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出刊

含有「2018年出刊」共 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緣起是藝術家唐唐發收到國立暨南大學東南學系/SEAT(南方時驗室)的邀請,舉辦以「家鄉記憶」為主題的工作坊,廣邀新住民與移工朋友一起進行地景繪畫創作。參與者包括東南亞來台移工、留學生和新住民第二代(素人畫者);創作成果則呈現在「東協廣場戶外裝置藝術展」。
Thumbnail
台灣是移民社會,感謝許多默默發光的移工。也感謝陳秋華、唐唐發、陳秋華、李彥融的紀錄,及青芽兒的分享,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移工工作之外的另一個面貌。
生命中的遇見,是偶然,也是巧合。2017年在蘭陽平原和社區婦女一起練習「梳理自我,從日常生活中發覺生活敘事與力量」;用在地好味道,豐厚彼此生命記憶。2018年「松德婦女暨家庭服務中心」熱心促成,有機會照見都會區弱勢婦女的處境;用工作坊的型式,和大家一起探索自家的飲食記憶,並打造屬於自家的安心餐桌。
Thumbnail
小時候,我非常喜歡過年。家家戶戶在年前就張羅各種應節食物,那是一種有味道的節慶氣氛。我是在新村長大的小孩,還記得鄰居娥婆在年前就會採集很多的香蕉葉,她洗乾淨蕉葉後會在自家門前掛起曬乾。娥婆也會向附近鄰居收集鐵罐(一般是牛奶罐)。不久後,我們就看到她在屋子旁架起高高的火爐,就知道她準備要做年糕了。娥婆
Thumbnail
周末時分,穿入鄰近高雄火車站的南華路,綠底白字的路標提醒訪者身在台灣,但林立的印尼商店、不絕於耳的印尼語,令人宛若置身印尼的錯覺。來自印尼的跨國移動者從密集的勞動中暫時脫身,與身旁的友人大聲談笑。「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 帶著十來位台灣的朋友,來到一家印尼風味的小吃店,展開一場舌尖的冒險。
Thumbnail
隨著跨國婚姻的形成,來自南洋的新移民在台灣開枝散葉;一些新台灣口味的南洋菜餚、醬料,也隨著新住民應運而生。源自南洋的風味,使用台灣在地食材,是南洋與台灣的調合。
Thumbnail
為了回答自己與農業的關係,我從閱讀中,摸索很多年;遇到容易讀的書,就以為實況僅是如此,而更常將深度的書奉為聖經,但讀沒兩頁就想放棄,後來再也沒翻看。只是這樣閱讀毫無章法的狀態很可惜。後來發現問題所在,調整自己閱讀的順序,也就是step by step按部就班。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