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文學類書評
含有「非文學類書評」共 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陳荒的沙龍
2020/04/22
書評:《通敵:二戰中國的日本特務與地方菁英》
【誰是通敵?】 通敵並非完整劃一的賣國賊,也非廣為人知的汪精衛魁儡政權,更多的是消失於大眾視野中的無名者。
#
通敵
#
書評
#
非文學類書評
喜歡
留言
藍玉雍的沙龍
2020/02/09
米歇爾.賽荷《寄食者》書評:差異即主體,寄食作為超越體制的多元思考
《寄食者——人類關係、噪音與秩序的起源》,截自博客來。 「不論主觀的意願如何想要超越社會經濟結構的各種關係,『個人』仍然是各種關係下的產物。」——馬克思《資本論》 「各種關係」讓我們聯想到許多結構主義強調的想法,所謂的「個人」,是由不同的語言邏輯、社會制度、文化、神經生理所形塑的,本身的主體性其實微
#
米歇爾賽荷
#
寄食者
#
技術哲學
18
2
馥安
喜歡
下學期剛好要修一堂專講這本書的課,剛剛逛Premium就剛好看到這篇!
藍玉雍的沙龍
2019/10/23
下篇,班雅明《靈光》:藝術作為歷史與記憶間的辯證
上篇,班雅明《靈光》:藝術作為歷史與記憶間的辯證 敘事裡的靈光:抵抗遺忘! 記憶就是最重要的敘事能力。創作者只有憑藉本身的博聞強記,所敘述的故事才能掌握事物的演變,而且還可以跟事物的消逝以及死亡的力量相安無事。 如果靈光的發散是出自我們的記憶在歷史痕跡中共感、聯想、交織出來的經驗,那麼靈光的發散同
#
班雅明
#
靈光
#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24
留言
藍玉雍的沙龍
2019/10/23
上篇,班雅明《靈光》:藝術作為歷史與記憶間的辯證
靈光(Aura),是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在1936年的文章 — —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中提到的藝術概念。這個概念影響了後世藝術哲學研究的焦點,其中最大的莫過於,開始關注藝術作品中,技術物質性可能引發的精神、心理作用。以及反過來,對藝術歷史發展的影響。
#
班雅明
#
靈光
#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26
留言
藍玉雍的沙龍
2019/08/16
嶋浩一郎《書店的逆襲》:逛書店行為背後的心理與商業意義
現代的科技日新月異,網路世界的蓬勃發展加上物流產業的發達,使得現代人的生活變得便利也更加有效率。而網路書店的產生使人們購書不再需要上街到實體書店去找、去買。除了方便,價格相較實體書店也比較便宜。因此增加了現在各種實體書店的競爭壓力,除此之外,電子書的產生也凸顯實體書籍佔空間的侷限,為實體書店再帶來另
#
嶋浩一郎
#
書店經營
#
書店的逆襲
25
留言
藍玉雍的沙龍
2019/07/28
韓炳哲《精神政治學》書評:當自由不再是權利而是權力時
「今天,權力越來越呈現出一種自由的狀態。他以順從、友好的形式擯棄自己的否定性,將自己裝扮成自由。」
#
韓炳哲
#
精神政治學
#
大數據
12
留言
巷弄裡的雪花
2017/12/06
《過勞之島——台灣職場過勞實錄與對策》評析
本書由「社團法人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所出版,試圖將台灣職場過勞實情攤露在眾人面前,力求提高大眾的勞動意識,讓我們反思「工作是為了謀生,還是找死?」並進一步協助勞工避免過勞情況,以及提出面對過勞的處理建議。
#
閱讀書評
#
過勞之島
#
非文學類書評
喜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