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詐騙後不知道對方是誰?這招讓你順利追回錢!

被詐騙後不知道對方是誰?這招讓你順利追回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遭遇詐騙,如何有效追回你的錢?刑事附帶民事求償指南

🔎 問題引導:

你遭遇到詐騙集團,錢被騙走了,重點是如何將這筆錢追回來?

✅ 你知道誰騙你嗎?

✅ 如何透過司法程序確保能要回被騙的金額?

✅ 收到地檢署的起訴書後,你下一步該怎麼做?

錢被詐騙光會相當無助

錢被詐騙光會相當無助

📌 被詐騙後,法律上該怎麼做?


1️⃣ 民事訴訟 vs. 刑事附帶民事求償

  • 一般來說,被詐騙的人想透過民事訴訟追回錢財,必須清楚知道對方的身份。
  • 詐騙案件中,通常最大困難在於受害人無法明確知道詐騙犯的身份資料,導致求償困難。

2️⃣ 等待刑事起訴書,掌握關鍵資訊

  • 向警方報案提起刑事告訴,完成筆錄後,靜待地檢署檢察官的調查。
  • 收到地檢署的起訴書後,你將獲得以下重要資訊:
    • 被告的姓名與身份資料
    • 犯罪的具體事實與過程
    • 你所受損的確切金額

3️⃣ 透過刑事附帶民事求償追回損失

  • 當你收到起訴書的內容後,就能在法院的刑事審理程序中直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求償」,無須另行開啟新的民事訴訟程序。
  • 此方式有效節省時間和成本,增加你拿回損失的機率。

💬 結論

被詐騙不代表錢拿不回來!

透過正確的刑事附帶民事求償程序,

妥善利用檢方的起訴書中的資訊,

能有效且快速地維護你的權益。


💡 常見Q&A

Q1:被詐騙後只報警就夠了嗎?

👉 不夠!報警後,你還要靜待地檢署起訴,並透過起訴書提起刑事附帶民事求償,才能更有效率地追回損失。

Q2:我不知道詐騙我的人是誰,這樣還能追討損失嗎?

👉 能!當檢察官起訴後,你將透過起訴書獲得被告的具體資訊,這時你就能提出求償。

Q3:如果我錯過了刑事附帶民事求償的時機,還有其他方式嗎?

👉 可以透過另外提起民事訴訟,但會需要繳交訴訟費用給法院,增加提告的成本,因此建議在刑事程序中就提出求償。


🚀 關注「Yang Sir楊助理」!免費體驗 AI 法律工具,解決你的法律難題!📜🤖

你是否曾遇到法律問題,不知道該從何開始?又或是對 AI 如何應用在法律 感到好奇?

「Yang Sir楊助理」,我們提供 最新法律趨勢AI 工具應用,讓你 更聰明、更高效 地處理法律問題!📚✨

💡 現在加入,你將獲得:

🎁 免費體驗 AI 法律工具 —— 加入即享一次免費 AI 法律應用諮詢!🤖⚖️

法律 AI 工具介紹 —— 讓你更快掌握問題核心!🔍

實用法律資訊 —— 用白話文解析各種法律議題!📖

獨家內容推播 —— 不錯過最新趨勢與法規變動!🚀

📲 快來加入「Yang Sir楊助理」的 LINE 官方帳號,立即體驗!

🔗 點擊這裡加入

讓我們一起探索 法律 x AI 的無限可能,你的法律問題,不再卡關! 💬👨‍⚖️🤖

avatar-img
Yang Sir楊助理的沙龍
19會員
162內容數
分享讀書心得,以及工作常見法律問題的討論,一個一起努力分享知識的空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外國人未經許可提供勞務,即便無聘僱關係、不付報酬,只要有「容留行為」就違法。負責人若未盡管理或查核義務,即使非故意,也因過失違反就業服務法,須受處罰。
最高法院判決指出:「通謀虛偽意思表示」是雙方當事人故意假裝交易,讓外人誤以為契約有效,但實際上彼此心知肚明根本無意履行,法律不承認這種行為的效力。表面合約若為假,即不具法律拘束力。
就算帳戶是被詐騙集團利用,法律仍會拆分成刑事與民事兩部分評價。刑事若能證明是受害者,可能不構成犯罪;但民事上,只要詐騙金流進入你帳戶,多數實務都認為你要負返還責任,不能主張自己也是被害人就免責。
外國人未經許可提供勞務,即便無聘僱關係、不付報酬,只要有「容留行為」就違法。負責人若未盡管理或查核義務,即使非故意,也因過失違反就業服務法,須受處罰。
最高法院判決指出:「通謀虛偽意思表示」是雙方當事人故意假裝交易,讓外人誤以為契約有效,但實際上彼此心知肚明根本無意履行,法律不承認這種行為的效力。表面合約若為假,即不具法律拘束力。
就算帳戶是被詐騙集團利用,法律仍會拆分成刑事與民事兩部分評價。刑事若能證明是受害者,可能不構成犯罪;但民事上,只要詐騙金流進入你帳戶,多數實務都認為你要負返還責任,不能主張自己也是被害人就免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