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風

含有「跟風」共 3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src
src
src
src
src
src
蘇東-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18
參考來源: https://www.indiewire.com/lists/best-movies-2020s/tar-dir-todd-field-2022/ 也歡迎大家留言分享你們心中的 2020s 最佳電影~
「114514」,這是一個蛇麼樣的日子? 日子在過,你曾經為了什麼樣的日子,做了什麼樣的蠢事、傻事,還是驚天動地的大事。 過去沒有網路的日子,人們靠的是口耳相傳,後來,有了報紙,靠著報紙得到一些外界的訊息。後來,有了電視,然後又有了24小時不斷地電視資訊。再之後,就是網路世界。 在每個瘋狂的日
好像很多人去做身分證換發
beau-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15
林燃(創作小說家) 喔,對啊,你也知道,好像說這是一種動漫的鼓動
所謂順勢而為的「勢」不在於外在的環境或氣運,可能只是自己的內心。
Thumbnail
亭安 Ann Lin -avatar-img
2025/05/09
上個月跟二十年前的老同事喝咖啡,得知當時我的直屬主管A,變成植物人。 A是一個非常努力的人,我們共事期間,她很努力帶領我們的Team,達成長官的目標、很努力的,偽單親獨自當好一個兩個孩子的母親(她的丈夫遠在外島工作),還很努力的,當好一個在職專班碩士生,三者同時進行。 後來她轉職到知名金控,職場上,她在這知名金控裡一路高升,家裡的兩個孩子都唸了很好的大學,真是好標準的勝利組。 但前年吧,一場車禍,她成了植物人。 她努力了幾十年,過程中,或許也獲得了她想要的,但一個不測,瞬間比歸零還慘。 我們從小的教育,都是在教導我們要努力,而這些努力的目標,都是外在的、物質的肯定,卻鮮有人,教導我們生命是什麼,怎麼把自己活好。 或許像我這樣「不成功」的人,反而是有福報的人,因為現實的搥打,外在世界的力有難逮,反而迫使我必須去省視內在,去學習認識自己。 謝謝你的這篇文章,讓我想到最近這個,讓我有些唏噓的事件。
遊民小姐-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10
亭安 Ann Lin 好令人感傷,意外來得突然,為自己活的時間才是真實的時間。謝謝你跟我分享這個故事,也願我們都能不管社會的標籤或束縛,更了解自己。
若是參與投資市場已有相當經驗的人,最讓人扼腕的就是賣掉標的之後,還不斷的上漲。尤其是當股市走大多頭之際,怕錯過行情FOMO(Fear of Missing Out)的尷尬氛圍,進退兩難,讓很多人傷透腦筋。而講到流行時尚,每季總有最夯的服飾包包、髮型、妝容,跟與不跟,讓愛美人士更難取捨。
Thumbnail
4/5FOMO咖啡
莉莉思-avatar-img
2025/01/26
好好看的咖啡聽
JC Talks-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26
莉莉思 位子很少就是了
src
投票
投票新功能你喜歡嗎?
Carry Kuo-avatar-img
2025/01/21
有新功能就讚~
Carry Kuo 只要有就是讚的概念
最近在加密幣圈常聽到一個專有名詞:FOMO。因為自從川普當選後加幣貨幣瘋狂大漲,吸引了許多目光。隨著與話題日益熱絡,KOL常提到的專有名詞必須要了解一下。 FOMO: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 FOBO:害怕沒選到更好的選擇(Fear of Better Options)
Thumbnail
0/5理財小白也能懂懶人投資觀!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5/01/12
謝謝您的分享❤️
澳洲政府預計將祭出獨步世界最嚴格的青少年社群平台使用規範。 青少年也有媒體近用權,禁止使用只是治標不治本,無法解決問題。
Thumbnail
本文也投書於換日線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9481
在未來的「自省之城」中,人們不再盲目相信專家,而是發展獨立的思考和判斷能力。故事的主角凱莉從小被教導要聽從專家的建議,但在面臨人生重大抉擇時,她發現專家的意見未必適用於每個人。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