》透過「命運」所彰顯的「博愛」主題,更深一層意味的是後人如何透過繼承先人的歷史,並用行動去圓滿前人的缺憾。

就此而論,Auguste 與老法官際遇的類似與其說是遭逢奇蹟般的降神,不如說更像是他選擇耽溺在當年創傷的情懷中,不斷地在現實中找到能復現當年情節的線索,並暗自期待在無盡重複中尋找差異的可能以獲取前進的動力。如同《藍色情挑》中的 Julie,在丈夫與女兒死去後不斷地對抗著身體中預設兩人仍然在世的習慣,在與他人互動的過程中折射出與兩人過往回憶的投影,卻也因著獨屬他們特殊人格的行為,而使得在「重複」的過程中逐漸拉出與過去的差異,認知到過去與現在的距離,並獲得前進的動力。

而在這被過去幽魂所糾纏,卻又在各種看似偶然的機遇中獲致超越個體意志動力的必然中,人對自身命運的理解不斷在偶然與差異的介入下被重新書寫,就如同《紅色情深》那段寄託於偶然的倖存、勾連出救贖敘事的結局。「命運」這詞,更像是在這種後見之明中建構出能夠前後一致的思路與敘事,並將過往所有的經驗在一套預見證成的敘事框架中得到安頓,讓過往的經驗不成為偶然與虛空。

《紅色情深》劇照/金馬經典影展

《紅色情深》劇照/金馬經典影展

「命運」與其說是一種客觀存在有待被解碼,不如說是人與他們的際遇所協作出來的圖譜,而這種後見之明的建構又被投射成為過往早有預兆的線索,在奇士勞斯基的作品裡頭,便是以角色既超越又有限的視覺語言所呈現,這讓老法官的角色既像是全知的上帝,同時也是探索生命迷陣的解謎人。老法官從家中望著 Auguste 驅車尋找戀人,準備迎接與他當年相同的結局,那顆有些超現實的鏡頭,彷彿老法官穿越了時空,以上帝臨在般的視角見證當年他所遭逢的悲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既超越又內在的背反,更微妙地體現在奇士勞斯基作品裡頭的音樂與藝術,創作環繞在作品內外交織出的特殊圖像之中。音樂與藝術既在電影外部擔任完善意涵的烘托作用,更成為作品內部的推進要素,而這兩者的交織更讓角色偶然間達至超越本身際遇的目光,像是成為電影外的觀眾或導演,回頭審視他們自己的生命狀態,而這更與奇士勞斯基作品中的配樂總是具有宗教神聖意味,以及人物拮抗命運的聽覺質感相互呼應。

談及電影中的音樂,不外乎描述聲音如何使影像的氛圍更加突出,但在電影作品中,更值得玩味的,反而是「電影中的人用各種方式製造出音樂」這件事。播放/演奏/製造音樂是一種後設的行為,以作品生成的角度看是導演有意的安排,為的是「使影像中的氛圍更能夠被表達」,原本音樂在被播放的時刻吻合於影像內部世界的時間軸,但隨著旋律的進行,這些音樂便會成為情境的「背景音」,音樂播放的時間軸便與影像內部世界的時間軸剝離。而回過頭來看,這些角色在播放/演奏/製造音樂的那刻,其實是導演化身為角色進入戲中。這個「導演」既是電影世界外創作這部作品的導演,也可以引申為世界作為一種文本背後、若隱若現的創作意志。

奇士勞斯基曾說:「Zbigniew Preisner 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可以將那存在卻無法看見的東西表達出來⋯⋯。」 因此 K(奇士勞斯基)說:「若沒有他的音樂,我將無法把故事說到這個程度。」(註1)除了貫穿藍白紅三部曲以及《雙面薇若妮卡》中廣為人知的丟垃圾老人,十誡裡頭負重前行的神秘人物,奇士勞斯基甚至虛構一位荷蘭古典音樂家 Van Den Budenmayer 來幫奇士勞斯基長期合作的音樂家 Zbigniew Preisner 的配樂在電影裡配置一位虛構作者,這位虛構音樂家最早出現在《十誡》的第九誡中,隨後在奇士勞斯基的作品中,這位音樂家的名字不只出現在《藍色情挑》的葬禮音樂上(註2),更出現在《紅色情深》的老法官家中,隨著老法官和 Valentine 的「爭論」結束,鏡頭帶到 Valentine 在唱片行試聽 Van Den Budenmayer 的音樂,暗示 Valentine 與老法官之間開始浮現可能連這兩人都尚未意識到的深層交織。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630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當《殺人影片》的雅澤克臨刑前希望能見律師一面,雅澤克說:「因為那時被押上車的前一刻,你從樓上呼喊了我的名字,我掉淚了。」我看到這個片段時,胸口緊揪也淚如雨下。我總覺得,奇士勞斯基願望當一個呼喚者、一個守望者,去關照眾生徬徨的生命。我已經足夠喜歡後期法國的奇士勞斯基,但更偏愛前期波蘭的奇士勞斯基。
Thumbnail
當《殺人影片》的雅澤克臨刑前希望能見律師一面,雅澤克說:「因為那時被押上車的前一刻,你從樓上呼喊了我的名字,我掉淚了。」我看到這個片段時,胸口緊揪也淚如雨下。我總覺得,奇士勞斯基願望當一個呼喚者、一個守望者,去關照眾生徬徨的生命。我已經足夠喜歡後期法國的奇士勞斯基,但更偏愛前期波蘭的奇士勞斯基。
Thumbnail
與其說奇士勞斯基世界裡頭的上帝是一個有問題的上帝,不如說奇士勞斯基的作品中,對於命運的探問本身就處於一種曖昧莫測的狀態,更像是人與世界協作的成品。「宗教與命運」對奇士勞斯基而言,既是人類追求超越向度的可能嘗試,同時也是邊界的重新估量。
Thumbnail
與其說奇士勞斯基世界裡頭的上帝是一個有問題的上帝,不如說奇士勞斯基的作品中,對於命運的探問本身就處於一種曖昧莫測的狀態,更像是人與世界協作的成品。「宗教與命運」對奇士勞斯基而言,既是人類追求超越向度的可能嘗試,同時也是邊界的重新估量。
Thumbnail
《第二聲鈴響》改編自知名作家哈蘭柯本(Harlan Coben)2005年出版的小說《無罪之最》(The Innocent),由推理神片《佈局》導演奧瑞歐保羅執導,故事講述前途光明法律系大學生馬特,在酒吧勸架時失手殺人,出獄之後很幸運地迎來了第二人生,身邊有接納他的哥哥、嫂嫂和妻子,但他的暗黑過去卻
Thumbnail
《第二聲鈴響》改編自知名作家哈蘭柯本(Harlan Coben)2005年出版的小說《無罪之最》(The Innocent),由推理神片《佈局》導演奧瑞歐保羅執導,故事講述前途光明法律系大學生馬特,在酒吧勸架時失手殺人,出獄之後很幸運地迎來了第二人生,身邊有接納他的哥哥、嫂嫂和妻子,但他的暗黑過去卻
Thumbnail
幼年便對宗教產⽣不解和疑惑的阿莫多瓦,將⾃⼰的⼈⽣困境重構成各種形式的藝術,從現實⽣活中修剪出愛與恨,⾃⽣命旅程中揀選出那些步履維艱的為難與取捨,比起框框條條的教義,⿊暗戲院中光的乍現,才指引了他⼈⽣道路的⽅向,為他開拓謙遜無際的眼界,向他展現何謂⼭容海納的胸懷。電影,是阿莫多瓦⼼中最純真的信仰。
Thumbnail
幼年便對宗教產⽣不解和疑惑的阿莫多瓦,將⾃⼰的⼈⽣困境重構成各種形式的藝術,從現實⽣活中修剪出愛與恨,⾃⽣命旅程中揀選出那些步履維艱的為難與取捨,比起框框條條的教義,⿊暗戲院中光的乍現,才指引了他⼈⽣道路的⽅向,為他開拓謙遜無際的眼界,向他展現何謂⼭容海納的胸懷。電影,是阿莫多瓦⼼中最純真的信仰。
Thumbnail
【鏡頭故事】月老 Till We Meet Again (2021) 你相信命中註定嗎? 說起電影,相信每個人對電影都有自己一套看法。 而電影對我來說,就像曾經生命裡的軌跡。我曾經生活在其中,也樂在其中。我是那種,相信「每一件發生的事都一定有它的原因」的那種人至少曾應是如此。
Thumbnail
【鏡頭故事】月老 Till We Meet Again (2021) 你相信命中註定嗎? 說起電影,相信每個人對電影都有自己一套看法。 而電影對我來說,就像曾經生命裡的軌跡。我曾經生活在其中,也樂在其中。我是那種,相信「每一件發生的事都一定有它的原因」的那種人至少曾應是如此。
Thumbnail
《駭客任務》的劇情架構中,「純粹的自由意志」並不成立:尼歐、崔妮蒂與墨菲斯的信念與選擇其實都受到祭司引導,而尼歐見到造物者後,造物者提供他兩扇門,尼歐看似能自由選擇,但請別忽略兩個選項可都是造物者預先設定的。觀影的你我,也不曾擁有完整的自由意志。
Thumbnail
《駭客任務》的劇情架構中,「純粹的自由意志」並不成立:尼歐、崔妮蒂與墨菲斯的信念與選擇其實都受到祭司引導,而尼歐見到造物者後,造物者提供他兩扇門,尼歐看似能自由選擇,但請別忽略兩個選項可都是造物者預先設定的。觀影的你我,也不曾擁有完整的自由意志。
Thumbnail
如此,一次次艱苦的徒勞地想破了宿命的迴圈,只是為了一次次的相見和依戀。即使逃不了折磨人的宿命,卻是自我選擇了其中最甜蜜的頂峰前進,一切磨人的苦難只是甜蜜的負擔。
Thumbnail
如此,一次次艱苦的徒勞地想破了宿命的迴圈,只是為了一次次的相見和依戀。即使逃不了折磨人的宿命,卻是自我選擇了其中最甜蜜的頂峰前進,一切磨人的苦難只是甜蜜的負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