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與真相

含有「謊言與真相」共 1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第七章|是時候結束漂流了,因為我要去帶他回來 她唸的語尾像是在標記一種空白──給還在避開的人,也給還沒走遠的人。不是等他出現,而是決定主動靠近。
第四章|你說得很輕,但我聽見你不想留下來 他不是沒來錄音室,他只是不再回頭。她不是不知道他要走,只是沒想到他是與那個能跟他同步語速的人一起走。她唸得慢,他剪得準;而現在,她連剪接鍵的位置都不確定了。
芷汐聽見知遠的語音訊息,卻不再需要答覆。那些曾錯置的恩情、被放大的角色,在教授一通遲來的電話與白昱翔一次靜默的回望中漸漸剝落。她開始明白:記憶不只是記載他人的行動軌跡,更是自己選擇相信的折射角度。而現在,她決定重新命名。
芷汐與語蓁展開一次誠實而沉靜的對話,她不再質問模仿的動機,只想明白對方何時失去了成為自己的勇氣。語蓁坦承,她模仿的不是芷汐的人生,而是芷汐被看見的可能。她們從傷害中釋放彼此,踏出陰影,終於找回各自的名字與形狀。光不再是用來被投射的,而是可以選擇照進心裡。
在這一章中,芷汐與白昱翔重逢,他並未為過去辯解,卻交還了一段讓她記錯恩情的光源記憶。過往她以為的拯救,其實來自另一個沉默的注視者。她明白,語蓁之所以模仿,不是為了奪走人生,而是渴望成為那個被他看見的人。而白,也只是當年站在窗外的影子——不求靠近,只願她被看見。
在這一章中,芷汐正式回應知遠,語言簡潔卻有力地宣告關係的終點,將主敘事權從對方手中收回。隨後,一封來自白昱翔的信件喚醒她過去未曾懷疑的記憶起點。他從未操控,卻曾投以真實注視的光,而正是這道光,引發了旁觀者的模仿與取代慾望。她第一次意識到:「自己一直以為的光,可能來自別人。」
芷汐意識到自己曾視為親密的語境與習慣,早已成為他人模仿的參數。她不再沉默,開始設計一套測試,揭露誰是真正理解她、誰只是引用她。面對知遠突如其來的訊息,她不再動搖,而是堅定地拒絕回到錯認的劇本中。她不再尋求證明價值,而是明白自己從未被真正取代。這是她「不共用人生」的宣言,也是重新出發的起點。
在〈咖啡時差〉中,芷汐偶然發現原本私密的習慣與語境被語蓁模仿、被知遠引用,逐漸意識到自己的記憶正被他人重製。那杯橙皮拿鐵成了她專屬性的斷裂象徵,她第一次對過去的親密關係產生警覺,決心終止那場被排練過的「共同人生」。咖啡未泡,信任已止。
在〈薄冰之下〉中,芷汐從與語蓁的一場看似平常的對話中,察覺自己過往與知遠的專屬記憶正被逐步滲透。從語蓁的無心回應與過度熟悉細節,她意識到第三雙眼早已潛入她們的世界,甚至擁有連她都遺忘的片段。那些本該私密的回憶,其實從來不只屬於兩人。
在〈記憶裡的光〉中,芷汐重返當年火災時被知遠「拯救」的記憶,逐漸發現其中的時間與場景並不合理。從一段錄音開始,她開始質疑:當年的相遇是否真的是巧合?曾經視為生命中光源的瞬間,可能是被精心設計的劇本。她決定追查,展開對自己信仰過的記憶的反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