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為王?在內容被看見之前(三):活下來,卻是活成平台希望的模樣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流量為王?在內容被看見之前(三):活下來,卻是活成平台希望的模樣〉2025-11-13

 

  在先前的文章裡面,我們談及了「抄公式」、「流量導向」的經營方式往往難以複製成功,過度迎合流行,也失去了讓自己與作品被看見的創作初心。指出真正的價值還是在作品本身以及它們在時代裡的定位。

 

  但另一方面,創作者依然會感覺自己好像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一方面創作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另一方面又需要在平台規則之下找到活下去的方法。然而,真的有所謂的平衡嗎?或許我們會發現,所謂的平衡經常只是一種包裝過後的傾斜。

 

有趣的廣告依然是廣告

   如果你有在看YouTube影片或聽Podcast,或許會經常遇到那種節目播到一半開始廣告的情況。除了平台本身的廣告之外,創作者也會錄一段廣告內容,安插在節目之中。

 

  雖然我們當然不喜歡看節目時被廣告打斷,但如今的觀眾已經被訓練成會幫創作者正當化這件事,說「他們也是需要收入」、「有這些廣告我們才有節目可看」等等。

 

  有些創作者更會因為「把廣告也做得有趣」受人稱讚,譬如像《中文怪物》其中一集把廣告作成關卡的一部分,就得到很多好評,認為是既有趣又會讓人認真看完的廣告。

 

  然而,除了那種為自己特別感興趣、本來就有在使用的產品代言,或能結合主題的少數特例之外,即便是有趣的廣告,它依然不太可能是創作者本來就想要做的東西。

 

  我們能夠理解「做商業來養活理想」的務實作法,但當一個頻道要顧及廣告、顧及流量、顧及容易被演算法推薦的各種做法時,創作者的自主性被一再分割,最終其實只是服務於平台與廣告商,乍看之下的「自由」,其實只是更加不穩定的收益與更赤裸的競爭(競爭的標準還是模糊且善變的)。

 

想倚靠網路維生的代價

   雖然「想要活下去」和「為了被看見」都是合理的想法,對熱門話題發表意見、接廣告本身也都沒有什麼錯。但當這些事情的比例愈來愈多,平台上作品的同時性也會愈來愈高、愈來愈缺乏個性。

 

  即便創作者自己堅持著「不失真」的精神,落實下來還是可能會在選材上面朝那些會被演算法或搜尋引擎青睞的方向。除了跟風熱門主題外,有些則是服務於「實用性」,用更多資料性的內容吸引「查資料」的人群。

 

  即便有些創作者成功地用「個性」吸引到人,一段時間之後,這個個性也常會滿過來變成他的「人設」,也許他需要愈做愈極端,又或者被綁死在特定的表演方式。一個成功的創作者,雖然不必再抄別人,卻經常必須「抄自己」,模仿那個被認為能讓觀眾繼續留下的「頻道經典」,直到把它消磨殆盡。

 

  在這些「邁向成功」的過程中,創作者們以為自己是在尋求一種平衡,但其實往往是被平台、被市場改變模樣。許多創作者因此迷失在後臺數據中,產生愈來愈多身心問題,都是「自由」的外表底下,我們難以看見的結構性問題與掙扎。

 

  當然,如果他對這些事情的意識很清晰,從一開始就是帶著「到平台去上班」的心態加入這個行業。或許他可以在這個職業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與歸屬感。

 

  但當我們看到這個時代愈來愈多孩子都以網紅、YouTuber、直播主為志願,或許亮麗外表下,這種「創作不自由」、「沒有捷徑」與「爆紅的假象」也需要被更廣泛地意識到。這是無論成功與否,任何真的想以網路維生的人,在內容被看見之前,都需要考慮的代價與後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20會員
1.1K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1/12
  在先前的文章中,我們談到,「想要被看見」的渴望和手段自古皆有,追求流量也並非絕對的錯誤。但在如今的媒體生態下,創作者開始變得必須追求「被演算法看見」,這脫離了傳統意義下的「作者/讀者」互動關係,而是讓創作者與受眾都被演算法綁架、成為平台與廣告商的牟利工具。
2025/11/12
  在先前的文章中,我們談到,「想要被看見」的渴望和手段自古皆有,追求流量也並非絕對的錯誤。但在如今的媒體生態下,創作者開始變得必須追求「被演算法看見」,這脫離了傳統意義下的「作者/讀者」互動關係,而是讓創作者與受眾都被演算法綁架、成為平台與廣告商的牟利工具。
2025/11/11
  「流量」在這個時代自稱創作者的人眼中,有兩種極端的模樣。其中一派人說「流量為王」,為了吸引更多點擊,他們願意化身「標題黨」,用各種獵奇或取巧的方式、用一些聳動或不相干的縮圖,讓人「不小心點進去」。另一派人則強硬地反對這種觀念,寧可作品無人問津,也不願用「與作品無關」的小手段騙人進來。
2025/11/11
  「流量」在這個時代自稱創作者的人眼中,有兩種極端的模樣。其中一派人說「流量為王」,為了吸引更多點擊,他們願意化身「標題黨」,用各種獵奇或取巧的方式、用一些聳動或不相干的縮圖,讓人「不小心點進去」。另一派人則強硬地反對這種觀念,寧可作品無人問津,也不願用「與作品無關」的小手段騙人進來。
2025/11/06
  演算法並不是故意想要剝奪你的人生、故意想要讓你情緒糟糕,而是它發現這樣做能讓你在上面留得更久,所以它便這麼做了。但除了這個大家已經漸漸知道的社群媒體問題之外,我在思考的另一件事是,其他科技工具是否也經歷著相似的演化進程,譬如說像ChatGPT這樣的AI工具呢?
2025/11/06
  演算法並不是故意想要剝奪你的人生、故意想要讓你情緒糟糕,而是它發現這樣做能讓你在上面留得更久,所以它便這麼做了。但除了這個大家已經漸漸知道的社群媒體問題之外,我在思考的另一件事是,其他科技工具是否也經歷著相似的演化進程,譬如說像ChatGPT這樣的AI工具呢?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書名:思考致富:13個翻轉未來的關鍵法則,改寫金錢藍圖的人生開掛指南 作者:拿破崙.希爾(Napoleon Hill) 譯者:張芷盈 出版社:地平線文化 出版日期:2025/2/10 作者拿破崙.希爾(Napoleon Hill),現代成功學奠基人、勵志大師,被譽為「成功學之父」。他的著作
Thumbnail
書名:思考致富:13個翻轉未來的關鍵法則,改寫金錢藍圖的人生開掛指南 作者:拿破崙.希爾(Napoleon Hill) 譯者:張芷盈 出版社:地平線文化 出版日期:2025/2/10 作者拿破崙.希爾(Napoleon Hill),現代成功學奠基人、勵志大師,被譽為「成功學之父」。他的著作
Thumbnail
今天來看S&P500與NASDAQ的周線圖,兩大指數的價格走勢都已完成標準的COH型態,成交量更是漂亮,如果以2025/04/07絕對低點那周為分野,之前的大成交量全是黑K,之後的大成交量全是紅K
Thumbnail
今天來看S&P500與NASDAQ的周線圖,兩大指數的價格走勢都已完成標準的COH型態,成交量更是漂亮,如果以2025/04/07絕對低點那周為分野,之前的大成交量全是黑K,之後的大成交量全是紅K
Thumbnail
「針對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傳統的做法是利用開心手術進行主動脈瓣置換。」謝炯昭醫師說,「傳統主動脈瓣置換手術,必須先要開胸,接上心肺機,並讓心臟暫時停止跳動,對於年紀較大或身體狀況較差的病人而言,手術風險較高。」受惠於科技的進步,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已成為解決主動脈瓣狹窄的利器。
Thumbnail
「針對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傳統的做法是利用開心手術進行主動脈瓣置換。」謝炯昭醫師說,「傳統主動脈瓣置換手術,必須先要開胸,接上心肺機,並讓心臟暫時停止跳動,對於年紀較大或身體狀況較差的病人而言,手術風險較高。」受惠於科技的進步,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已成為解決主動脈瓣狹窄的利器。
Thumbnail
商業簡報不僅僅是呈現數據,更需要深入瞭解數據分析及有效的工具運用。本文探討於Excel中使用不同函數來改善數據處理效率,包括IF、IFS、VLOOKUP、XLOOKUP及INDEX與MATCH的結合,幫助商業人士更好地從數據中提取洞見,助力業務增值,學習優化數據分析過程,讓您的商業簡報更具影響力。
Thumbnail
商業簡報不僅僅是呈現數據,更需要深入瞭解數據分析及有效的工具運用。本文探討於Excel中使用不同函數來改善數據處理效率,包括IF、IFS、VLOOKUP、XLOOKUP及INDEX與MATCH的結合,幫助商業人士更好地從數據中提取洞見,助力業務增值,學習優化數據分析過程,讓您的商業簡報更具影響力。
Thumbnail
近期大盤盤勢走大區間震盪,波動幅度變大。我觀察到美元指數近日大跌的跡象。這對於外資來說就是一個進場買股票的好訊號,外資容易在這時候做多,加上下週有AMD執行長蘇大媽來台灣的消息,有機會再度帶動AI概念股一起往上發展的空間。因為前一波台股大漲就是因為美國的晶片設計大廠輝達董事長黃仁勳來台灣造成一波
Thumbnail
近期大盤盤勢走大區間震盪,波動幅度變大。我觀察到美元指數近日大跌的跡象。這對於外資來說就是一個進場買股票的好訊號,外資容易在這時候做多,加上下週有AMD執行長蘇大媽來台灣的消息,有機會再度帶動AI概念股一起往上發展的空間。因為前一波台股大漲就是因為美國的晶片設計大廠輝達董事長黃仁勳來台灣造成一波
Thumbnail
傳統華語文社會的習俗上,民眾會燒紙錢給未知世界的神、祖先,認為燒越多表示提供越多財務支持,進而得到保佑。 但現代不少民眾不會燒太多紙錢,為何會這樣?
Thumbnail
傳統華語文社會的習俗上,民眾會燒紙錢給未知世界的神、祖先,認為燒越多表示提供越多財務支持,進而得到保佑。 但現代不少民眾不會燒太多紙錢,為何會這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