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出刊
含有「2022年出刊」共 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新農村反思
2023/04/27
鶴藪白不是學斗白
HEDOU TINY這個英文譯音其實是普通話拼音鶴藪,tiny就是小的意思;兩字合拼,即是鶴藪小白菜。如果你有機會走進香港的濕街市買餸菜,你會見到菜販在一種小白菜的標示寫上:“學斗白”三個字。一見到這三個字,我心裏就會不高興。作為香港人、菜販,連鶴藪白菜都不認識,寫成學斗白了?
#
青芽兒no5
#
2022年出刊
#
袁易天
6
留言
新農村反思
2023/04/24
夏天必然種節瓜
從小到大,夏天都種節瓜。節瓜又稱毛瓜,嫩瓜皮色清翠,帶有不規則白花斑,表面長滿剛毛,頗剌手。早春落種籽。在室外,需要保溫。清明節前後,乍暖還寒。四月初,瓜苗可以移種,等著它們抽蔓,摘側芽。然後挖開田壢施入大量固體肥料,回泥;再在土表鋪上厚厚的一層稻草,既護土又防雜草。
#
青芽兒no4
#
2022年出刊
#
袁易天
3
留言
新農村反思
2023/04/20
香港米
有些前輩說,六十年代吃香港出產的白米,吃過元朗絲苗,後來,還是吃泰國米、日本的珍珠米,因為口感比香港傳統米討好。現在香港主要是吃泰國香米及東南亞的泰國香米,而日本米、台灣米也都是頗受歡迎的。是不是說,政治上不利香港米生存?連不談政治、講飲食,它都必然是輸家呢?
#
青芽兒no3
#
袁易天
#
2022年出刊
6
留言
新農村反思
2023/04/17
在香港種番茄
起初,需要協助父母的農耕日常,冬日跟著種番茄。十歲小孩,不會問這個是甚麼品種的番茄?種籽那裏得到的?總之,番茄是紅色的,圓圓扁扁,果蒂是一顆綠色的星星。整個下午採摘番茄,手指肚會沾上一層深綠色的污垢,應該是接觸新鮮番茄,把它表面薄薄的分泌物累積起來。
#
青芽兒no2
#
2022年出刊
#
袁易天
4
留言
新農村反思
2023/04/13
香港蘿蔔
在香港,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白蘿蔔,有的產於中國大陸,有的來自日本。之前韓流襲港,街頭更多韓食專門店,韓國白蘿蔔也成為廚房食材。但無論飲食網紅如何追棒日本大根和韓國白蘿蔔,香港人似乎都在乎農曆年尾本地種植的白蘿蔔,農民稱之為遲水蔔。
#
青芽兒no1
#
2022年出刊
#
袁易天
3
留言
新農村反思
2022/10/25
是誰的穀物由烏克蘭出口?美國基改農企業鉅子,正在控制烏克蘭的農地。
烏克蘭自然資源豐富:黑土地佔世界總量的三成,油類、玉米、大麥等農產品一直是“歐洲的穀倉”;出口鐵、錳、鋁、煤等礦產。工業也有航天/飛機、軍工/機械與火箭、造船/汽車、通訊等,卻因國內外政治動盪,經濟萎縮,被挑逗起的內部族群(東部親俄、西部親歐美)撕裂等因素,造成整個局面幾乎失控,失業人口、難民遽增。
#
青芽兒2版04期
#
2022年出刊
#
烏克蘭
6
1
洪尚叡
喜歡
Wiki 對文章發表網站 Globalresearch.ca的介紹,讓人很難對這樣的文章感到信任。太多的陰謀論,太少的佐證。討論必須建立在已知可見的事實上,儘管有些資料不易取得,善盡最大的查核責任仍然是提出觀點的前提。
新農村反思
2022/06/21
青芽兒100期》以筆當鋤,志工共耕力挺,舒詩偉寫給台灣農業的情書
在這個實體出版業持續萎縮的年代,農業刊物《青芽兒》卻靠著小額捐獻,逆勢持續18年,發行了100期,跌破所有人的眼鏡。這個奇蹟的背後除了創辦人舒詩偉個人理念的堅持,還有許多人的心力澆灌。雖然是多數是志工性質,但是仔細一看,這些志工們個個臥虎藏龍。
#
青芽兒20第1期
#
2022年出刊
#
林吉洋
5
留言
新農村反思
2022/06/17
青芽兒100期》長跑18年的奇蹟三農雜誌,引進國際當代思潮,為台灣農業找一條出路
《青芽兒》是台灣第一本介紹農業思潮的雜誌,從2003年發行以來,經歷18個年頭,發行滿100期,2021年底在新竹市區「或者文史書店」舉辦紀念展覽。從「農民市集」、「慢食運動」到「社區支持型農業」(CSA),《青芽兒》始終聚焦農業未來趨勢,引進國際上最新的綠色產業思潮。
#
青芽兒20第1期
#
2022年出刊
#
林吉洋
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