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通街走3:從半山芭監獄一帶,回眸路名和人物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由同善街往半山芭大路(Jalan Pudu)轉出,雪隆台山會館前方這條短短的小徑,叫做Jalan Pavilion,沒有華文路名,但與不遠處的“柏威年廣場”全然無關。

畢竟舊時一旁空地,曾是國泰機構(Cathay)旗下的光藝戲院。該戲院建竣於1935年,於1996年結業,現已完全拆除,改為停車場。而光藝戲院的英文名稱,即Pavilion Theatre,可見此路名早就存在。國泰機構的老闆陸運濤(1915-1964),為巨商陸佑之子,陸運濤早爲光藝戲院的投資合夥人之一。

光藝戲院1935年舊照。-“Cinema Treasures” 官網。

光藝戲院1935年舊照。-“Cinema Treasures” 官網。


正對面的那一段路,右手邊即吉隆坡武吉免登瑞園(Swiss Garden Bukit Bintang)酒店及公寓,至今仍稱作加羅威路(Jalan Galloway)。加羅威何人也?有趣的是,竟與附近的昔時的半山芭監獄(目前已拆除,原址現為Lalaport購物園)有關,該路名源自半山芭監獄的初代獄長約翰·加羅威(John Galloway,?-1935)。加羅威服務了22年後,於1913年退休返回英國卓特咸(Cheltenham)定居至過世。加羅威生前,也將馬來亞帶返的珍貴文物和收藏等,全數捐獻給故鄉蘇格蘭柯科迪(Kirkcaldy)的本地博物館。

從馬來亞獨立時期的地圖,加羅威路兩旁都是英殖民時期的戰前老排屋。但隨著多年的發展和變化,周圍早已被酒店、公寓等所取代,僅剩下後方與新就記路(Jalan Sin Chew Kee)毗鄰的一小段,不少已重新刷新和改造成餐廳。至於前方的吉隆坡警察總部所在地,曾存在過一條創設於1922年,名爲Eberwein Road(Jalan Eberwein),華文路名不明,姑且譯爲“艾伯溫路”,現已完全消失,部分路段并入加羅威路,與漢都亞路(Jalan Hang Tuah)交界。

還未拆除前的半山芭監獄大門舊照。-“Kuala Lumpur City”部落格。

還未拆除前的半山芭監獄大門舊照。-“Kuala Lumpur City”部落格。


Eberwein是德語姓氏,亦有相當的荷蘭歐亞混血兒持有該姓。推測該路名,是紀念一位來自新加坡,曾任英屬馬來聯邦(FMS)雪蘭莪州財政的A·艾伯温(Alfred Eberwein),1921年受頒太平紳士銜位(JP)後榮休。該路段周圍,原本曾是英殖民政府的公屋規劃區,戰前有許多白人公務員,特別是監獄官及家屬在此居住,此外也有各式族群在此帶定居。吉隆坡在1972年升格為直轄市後,中央政府將半山芭監獄對面的十英畝地撥出,耗資1千萬馬幣興建隆市警察總部大廈。

加羅威路老排屋左右旁的小徑,得以通到另一條路,這條名爲“新就記”(Sin Chew Kee)的路,即取自甲必丹葉觀盛(1846-1902)在吉隆坡的商號。葉觀盛另在新加坡羅敏申路(Robinson Road)的商行名爲“新興泰”(Sin Heng Tye),據稱地位僅次於陸佑(1846-1917)創辦的“東興隆”(Tong Heng Loong)。歷來以華人著名商紳命名者爲多,但以華商的寶號來命名的街道,確實吉隆坡乃至全馬皆絕無僅有,新就記路便是鮮明的例子。

新就記路兩邊的雙層排屋可説是保留地尚完整,如今也多家餐廳、咖啡館和酒吧等,對老屋進行維修和改造,多間單位目前也在出售和招租中,等待新買家進駐。沿路直下,道路兩旁是不同時期的老組屋,目測可見,此帶成爲外勞的居住區,就與國際大酒店和歷史老屋僅一步之遙。在半山芭區域,這根本見怪不怪,兩者基本和諧共融,你搞你的陽關道,我住我的獨木橋。

新就記路往下來到的路口,該路命名為漢依沙路(Jalan Hang Isap),馬來語雖聽起來怪怪地,但漢依沙是記載於史話《馬來紀年》(“Sejarah Melayu”)和史詩《漢都亞傳》(“Hikayat Hang Tuah”)裏的傳奇人物;乃樂於微服出訪、主持公道的馬六甲蘇丹阿拉烏丁利亞沙(Sultan Alauddin Riayat Shah)之左右手,經常陪同蘇丹一同潛入民間探案和捉拿盜賊。

漢依沙路與加羅偉路交界,由於右邊不遠處是鐵路,所以必須轉左後再右轉上坡,沿路走到漢都亞路的交界處,對面即是舊時的半山芭監獄。漢都亞路亦是後來(1981年)才更改的新路名,顧名思義是為紀念傳説中的古代馬來英雄漢都亞。

加羅威路和漢都亞路周圍地圖比較。 --Kuala Lumpur Map,Survey Dept., Federation of Malaya No. 65 - 1957;Google Map.

加羅威路和漢都亞路周圍地圖比較。 --Kuala Lumpur Map,Survey Dept., Federation of Malaya No. 65 - 1957;Google Map.


由於半山芭監獄之故,自1890年代,這一段路名很是簡單,英文就叫“監獄路”(Jail Road、Gaol Road)。1938年4月,吉隆坡潔淨局(Kuala Lumpur Sanitary Board,即市政局前身)開會針對多除的門牌號和街道名進行議決,將此路首次更名為Shaw Road,華文路名取粵語諧音譯作“梳律”。

梳路的“梳”(Shaw)又是誰?先勿先入爲主,認爲是與有功於南洋電影業的“邵氏兄弟”(Shaw Brothers)有關。

從半山芭監獄沿著而下,右邊即是歷史悠久、創於1893年的英校-吉隆坡維多利亞書院(Victoria Institution),望文上義即猜到是以英帝國維多利亞女皇(Queen Victoria,1819-1901)為名,葉觀盛、陸佑等華人商紳都參與了創校和捐獻。

而“梳律”的“梳”,即命名自該校的首任校長本尼特·肖(Bennett Eyre Shaw,1862-1944)的“Shaw”。肖為愛爾蘭人,1894年維多利亞書院開學始,便任校長長達28年之久(1894-1922),榮休後返回英國倫敦定居。顯然地,英殖民政府當時在為街道命名時,通常會參考與該處相關聯的事跡和人物等。

加羅威路和新就記路的老雙層排屋。本人攝於2025年4月25日。

加羅威路和新就記路的老雙層排屋。本人攝於2025年4月25日。


題外話是,香港皇仁書院(Queen’s College)自1862年創設開始,曾經於1890年時,從原本的“中央書院”(The Government Central School)短暫更名為“維多利亞書院”(Victoria College),恰好又於1894年初改爲現之中英文校名迄今。

然原本的維多利亞書院,也就是本尼特·肖任職時期,也與肖無關。該舊址本來位於巴生河邊,也就是今天LRT輕快鉄的中央藝術坊站(Pasar Seni Station)旁的吉隆坡國家文化與藝術局(JKNN KL)建築,坐落在昔日的“諧街”(High Street,今敦李孝式路,Jalan Tun H.S Lee)。有礙於巴生河經常水淹校園,方於1929年3月26日正式遷到八打靈山(Petaling Hill)現址。如今,無論是“梳律”或本尼特·肖之名,都已消失在歷史塵埃中。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讚、分享和留言交流。此外,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和啓發,歡迎給予小額贊助,支持和鼓勵我能持續研究和撰寫更多好文:https://buymeacoffee.com/yoengji

----

臉書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infinitesouthfront

instagram(個人互動分享):https://www.instagram.com/infinitesouthfront/

Buy me a coffee(短文精選,衆籌/捐獻平臺):https://buymeacoffee.com/yoengji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無境南國的沙龍
4會員
39內容數
無境南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15
漫步在武吉免登(Bukit Bintang)都市叢林中,陽炎酷熱,從大路進入小巷四處穿梭,周圍不是高檔酒店林立,便是餐廳和酒吧。位於錫蘭路和樟卡路交界的一條老巷子錫蘭巷,竟有一座年代久遠的觀音廟-“咖啡山觀音堂”,卻也鮮少有人問津或發現。
Thumbnail
2025/05/15
漫步在武吉免登(Bukit Bintang)都市叢林中,陽炎酷熱,從大路進入小巷四處穿梭,周圍不是高檔酒店林立,便是餐廳和酒吧。位於錫蘭路和樟卡路交界的一條老巷子錫蘭巷,竟有一座年代久遠的觀音廟-“咖啡山觀音堂”,卻也鮮少有人問津或發現。
Thumbnail
2025/05/13
一般人都會徘徊在Bukit Bintang的十字路口一帶,或偶爾到Jalan Alor一帶吃喝,或是流連至Pavillion附近的熱鬧商圈四處逛。其實路過Jalan Alor,沿著往下走,其實別有洞天,還有另一條清靜的同善路,仍留有許多二戰前後時所建造的多層英式老排屋。
Thumbnail
2025/05/13
一般人都會徘徊在Bukit Bintang的十字路口一帶,或偶爾到Jalan Alor一帶吃喝,或是流連至Pavillion附近的熱鬧商圈四處逛。其實路過Jalan Alor,沿著往下走,其實別有洞天,還有另一條清靜的同善路,仍留有許多二戰前後時所建造的多層英式老排屋。
Thumbnail
2025/04/30
南羅得西亞(Southern Rhodesia),即今日的津巴布韋,曾是英帝國昔日除了當時南非聯邦以外,在非洲大陸的另一個由少數白人統治和主政的自治國家。“羅得西亞特種空勤團”於1951年的組成,從一千名的白人志願者者中篩選出一百名精銳部隊,被編入“馬來亞偵察兵”的“C中隊“。
Thumbnail
2025/04/30
南羅得西亞(Southern Rhodesia),即今日的津巴布韋,曾是英帝國昔日除了當時南非聯邦以外,在非洲大陸的另一個由少數白人統治和主政的自治國家。“羅得西亞特種空勤團”於1951年的組成,從一千名的白人志願者者中篩選出一百名精銳部隊,被編入“馬來亞偵察兵”的“C中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北埔老街走訪行程一路上經過了: 金廣福公館(未開放) - 姜阿新洋樓(未預約) - 慈天宮 - 忠恕堂(已變成喝茶店家) - 鄧南光影像紀念館
Thumbnail
北埔老街走訪行程一路上經過了: 金廣福公館(未開放) - 姜阿新洋樓(未預約) - 慈天宮 - 忠恕堂(已變成喝茶店家) - 鄧南光影像紀念館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vcTNTh4J7c心情物語 1314太平巷弄不僅是一條道,更是一個活生生的藝術畫廊, 讓人在漫步中也能享受視覺的盛宴。 巷弄的牆面上彩繪著各式各樣的圖案,每一幅作品都是心血結晶。 這些公共藝術作品不僅美化了社區,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vcTNTh4J7c心情物語 1314太平巷弄不僅是一條道,更是一個活生生的藝術畫廊, 讓人在漫步中也能享受視覺的盛宴。 巷弄的牆面上彩繪著各式各樣的圖案,每一幅作品都是心血結晶。 這些公共藝術作品不僅美化了社區,
Thumbnail
馬來西亞檳城的亞美尼亞街,是一個充滿藝術氣息和歷史文化的地方,特別以其街頭藝術而聞名。這裡的街道兩旁佈滿了色彩繽紛的壁畫和雕塑,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導遊帶我們從這個廟開始走起,其實這個廟就在清真寺旁邊,直線距離不過50公尺。讓人不解的是,為什麼在參觀清真寺時不順便帶我們一起參觀這座廟呢?
Thumbnail
馬來西亞檳城的亞美尼亞街,是一個充滿藝術氣息和歷史文化的地方,特別以其街頭藝術而聞名。這裡的街道兩旁佈滿了色彩繽紛的壁畫和雕塑,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導遊帶我們從這個廟開始走起,其實這個廟就在清真寺旁邊,直線距離不過50公尺。讓人不解的是,為什麼在參觀清真寺時不順便帶我們一起參觀這座廟呢?
Thumbnail
到過南埕衖事館內的導覽解說可以讓自己認識這棟舊建築,可以讓自己有更多的瞭解創作的形式,不止一種。如果運氣不錯,南埕衖事創辦人黃先生在現場更是樂於分享這一段心路歷程,他幕後促成這一切的困難和精彩程度,不亞於這棟八棧樓建築。當然為什麼拿八棧樓來賣冰?真的是賣冰?
Thumbnail
到過南埕衖事館內的導覽解說可以讓自己認識這棟舊建築,可以讓自己有更多的瞭解創作的形式,不止一種。如果運氣不錯,南埕衖事創辦人黃先生在現場更是樂於分享這一段心路歷程,他幕後促成這一切的困難和精彩程度,不亞於這棟八棧樓建築。當然為什麼拿八棧樓來賣冰?真的是賣冰?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臺中市眷村文物館等地方的旅遊景點和美食,值得一遊的好去處。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臺中市眷村文物館等地方的旅遊景點和美食,值得一遊的好去處。
Thumbnail
重要古蹟 保安宮是台北的一個重要古蹟,也是許多人喜愛的遊覽景點之一。在這座古老的宮殿中,保存著許多珍貴的文物和歷史遺跡,讓人們可以一窺台北的歷史與文化。走在保安宮附近的街頭,你可以感受到一種獨特的氛圍,仿佛時光倒流回到過去。街道兩旁的建築物歷史悠久,散發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吸引著許多人前來觀光遊覽。
Thumbnail
重要古蹟 保安宮是台北的一個重要古蹟,也是許多人喜愛的遊覽景點之一。在這座古老的宮殿中,保存著許多珍貴的文物和歷史遺跡,讓人們可以一窺台北的歷史與文化。走在保安宮附近的街頭,你可以感受到一種獨特的氛圍,仿佛時光倒流回到過去。街道兩旁的建築物歷史悠久,散發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吸引著許多人前來觀光遊覽。
Thumbnail
今天想要到植物園去,上了車到市中心,找個停車場,出來就看到中正紀念堂。中正紀念堂的建築非常雄偉壯觀。不過,坦白說,中正紀念堂給我的感覺有些複雜。一方面,它是台灣歷史的重要象徵,代表著過去那個威權統治的時代。另一方面,它也是一個充滿爭議的地方,有人認為它是威權統治的象徵,應該被拆除。出去右轉,前面有一
Thumbnail
今天想要到植物園去,上了車到市中心,找個停車場,出來就看到中正紀念堂。中正紀念堂的建築非常雄偉壯觀。不過,坦白說,中正紀念堂給我的感覺有些複雜。一方面,它是台灣歷史的重要象徵,代表著過去那個威權統治的時代。另一方面,它也是一個充滿爭議的地方,有人認為它是威權統治的象徵,應該被拆除。出去右轉,前面有一
Thumbnail
鄉下人進城都需要有正當理由,不然來回一趟車程花費的時間,倒不如用來閱讀和寫文章。若是朋友招喚自然欣然赴約,這趟聚會處正好在台北同安街尾端,趁此機會我能再度重遊這條富有人文風味、歷史典故的城南舊街。歷經清代、日治時期、民國迄今變化不大的街景風貌,由頭走到尾,彷彿感受一條歲月長河悠悠靜謐的時光之旅。
Thumbnail
鄉下人進城都需要有正當理由,不然來回一趟車程花費的時間,倒不如用來閱讀和寫文章。若是朋友招喚自然欣然赴約,這趟聚會處正好在台北同安街尾端,趁此機會我能再度重遊這條富有人文風味、歷史典故的城南舊街。歷經清代、日治時期、民國迄今變化不大的街景風貌,由頭走到尾,彷彿感受一條歲月長河悠悠靜謐的時光之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