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臺灣有小部分選民,是「直接反對」孩子學習「中英雙語」的。我想要爭取他們的認同與選票。--他們有兩種思維模式:一者,認為中文都在學不好了,學什麼英文?二者,認為機器都幫你學好了,學什麼英文?針對前者,我提出了:雙語=母語裡的科學語+文學語;針對後者,我提出了:雙語=人類自然語+人工智慧語。易言之,當選後的臺灣雙語無法黨,會支持兩個議題:「母語教育要兼顧能力指標的科學性與文學性」;「語文教育要加強人工智慧的熟稔度與應用力」。--我們臺灣還有小部分選民,是「間接反對」孩子學習「中英雙語」的。他們的認同跟選票,我同樣想要爭取。--他們也有兩種思維模式:一者,認為「雙語的母語」,不該侷限在國語,而該擴及至臺語、客語乃至《國家語言發展法》明文保護的19種臺灣母語;二者,認為「雙語的外語」,不該侷限在英語,而該擴及至法語、日語乃至這顆球上明明也很通行的10幾種主流語言。針對兩者,我先提出「雙語=母語+外語」;有了這個大定義,比較好安定人心。再建議「考量主流民意,我們先集中資源做好中英雙語,再帶著成功經驗跟模組,去照顧其他同樣值得照顧的語種。」;有了這個小順序,比較好安排人力。易言之,當選後的臺灣雙語無法黨,會支持一個議題:「雙語教育在衝刺中英文的同時,要提前佈局,詳盡記取推動中英雙語時的利弊得失,讓下一階段的臺語客語,能一路順遂,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