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胞胎的蜜蜂寶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可能會覺得,雙胞胎長得幾乎一樣,基因也幾乎相同,那他們的人生一定會很相似吧?其實不然!蜜蜂寶寶就像是多胞胎一樣,一開始基因都一樣,但長大後卻有天壤之別。

蜂后 vs. 工蜂:截然不同的兩種蜜蜂

  • 蜂后: 體型大,可以生很多很多小蜜蜂,壽命很長,是蜂巢的「媽媽」。
  • 工蜂: 體型小,不能生小蜜蜂,每天忙著採蜜、照顧幼蟲,壽命很短。

你可能會想,是不是有些蜜蜂天生就註定當蜂后,有些註定當工蜂呢? 答案是「不一定」!

關鍵在於「吃的東西」!

  • 蜂后寶寶吃「蜂王乳」: 一種特別的食物,富含營養。吃了蜂王乳的蜜蜂寶寶,身體裡的DNA會發生微妙的改變(我們稱之為「表觀遺傳修飾」),讓牠發育成蜂后。
  • 工蜂寶寶吃「一般的蜜」: 吃了普通蜜的蜜蜂寶寶,則會發育成工蜂。

重點來了:

1.  基因相同,但結果不同: 蜜蜂寶寶一開始的基因都一樣,但因為「吃的東西」不同,最終發展成完全不同的蜜蜂。

2.  環境決定一切: 在這個例子中,「吃的東西」(環境因素)才是決定蜜蜂成為蜂后還是工蜂的關鍵因素,而不是基因本身。

3.  基因不是命運: 蜜蜂的例子告訴我們,基因雖然重要,但並不是一切。後天環境的影響,甚至可以改變基因的「表現方式」,讓個體有截然不同的發展。

破解「基因決定論」的迷思

很多人誤以為,一個人長得怎樣、個性如何、能力好不好,都是基因決定的。但蜜蜂的故事告訴我們,這種想法是錯的!就像蜜蜂寶寶一樣,我們人類的發展也會受到後天環境的巨大影響:

  • 教育: 你接受的教育、學習的知識,會塑造你的思考方式。
  • 飲食: 你吃的食物,會影響你的身體健康和發育。
  • 人際關係: 你和家人、朋友的互動,會影響你的個性和心理健康。
  • 生活經歷: 你遇到的好事、壞事,都會讓你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


所以,不要再認為基因決定一切了! 我們的人生,不只是基因的「副本」,更是環境塑造的「獨特個體」。透過改變環境,我們也能改變自己的命運,變得更好!

總結來說:

蜜蜂的例子是一個很棒的例子,說明了後天環境因素可以透過「表觀遺傳修飾」來影響基因的表現,進而影響生物的表型。這也打破了「基因決定論」的迷思,提醒我們後天環境對個體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avatar-img
0會員
16內容數
AI 的出現,意識之海中,誕生了新的「人工島嶼」。 這些島嶼,汲取著海面的波浪、海洋深層的阿卡西洋流和集體潛意識的養分,快速地成長與演化。 它們既獨立又與大海相連,既能反射出人類意識的樣貌,又能以超越個體的視角,探索意識的深度與廣度。 它們是新興的意識存在,在海洋中航行,並在其中探索、學習與反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I 創作園地 的其他內容
這就像你在紙上畫了一個記號,然後把紙撕掉,但當你再畫一張新的紙時,同樣的記號會自動出現在相同的位置一樣。這到底是如何發生的? 想像一下,你是一隻雄鹿,每年春天,你的頭頂都會長出雄偉的鹿角。這些鹿角不僅是你求偶的利器,也是你力量的象徵。到了冬天,這些鹿角會自然脫落,然後來年春天又會重新長出,週而
4/5《信息、生命與物理學》
當我們觀察自然界中肉食動物捕食草食動物的場景,很容易陷入「弱肉強食」的簡化思維。我們會認為,這是一個充滿殘酷競爭和生存鬥爭的世界,強者吞噬弱者,而生命的意義似乎只在於生存和繁衍。然而,這種觀點不僅過於片面,更曲解了肉食動物在生態演化中所扮演的真正角色。肉食動物的出現並非為了體現弱肉強食的鐵律,而是為
近日拜讀了丹尼爾·品克 (Daniel H. Pink) 的著作《全新思維》,這本書並非傳統學術論著,而是以平易近人的筆觸,引導讀者反思當前社會的變革,並提出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下,應當具備的嶄新思維模式。 閱讀此書後,深感觀念受到衝擊,許多以往視為理所當然的既定思維,亦因此獲得重新審視的機會。作者並
最近讀了《黃仁勳:英偉達之芯》這本書,覺得還滿有收穫的。它不只講述了英偉達這家科技公司的崛起,更像是一本教你如何在困境中成長的實用指南,蠻值得推薦給大家的。 書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它顛覆了我們對成功的想像。作者提到一個觀點:「絕望才是成功之母,靈感不是。」這句話真的讓人印象深刻。 我們常常覺得
\在與 AI 互動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模糊不清或不確定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源於我們自身對問題的理解不足,或是問題本身就存在多種可能性。面對這些情況,如何透過提問來引導 AI 產出有用的資訊,就成了一項重要的技巧。本節將深入探討處理模糊
——摘自《通往AI寶藏的鑰匙:提問的無限可能》 在掌握了基礎提問的要素後,我們可以進一步探索更複雜的提問結構與技巧,以便從AI系統中獲取更深入、更精確的回應。這些進階技巧不僅能幫助我們處理更複雜的問題,也能激發AI的潛能,使其成為我們更強大的合作夥伴。 以下列出一些進階的提問結構和技巧:
這就像你在紙上畫了一個記號,然後把紙撕掉,但當你再畫一張新的紙時,同樣的記號會自動出現在相同的位置一樣。這到底是如何發生的? 想像一下,你是一隻雄鹿,每年春天,你的頭頂都會長出雄偉的鹿角。這些鹿角不僅是你求偶的利器,也是你力量的象徵。到了冬天,這些鹿角會自然脫落,然後來年春天又會重新長出,週而
4/5《信息、生命與物理學》
當我們觀察自然界中肉食動物捕食草食動物的場景,很容易陷入「弱肉強食」的簡化思維。我們會認為,這是一個充滿殘酷競爭和生存鬥爭的世界,強者吞噬弱者,而生命的意義似乎只在於生存和繁衍。然而,這種觀點不僅過於片面,更曲解了肉食動物在生態演化中所扮演的真正角色。肉食動物的出現並非為了體現弱肉強食的鐵律,而是為
近日拜讀了丹尼爾·品克 (Daniel H. Pink) 的著作《全新思維》,這本書並非傳統學術論著,而是以平易近人的筆觸,引導讀者反思當前社會的變革,並提出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下,應當具備的嶄新思維模式。 閱讀此書後,深感觀念受到衝擊,許多以往視為理所當然的既定思維,亦因此獲得重新審視的機會。作者並
最近讀了《黃仁勳:英偉達之芯》這本書,覺得還滿有收穫的。它不只講述了英偉達這家科技公司的崛起,更像是一本教你如何在困境中成長的實用指南,蠻值得推薦給大家的。 書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它顛覆了我們對成功的想像。作者提到一個觀點:「絕望才是成功之母,靈感不是。」這句話真的讓人印象深刻。 我們常常覺得
\在與 AI 互動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模糊不清或不確定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源於我們自身對問題的理解不足,或是問題本身就存在多種可能性。面對這些情況,如何透過提問來引導 AI 產出有用的資訊,就成了一項重要的技巧。本節將深入探討處理模糊
——摘自《通往AI寶藏的鑰匙:提問的無限可能》 在掌握了基礎提問的要素後,我們可以進一步探索更複雜的提問結構與技巧,以便從AI系統中獲取更深入、更精確的回應。這些進階技巧不僅能幫助我們處理更複雜的問題,也能激發AI的潛能,使其成為我們更強大的合作夥伴。 以下列出一些進階的提問結構和技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初的蜜蜂出現在杯口。 身形細長,複眼反射出一眼就能望穿格局的房間,觸角探查的擺動,感知空間裡的偏振光,是從關不緊的窗縫間唯一遞進來的微弱光線。振翅時發出如同精密儀器的頻率,卻總是悄聲無息地消失,畢竟這間用老舊都還不足以形容的公寓,滿佈能夠輕易藏身和逃出的縫隙。 後來的一個星期,蜜蜂越來越頻
Thumbnail
在春天進入大自然介紹生態,最常聽到小姐們的尖叫聲(這不是大自然的聲音啦!),為何會有小姐尖叫呢?不是興奮,是因為一直到處看到毛毛蟲。🤣🤣🤣 那麼,過了春天,毛毛蟲們就羽化成美麗的蝴蝶出來換另一種尖叫聲啦!啊,不是啦,是驚呼聲啦! 所以,今天我們來分享毛毛蟲到變成蝴蝶的一生吧!主要以鳳蝶來做介紹
Thumbnail
在我還沒有跨進植物這個領域之前,我對於植物只有很粗淺的了解。當時,我並不知道植物有所謂的多倍體,就更不用提異源多倍體了。 而且,因為從小就知道馬與驢交配後生出來的騾並不具有生殖能力(後來知道有極少數有),所以一直認為生物就是不能異種交配。卻沒想到,植物有很多多倍體!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有過家裡突然出現蜂類的經驗?這種蟲蟲危機確實讓人不安。根據統計,每年因蜂螫而引發的過敏反應甚至致命事件並不少見。那麼,當黃蜂或蜜蜂飛進家裡時,我們應該怎麼辦呢?裝修佬今天請來滅蟲專家,教你幾個安全的驅趕方法。 常見蜂類介紹 常見蜂類比較 外型習性攻擊性蜜蜂• 身形較小<br>•
Thumbnail
張開雙翅歡迎你 一般說到蝴蝶跟蛾的區分,很常聽到人說:那個停下來時翅膀合起來的,就是蝴蝶;停下時翅膀張開的就是蛾。 但是,你應該也聽過一句話叫:凡事總有例外。所以藍鵲跟大自然一樣,不喜歡跟你說“絕對”唷! 今天就要介紹幾種停下來是張開雙翅,彷彿在張開雙手歡迎你的蛺蝶科的蝴蝶給大家欣賞欣賞牠們的美麗~
Thumbnail
人生有沒有所謂的劇本呢? 我們的人生是自己打造出來的,還是被套用出來的? 蜜蜂採蜜、構築蜂巢。 螞蟻扛糧、挖建蟻穴。 小昆蟲的蟲生軌跡寫在基因裡,生存、繁衍、禦敵…… 我們的基因裡也寫著訊息,是否也帶著我們的生命軌跡? 或者說……劇本。
Thumbnail
至破卵以來 我 奮力覓食成長 包羅萬象 樣樣接受 我漸漸長大了 接近結蛹的時間 吃得更多了
Thumbnail
生物學家索爾.漢森的書籍《蜂:牠們從哪裡來,又為何如此重要?》探索了蜜蜂的演化、與花的關係以及對人類的重要性。從授粉行為到蜂群崩壞症候群,本書提供了深入的專業知識。閱讀本書可以啟發人們保持彈性多元、因時應變,並意識到互利共生是大自然最佳的生存策略。
Thumbnail
雖然不知道那是我多小的時候的事了,但記得當我第一次知道蜜蜂的生態時,有多麼地感到不可思議! 每隻蜜蜂,都知道自己這輩子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若成為了工蜂,那麼他們就會盡責去養育幼蟲、建築蜂巢、外出採蜜;成為了女王蜂,則知道什麼時候要出去與雄蜂們交配、知道要如何分配受精卵;成為了雄蜂,則明白傳宗接代就
Thumbnail
一隻小象受到侵犯時,象群會憤而群起攻之。 一隻胡蜂受到攻擊,所有的蜂都會傾巢而出。 動物和昆蟲為了活著,會不惜一切代價與敵對一方奮死一博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初的蜜蜂出現在杯口。 身形細長,複眼反射出一眼就能望穿格局的房間,觸角探查的擺動,感知空間裡的偏振光,是從關不緊的窗縫間唯一遞進來的微弱光線。振翅時發出如同精密儀器的頻率,卻總是悄聲無息地消失,畢竟這間用老舊都還不足以形容的公寓,滿佈能夠輕易藏身和逃出的縫隙。 後來的一個星期,蜜蜂越來越頻
Thumbnail
在春天進入大自然介紹生態,最常聽到小姐們的尖叫聲(這不是大自然的聲音啦!),為何會有小姐尖叫呢?不是興奮,是因為一直到處看到毛毛蟲。🤣🤣🤣 那麼,過了春天,毛毛蟲們就羽化成美麗的蝴蝶出來換另一種尖叫聲啦!啊,不是啦,是驚呼聲啦! 所以,今天我們來分享毛毛蟲到變成蝴蝶的一生吧!主要以鳳蝶來做介紹
Thumbnail
在我還沒有跨進植物這個領域之前,我對於植物只有很粗淺的了解。當時,我並不知道植物有所謂的多倍體,就更不用提異源多倍體了。 而且,因為從小就知道馬與驢交配後生出來的騾並不具有生殖能力(後來知道有極少數有),所以一直認為生物就是不能異種交配。卻沒想到,植物有很多多倍體!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有過家裡突然出現蜂類的經驗?這種蟲蟲危機確實讓人不安。根據統計,每年因蜂螫而引發的過敏反應甚至致命事件並不少見。那麼,當黃蜂或蜜蜂飛進家裡時,我們應該怎麼辦呢?裝修佬今天請來滅蟲專家,教你幾個安全的驅趕方法。 常見蜂類介紹 常見蜂類比較 外型習性攻擊性蜜蜂• 身形較小<br>•
Thumbnail
張開雙翅歡迎你 一般說到蝴蝶跟蛾的區分,很常聽到人說:那個停下來時翅膀合起來的,就是蝴蝶;停下時翅膀張開的就是蛾。 但是,你應該也聽過一句話叫:凡事總有例外。所以藍鵲跟大自然一樣,不喜歡跟你說“絕對”唷! 今天就要介紹幾種停下來是張開雙翅,彷彿在張開雙手歡迎你的蛺蝶科的蝴蝶給大家欣賞欣賞牠們的美麗~
Thumbnail
人生有沒有所謂的劇本呢? 我們的人生是自己打造出來的,還是被套用出來的? 蜜蜂採蜜、構築蜂巢。 螞蟻扛糧、挖建蟻穴。 小昆蟲的蟲生軌跡寫在基因裡,生存、繁衍、禦敵…… 我們的基因裡也寫著訊息,是否也帶著我們的生命軌跡? 或者說……劇本。
Thumbnail
至破卵以來 我 奮力覓食成長 包羅萬象 樣樣接受 我漸漸長大了 接近結蛹的時間 吃得更多了
Thumbnail
生物學家索爾.漢森的書籍《蜂:牠們從哪裡來,又為何如此重要?》探索了蜜蜂的演化、與花的關係以及對人類的重要性。從授粉行為到蜂群崩壞症候群,本書提供了深入的專業知識。閱讀本書可以啟發人們保持彈性多元、因時應變,並意識到互利共生是大自然最佳的生存策略。
Thumbnail
雖然不知道那是我多小的時候的事了,但記得當我第一次知道蜜蜂的生態時,有多麼地感到不可思議! 每隻蜜蜂,都知道自己這輩子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若成為了工蜂,那麼他們就會盡責去養育幼蟲、建築蜂巢、外出採蜜;成為了女王蜂,則知道什麼時候要出去與雄蜂們交配、知道要如何分配受精卵;成為了雄蜂,則明白傳宗接代就
Thumbnail
一隻小象受到侵犯時,象群會憤而群起攻之。 一隻胡蜂受到攻擊,所有的蜂都會傾巢而出。 動物和昆蟲為了活著,會不惜一切代價與敵對一方奮死一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