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觀遺傳

含有「表觀遺傳」共 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我們可以通過攝取富含抗氧化劑的藍莓、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類,以及多酚豐富的橄欖油來減少身體內的慢性發炎反應,維持免疫系統的平衡。此外,腸道健康與免疫功能息息相關,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有助於維持腸道菌群,從而實現長期健康。
Thumbnail
1944-45年的冬天,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荷蘭西北部納粹佔領區,有四百五十萬人因為戰爭遭遇慘無人道的饑荒,不幸餓死至少一萬八千人。時間長達八個月直到戰爭結束,最淒慘的是最後三個月,1945年的二、三、四月。荷蘭人的死難,在六十幾年後,為人類的科學研究,帶來很大的貢獻。
Thumbnail
戰爭之子|在娘胎里就受饑荒,一代荷蘭人的悲痛回憶 冬季大饑荒(Het Hongerwinter)這個詞語至今在荷蘭國內仍然是一個被人們極力遺忘的糟糕歷史名詞。1944年冬天到1945年春天,德國占領軍在荷蘭切斷了荷蘭與外界所有的糧食鐵路交通,以懲罰荷蘭鐵路工人與盟軍的默契配合。當時整個荷蘭北部的國民都無法獲得足夠的糧食補給,從上層社會到底層平民,全被迫在饑寒交迫中艱難地挨過了這個冬天。一向以自由、有骨氣著稱的荷蘭人,只能拿著勺子走上街翻動垃圾桶,希望從裡面找到一些食物。可是事實總是那麼骨感,搜尋的往往令人失望,人們就這麼餓一天飢一天地艱難求生。苦寒的冬天裡,人們還不得不把家具書都扔到壁爐里取取暖。空空蕩蕩的壁爐上掛著一個同樣空空蕩蕩的鍋。鍋里放著掘地三尺找到的花朵球根、植物種子,甚至樹皮、皮帶。只要能煮得動,他們都吃。那悲慘的樣子你只需要看一下馮小剛的電影《1942》就能夠體會一二了。 根據歷史學家後來的復盤,當時荷蘭人每天只能獲得400到800千卡的能量。這點能量也就差不多相當於一大瓶可樂。你可以想像一下自己喝整整六個月的可樂,一天一瓶,到最後會成什麼鬼樣子?沒錯,這次大饑荒最終導致荷蘭北部2萬多人因飢餓和寒冷而喪生,倖存者也是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如果說成人受點飢還能夠忍受的話,讓孩子也同樣去忍受這艱苦的時代就顯得有些苛刻了。納粹德國的駐軍沒有對孩子們網開一面,所有人都一視同仁地沒有分配糧食。比孩子更糟糕的是那些孕婦。女人們身懷六甲的身子得不到足夠的營養,每天只能吃點麵包屑和爛土豆充飢。這使她們和體內的孩子都嚴重營養不良,對這些戰爭之子的一生都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1976年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刊登了一份令人感到悲傷的健康學報告。此報告顯示,在荷蘭冬季大饑荒之後出生的孩子(也就是在大饑荒時期仍然躲在媽媽肚子裡的孩子)成年之後有比正常人更高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糖尿病發病率。簡單計算一下,1976年離二戰結束不過只有三十年的時光,這些年輕人的身體就已經開始出現了衰老的症狀。而其中肥胖症是傷害他們最大的罪魁禍首。原因則是令人悲傷的。 科學家推測,在營養缺乏的年代,胎兒會自主形成對營養的高度吸收渴望,並且這種心態將會伴隨他們的一生。即使在主觀上想要減肥,這一批荷蘭戰爭之子的身體卻不停地渴求著熱量。不張嘴還好,但凡吃進去東西就會儘量將它消化成熱量。這也就導致了這些人即使通過正常的飲食也無法保持正常人一樣的身材和血糖水平。一切的幕後真兇正是他們當初在媽媽肚子裡和母親的身體爭奪營養的行為伴隨了這些人一生。 這一份營養學和健康學報告後來被無數次引用,成為了人類健康史上的一次著名的悲劇性大實驗。很多雞湯書管理書也都會引用這個例子說明早期的習慣將會對人的一生產生深厚的影響。相信你也在其他地方看到過這份材料。 七十年過去了,科學家又對這些不幸在饑荒時期出生的孩子們進行了一次測試。如今他們已經是六七十歲的老人了,悲劇性大實驗的最終實驗報告可能就在眼前。醫學家必須抓緊時間最後對這些人做一次評估。 研究結果顯示,這些在嬰兒時期就經歷了饑荒的人大腦衰退比一般人更快。他們讓這些老人做反應實驗——其實這個實驗很簡單,只是讓人看和字體顏色本身不一樣的表示顏色的字,然後讓他們讀出字體的顏色。比如看到一個紅色的「藍」字,受試者就要說出「紅」。這個簡單的任務給家裡老人訓練一下都能夠很快完成。但是和同齡的美國老人比起來荷蘭老人的反應速度明顯要慢很多。也就是說,整整一代荷蘭人從身體到智力水平都被德國人的食品禁運禍害了。 從生理學的角度其實非常好解釋這件事情。人作為一種生物來說,保持智力和身體健康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在惡劣的條件下盡力生存並試圖將自己的基因傳播下去才是人類在自然界存在的最根本目的。因此人到中年時的發福、糖尿病發作、甚至到晚年時的大腦萎縮、智力下降,都是這台機器可以忍受的誤差。唯一不能忍受的是在發育的早期無法將自己的體格擴展到和同類一樣大的地步。如果發育期輸給別人,就意味著此人以後在繁殖戰爭中落於下風。為了避免這種不良結局出現,身體可以無所不用其極。 一個數據可以輔助這種看法:這批荷蘭寶寶在出生時體重竟然和同時代出生的英國法國孩子沒有什麼區別。這就意味著在英國出生一個六七斤重的大胖小子,冬季饑荒的荷蘭也出生一個大胖小子。請你注意了,這可是生活艱難的饑荒時期。母親營養攝入明顯不足,孩子卻膘肥體壯,這背後肯定就是孩子從母親那裡搶奪的營養。對此醫學家弗拉瑟(Robert Fraser)有一句一針見血的評價:「孩子在母親身體裡就是一條高效的寄生蟲。」 弔詭的是,儘管身體不好、對食物自制力差、血糖水平高、老年腦葉萎縮得快,這批荷蘭人卻在荷蘭戰後創造了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繁榮。 第三帝國的鐵蹄踏來時,荷蘭國內所有的工業設施和農業產品全部被裝上車皮打包帶回德國。充滿創造力的荷蘭人在德國占領期間幾乎沒有什麼創造性,整個國內經濟基礎由於德軍的嚴格管控而一片殘花敗柳。火車停運、工廠停工,這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黑暗時期。加上盟軍和德國隔海對射,免不了有轟炸機在荷蘭「不小心」投下炸彈,引發誤傷,更讓已經千瘡百孔的低地國度成為廢土。 戰後的荷蘭再也不復往日的光輝,幾乎是一片廢墟。正是在這片廢墟上,這一代人卻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用了二三十年的時間,把祖國重新帶回了正常的軌道。美國的馬歇爾計劃主要扶植的對象是德、法、英三國,即使是和荷蘭地位差不多的奧地利和比利時拿到的補貼也比荷蘭要更多一些。歷史名港阿姆斯特丹、鹿特丹等城市完全是靠著自己從零開始的航運能力一點一點重新積攢財富,恢復了祖先的榮耀。這一段荷蘭女性的肚子還特別爭氣。和同時代的女性比起來,這一代荷蘭女性的流產率更低、懷上雙胞胎的機率更高,這也許也跟他們童年時受到饑荒有關係。她們經歷過災變的身體自主調整到對生育環境不挑剔的狀態,隨時都可以生產。可見人的身體真是一件值得讚揚、極為精密的自主調節儀器。 航運的持續繁榮和居高不下的生產率讓荷蘭順利地在戰後紛亂的歐洲格局中猛然崛起。在所有的歐洲戰爭中,它從來也沒有扮演過主角(除了鬧獨立的八十年戰爭)。但對荷蘭人來說,他們也並不需要戰爭來證明自己的實力。同其他國家友善地做生意是荷蘭人最引以為傲的致富方法。即使是在饑荒中也要保持樂觀、在勝利後拖著被上帝詛咒的身體,也要繼續為國家創造繁榮。這一代荷蘭戰爭之子值得歷史銘記,也值得所有人致敬和學習。https://kknews.cc/zh-tw/history/bxrlrp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