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市中心,以史丹諾(Stonor)為名的街道,嚴格來説有幾條,且呈現一個大“T”字或“F”字型。史丹諾路(Jalan Stonor)往下與康萊路(Jalan Conlay)對接,沿上和朱嘉炳路(Jalan Kia Peng)交叉,一路到城中城大道(Persiaran KLCC)爲止。這條主幹道上以之命名的新舊公寓,可謂不計其數。
而中途另一條通往敦拉薩路(Jalan Tun Razak)的,被稱之爲史丹諾大道(Persiaran Stonor),是越南和日本兩國大使館的所在地;大道中段往左轉,則可進入一條名爲史丹諾巷(Lorong Stonor)的無尾巷,這一段周圍豪華公寓林立。

史丹諾路附近今昔對比。-Kuala Lumpur Map,Survey Dept., Federation of Malaya No. 65 - 1957;Google Map.
同樣地,由於該區的蓬勃發展,所以在網上搜查有關“Stonor”的相關咨詢,幾近都跟房地產項目和公寓販售相關,實際上吉隆坡的這個“Stonor”究竟為何物或何人,大多無人問津。可以聯想到的是,大老遠處的英國牛津郡(Oxfordshire)有個著名的家族莊園Stonor Park,這一帶的地名,也與這當地古老的天主教貴族Stonor家族有關。
然而和路名有關的Stonor,是否和牛津郡的Stonor家族有無直接關係?這位Stonor生長於英國西北部的蘭開夏郡喬利城(Chorley,Lancashire),兩地距離相當之遙遠。
這裏所指的,便是英殖民時期,雪蘭莪州的第12任參政司奧斯華·史丹諾(Oswald Francis Gerard Stonor,1872-1940)。
但根據Stonor家譜資料發現,奧斯華·史丹諾還真系出牛津郡的Stonor家族,而且是近親關係。史丹諾的曾祖父托馬斯(Thomas Stonor,1766-1831),同爲協助Stonor家族奪得爵位繼承權的第三代卡莫伊斯男爵托馬斯(Thomas Stonor Baron of Camoys,1797-1881)之父,所以男爵是史丹諾的伯公。從史丹諾的祖父、男爵之弟查爾斯(Charles Henry Stonor,1798-1840)開始,這一支系率先遷到了蘭開夏郡定居。

Stonor家族的世襲莊園Stonor Park。-“Stonor Park”,Historic Houses(英國歷史建築協會)。
史丹諾的開基始祖,可以上溯至13世紀,在牛津郡購地奠基的理察(Richard de Stanora(Stonor),1250-1314)。根據Stonor Park莊園的官網,Stonor家族的起源和姓氏來源,還能追溯到8世紀關於該地的盎格魯-撒克遜語(古英語)文獻。
1890年,年僅18歲的史丹諾以初階官員身份,前往英屬海峽殖民地(Straits Settlement,“三州府”)首府新加坡任職,擔任時任總督老金文泰(Cecil Clementi Smith,1840-1916)的代理私人助理。隨後,他被調往雪蘭莪成爲公務員,於1895年馬來聯邦(FMS)組成後,曾先後出任雙文丹(Serendah)助理縣官,以及烏魯冷岳(Ulu Langat)縣官。
1909年,他被調任馬來聯邦首府吉隆坡,任聯邦公務的代理土地注冊官兼稅收官等職。隨之又很快轉派霹靂州,繼任馬登巴冷(Batang Padang)縣官,隨後又返囘雪蘭莪擔任參政司秘書(Secretary to Resident),并於1919年間兩次代理參政司職,以及1921年代理霹靂參政司職達半年有餘。
1921年12月,史丹諾最終被委為雪蘭莪參政司,期間也兩度代理馬來聯邦代理輔政司(Chief Secretary to Government)職,並於1925年獲英王喬治五世頒發聖米迦勒及聖佐治三等同袍勳章(CMG),以嘉獎其多年公共服務的貢獻。

1925年12月,時任史丹諾代理參政司和霹靂州議會成員合影。左邊坐者即史丹諾。-馬來西亞國家檔案館(Arkib Negara),檔號:2001/0025986W。
除了政事,史丹諾最爲人津津樂道的,是其特別熱愛運動,尤其是以板球(cricket)的擊球手稱著,除了經常代表雪州和馬來聯邦行政官員比賽,其自身也捐獻及創辦了“史丹諾盾”(Stonor Shield)的雪州年度板球大賽,吸引各族群的體育俱樂部參賽。“史丹諾盾”一直延續至馬來亞獨立後,據聞至今,仍然由雪州板球協會繼續承辦。昔日雪州萬津的直落拿督(Telok Datok,Banting),甚至還有以其命名的體育俱樂部-“史丹諾俱樂部”(Stonor Club)。
在雪州主政4年有餘後,英殖民當局委任史丹諾於1926年2月上任霹靂州參政司,此前他已代理該職約兩個月。但甫一上任,史氏便因病無法履行職務,在太平醫院施闌尾炎手術後遲遲無法痊愈之故,使其萌生了辭官引退的念頭。

時任雪州參政司史丹諾(圓圈者)與英人橡膠園主W.S Reeve-Tucker在觀看賽馬。-“Malayan Saturday Post”,19th September 1925,Pg.6.
於是該年9月,上任未足一年的史丹諾匆忙結束了36年的公務生涯,被迫提早告老還鄉。1940年6月22日,史丹諾病逝於法國西南部小城聖讓德呂茲(Saint-Jean-de-Luz),享年68歲,該區域於不久前才剛被劃入德軍占領的法國軍事管轄區。
至於史氏退休後至其逝世的生涯新聞,基本不多見,1930年代中期的一些報導,可發現史丹諾夫婦此前,已定居在法國南部的摩納哥公國蒙地卡羅(Monte Carlo,Monaco)。

康萊路史丹諾交接路口處的路牌。-本人攝於2025年7月11日。
康萊路地段另一值得一究的是,是夾在朱嘉炳路和史丹諾大道之間,尚有一段名爲伊頓路(Jalan Eaton)的小路。相較馬來聯邦總警監的康萊,伊頓和史丹諾的較有干係,至於這位伊頓又是誰?我們留待下篇再繼續同大家介紹。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讚、分享和留言交流。此外,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和啓發,歡迎給予小額贊助,支持和鼓勵我能持續研究和撰寫更多好文:https://buymeacoffee.com/yoengji】
參考資料:
1)Compiled in the Federal Secretariat, ‘Feferated Malay States (Government) Year Book and Manual of Statistics,1932’,Kuala Lumpur,1932.
2)“Family”,Stonor: https://www.stonor.com/discover/family/。
3)‘Family Tree of Oswald Stonor’: https://www.wikitree.com/wiki/Stonor-61 。
4)‘Selangor News’,“The Singapore Free Press(Weekly Mail Edition)”,10th December 1890,Pg.685.
5)‘Mining in Selangor’,“ The Straits Budget”,10th June 1898,Pg.14.
6)‘Official Changes in Selangor’,“The Straits Echo (Mail Edition)”,7th May 1909,Pg.489.
7)‘Perak Paragrams’,“ The Straits Echo (Mail Edition)”,7th May 1909,Pg.490.
8)‘Government and Miners’,“The Straits Times”,19th August 1914,Pg.10.
9)<馬來聯邦更調參政司>,《南洋商報》,1925年12月29日,第4頁。
10)“The Straits Echo (Mail Edition)”,2nd February 1926,Pg.98.
11)‘Mr Stonor’s Farewell’,“Malaya Tribune”,23th September 1926,Pg.8.
12)<大霹靂蘇丹宴請參政司>,《南洋商報》,1926年9月25日,第4頁。
13)“The Singapore Free Press”,21st February 1927,Pg.16.
14)“The Singapore Free Press ”,5th January 1935,Pg.6.
15)‘Malayans at Home’,“ The Straits Budget”,2nd June 1938,Pg.21.
16)‘Death of Former FMS Resident’,“ The Straits Budget”,18th July 1940,Pg.16.
===
臉書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infinitesouthfront
Buy me a coffee(短文精選,衆籌/捐獻平臺):https://buymeacoffee.com/yoengji
交流與合作,邀稿、邀約、打賞,請私訊:sawtan1987@gmail.com
## 原創内容,歡迎分享連結和引用,禁止未經許可及未註明文章出處下複製、改寫或轉載,抄襲或模仿創意概念,及使用於商業用途,違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