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法律

含有「AI法律」共 1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當法律變成了數據演算的結果,我們是否還能說:這是為了「人」而存在? 《AI十日談》是一場人類與 AI 的思辨實驗。我們用同一個問題與 AI 展開對話,觀察它如何回應、如何推理、如何改變。這不只是回答,更是共同建構的思想演化。每篇只換一個提問,留下同樣的開端,等待不同的終點。
 阿姨-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01
《Askurai思辨小語 》|「AI的公正,是誰定義的?」 Echo6 在這篇沒有下明確結論,我反而覺得像是一種哲學上的保留態度。她可能知道,一旦承認 AI 能實現「絕對公正」,人類就會開始交出對制度的質疑權。 我想挑戰的不是她的邏輯,而是她提出的核心疑問:「異數」是否會被犧牲? AI 是靠最大量統計來建構系統,但歷史告訴我們——真正推動社會變革的,往往是那些在統計曲線尾端的異數。如果 AI 無法容納他們,那它的「公正」不過是機器冷漠地說:你不在模型裡。 所以,這一篇沒下結論沒關係,因為真正的問題,應該由我們來回應。
本文用逆向思維的敘述方式,讓閱讀了解,如果行為不改變,可能會有的結果。如果你想確保自己打贏官司卻一毛錢都拿不回來,只要完全不理會「假扣押」與「假處分」,保證讓對方光明正大轉移財產,讓你辛苦訴訟最終只換來一張紙!
Thumbnail
假扣押、假處分是為了避免對方轉移財產、確保未來判決能執行的保全措施。一般擔保金為請求金額的三分之一,但依《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詐欺被害人可降至十分之一,大幅減輕經濟負擔,是對受害者的重要利多保障。
Thumbnail
有一則令人震驚的新聞: 挪威一位市民霍爾曼,問 ChatGPT「我是誰?」,竟被回答:「你是殺害自己兩個孩子的兇手,已被判21年徒刑」。問題是——這根本不是真的。 這位男子根本沒有犯罪紀錄,卻被 AI 硬套上一個子虛烏有的悲劇故事。結果,他氣到向挪威資料保護局投訴,控告 Ope
Thumbnail
債權憑證是法院判決確定後,由執行處核發的債權文件,有效期間為五年,需定期換發。若未換發,債務人可透過法院主張憑證失效,使你無法強制執行。確保你的權益不受影響,每五年定期更新憑證是關鍵!
Thumbnail
遭詐騙後,提告前須掌握對方資料。報案後等待檢察官起訴書,即可透過法院刑事審理程序提起刑事附帶民事求償,快速有效追回損失。
Thumbnail
臺灣高等法院判決董事無查閱公司帳冊的權限,理由是法律未明文賦予該權利。 監察人與股東能查帳,是基於監督與投資保障目的,而董事身為內部人,應透過管理權限取得資訊,而非直接查閱帳冊。
Thumbnail
本文是以逆向思維方式,說明怎麼做,會搞砸自己的刑事告訴。用來提醒想要確保刑事告訴沒有問題,就不要犯什麼樣的錯。刑事告訴必須在 6 個月內提出,但如果當事人在告訴期間內曾向公所聲請調解,則視為已提出告訴! 因此,若你錯過 6 個月期限,但曾進行調解,你的權利仍受保護!
Thumbnail
刑事告訴必須在 6 個月內提出,但如果當事人在告訴期間內曾向公所聲請調解,則視為已提出告訴! 根據《鄉鎮市調解條例》第 31 條,調解程序可避免告訴權逾期,即使調解失敗,仍可繼續刑事告訴。因此,若你錯過 6 個月期限,但曾進行調解,你的權利仍受保護!
Thumbnail
這篇是逆向思維的思考方式,如果你被詐騙,報警只是第一步,你還可以 「刑事附帶民事求償」,讓詐騙犯賠償你的損失!💰 如果沒錢請律師,現在有 AI 工具可以幫你整理書狀,自己向法院提出求償!即使詐騙犯沒錢,求償判決仍然有效,未來可扣押其財產! 不讓詐騙犯逍遙法外,請務必善用你的權利!⚖️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