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
含有「刑事」共 13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立達國際偵探社
2025/07/07
刑事官司纏身怎麼辦?所有挑戰的解套方法都在立達徵信
遭遇刑事案件怎麼辦?需不需要找律師?該如何蒐證自保?立達徵信社推出【刑案意見諮詢】服務,由經驗豐富的法律顧問親自解答您的各種問題,並可依據需求量身打造全方位的專案服務,包括免費法律諮詢、辯護律師引薦、案件證據蒐集、代客道歉/和解、受刑人關照協助等。24小時免費諮詢專線:0800-250-555。
#
徵信社
#
偵探
#
法律
2
留言
立達國際偵探社
2025/07/04
家人被害卻查無實證、找不到兇手?徵信社就是您的第二條路
立達徵信社命案調查專案,專注於解決各式複雜命案。在1990年震驚全台的井口真理子命案中,警方曾經鎖定兇手,但卻因精神狀況不穩、供詞反覆難以定罪,經過一年後兇手才終於被繩之以法。立達深知,命案調查的危險與複雜性,並運用專業技術與敏銳判斷力,幫助家屬偵查真相、蒐集證據,讓真相得以浮出水面、逝者安息。
#
徵信社
#
偵探
#
法律
1
留言
立達國際偵探社
2025/07/04
當重大刑案發生,私家偵探能否成為破案關鍵?
當刑案進展陷入膠著,身為當事人的您,難道只能被動等待消息嗎?不,您還可以委託「私家偵探」主動查明真相!立達徵信社推出【刑案調查】專案,服務包括嫌疑人行蹤調查、各式證據蒐集、目擊者訪談與證人蒐集、跨國刑案調查、人身安全保護及法律諮詢、律師引薦等,讓加害者得以繩之依法。
#
徵信社
#
偵探
#
法律
1
留言
立達國際偵探社
2025/07/04
遭遇重大刑案,可以請徵信社協助調查嗎?
【立達徵信社|刑案調查專案】專為疑難刑事案件設計,面對警方辦案進度停滯、證據不足,或判決結果難以接受的情況,我們提供另一條調查與蒐證的管道,幫助當事人與家屬偵破刑案、伸張正義。刑案調查適用情境包括故意殺人、車禍過失致死、加重詐欺、毒品犯罪、擄人勒贖、性犯罪及其他重大刑案,可視情況引薦專業刑事律師。
#
徵信社
#
偵探
#
法律
1
留言
王瀚誼律師事務所的沙龍
2025/07/04
【刑事事件】銀行法非法吸金破億,加重處罰金額這樣算!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在非法吸金案件中,許多人誤以為「只要事後有返還本金,或自己也投入資金,就不會構成犯罪。」然而,臺灣高等法院裁判揭露,法院對非法吸金的犯罪規模認定標準早已從嚴認定,即便全數返還給被害人,也可能面臨重刑!
#
非法吸金
#
銀行法
#
銀行法第125條
1
留言
無聊亂寫的小茶几
2025/06/28
太空戰士 Part II
先前文章中提到了關於《太空戰士》從開播到結束的一些故事,今天要來看的是主題曲,雖然上次有提到因為演算法找到了馬拉桑現場Live演出的片段,今天要來聊聊這首主題曲的開花結果。
5/5
《太空戰士》
#
演出
#
樂團
#
薩克斯風
27
7
林漢清
2025/06/28
3
嗨,晨安!黑寶,知道他耶!
3
Kazama
發文者
2025/06/28
2
林漢清 「嘿...嘿...嘿嘿嘿嘿...老金曾經這麼說,老天有眼,不會看錯...」
2
廖啓彣律師的沙龍
2025/06/23
你情我願還是犯罪?刑法第227條與未成年性交的法律責任探討
一、前言故事 小庭和小偉從國二開始交往,兩人情感穩定,常一起上下學、準備考試。在一次校外旅遊後,兩人發生了第一次性行為。小庭對此並未感到不妥,直到期末考前家長查看手機時發現曖昧對話,知道兩人已經有發生性行為的關係,情急之下報警提告,這涉及到兩小無猜之刑事責任? 二、刑法第227條:對未成年人性自
#
未成年
#
兩小無猜
#
刑事
喜歡
留言
Joe Chiao的沙龍
2025/05/27
不是公務員就沒事?──從公證遺囑內容造假,分別談法院與民間公證人的刑事責任
2025年5月11日聯合新聞網一則社會司法新聞報導,某婦人向法院提起訴訟,指控其兩位兄長於母親過世前,安排製作一份公證遺囑,將總值約五億元的遺產(共計10531坪土地)全數指定給兩位兒子繼承,自己未分得分毫。女兒揪出母親「不識字」是場騙局。
#
證人
#
刑法
#
公務員
2
留言
王瀚誼律師事務所的沙龍
2025/05/23
【刑事案件】最高法院大法庭統一見解:詐防法第47條減輕刑度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之前有跟各位介紹過詐防法修法介紹,其中第47條關於「自白+繳交犯罪所得應減刑」的規定,一直是詐欺案件辯護的關鍵。本文帶你解析最高法院大法庭113年度台上大字第4096號最新裁定,一起看實務怎麼說!
#
詐防法
#
刑事案件
#
詐防法47條
2
留言
醫療耗材內幕誌
2025/05/22
【從凱凱案看見的正義缺口:台灣刑事訴訟制度該讓「被害人」有更多話語權嗎?】
最近凱凱案引爆輿論,讓很多人都忍不住問一句:「我們的法律,是在保護壞人,還是在保護人民?」這不是一時情緒性的指控,而是一次集體對台灣刑事司法體制的深度質疑。因為在這起牽涉兒童虐待致死的重大案件中,我們再次看見了——「被害人」和他們的家屬,幾乎在整個刑事訴訟程序裡,是被邊緣化的那一方。 這也不是第一
#
參與
#
證據
#
受害者
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