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史

含有「馬來西亞史」共 1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夾在朱嘉炳路和史丹諾路之間,尚有一條出敦拉薩路的一段幽靜小路,稱之爲伊頓路(Jalan Eaton);與康萊路和史丹諾路一樣,由於處於開發項目地段。伊頓路的伊頓,本身不太涉及政務,關於他的事跡多不甚爲人所知,其實他對馬來亞的橡膠業曾做出貢獻。
Thumbnail
吉隆坡市中心,以史丹諾(Stonor)為名的街道,嚴格來説有幾段。史丹諾路(Jalan Stonor)往下與康萊路對接,沿上和朱嘉炳路交叉,一路至城中城大道爲止。這位史丹諾是誰?他是否真的和英國牛津郡的貴族Stonor家族有直接關係?
Thumbnail
康萊路(Jalan Conlay)是吉隆坡市中心炙手可熱的黃金地段。有趣的是,本國房地產在銷售廣告上善於引用歷史,描述了康萊路的由來,讓人們得以重新認識這麽一位歷史人物,卻也只是淺顯帶過。而且現在凡與“Conlay”相關的咨詢,若非房地產,多與捷運站相關新聞。他就是究竟是誰人?來自何方?
Thumbnail
吉隆坡蒂蒂旺沙區的國家圖書館附近,有一條不甚起眼的,一條以某位洋人姓氏命名小路,亦有一間以該路命名的淡米爾語文小學,此“弗萊徹”(Fletcher)到底又是誰?他在醫學上的發現和貢獻,絕不僅是一路名而已。
Thumbnail
位於吉隆坡武吉免登鬧區附近的邱德懿路,周圍也像隆市中心邊陲的許多地帶,逐漸盤踞成外勞聚落。邱德懿路下方有兩條小路現在看似不起眼,仍然保留了以洋人命名的小路,其歷史可能比周遭路名歷史還要悠久。
Thumbnail
雪州八打靈再也(Petaling Jaya)有一條自馬來亞獨立前,便已修築成的主幹道路,叫鄧普勒路(Jalan Templer)。既往迄今,其仍是連接八打靈舊區和新區之間重要的道路,也是雪隆聯邦大道的重要路段之一。此路名是爲了時任紀念英國駐馬來亞欽差大臣的鄧普勒將軍(Gerald Templer)。
Thumbnail
由同善街轉出半山芭大路,有一Jalan Pavilion,卻無華文路名。從大路正對面一段,往舊半山芭監獄(今Lalaport)遺址走去,又會經過新就記、漢依沙等路,而附近昔日又有Eberwein Road、Shaw Road等,這些路名的來源爲何?所指的又是誰?讓我們來抽絲剝繭、一探究竟。
Thumbnail
一般人都會徘徊在Bukit Bintang的十字路口一帶,或偶爾到Jalan Alor一帶吃喝,或是流連至Pavillion附近的熱鬧商圈四處逛。其實路過Jalan Alor,沿著往下走,其實別有洞天,還有另一條清靜的同善路,仍留有許多二戰前後時所建造的多層英式老排屋。
Thumbnail
説到“西明寺”,必然聯想到的先是中國或日本。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半山芭區的東部邊陲,也有另一個名爲“西明寺”的佛寺。惟這間歷史挺悠久的西明寺,完全與北傳的漢傳佛教完全無關,而是一間暹羅(或泰式)佛寺,屬於南傳的上座部佛教。
Thumbnail
創文者雪源-avatar-img
2025/02/22
嗯,介紹的令人身歷其境 很高興來留言😊
無境南國文庫-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01
創文者雪源 謝謝你喜歡~我這裏少人問津啊
1961年8月26日,泰皇蒲美蓬陛下顧問、樞密院委員拉惹施威親自拜訪東姑阿都拉曼道謝,以代表泰國人民向馬來亞政府的慷慨舉動表示感激,印證兩國的友誼關係愈漸鞏固。拉惹施威何人也?他原名普洛威猜那宋卡,即宋卡華人城主(Chao Mueang)吳氏家族後人。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