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念佛

#一心念佛含有「一心念佛」共 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看《廣欽上人》沒來也沒去,也沒啥代誌 前言 手邊有一本《一代高僧.廣欽上人》的佛書。維基百科有<釋廣欽>的條目。廣欽上人以「果子師」—多次入定,修行期間僅以野生水果果腹—;及「伏虎師」聞名—嘗找山洞修行,不想竟是虎洞,虎回洞時在洞口徘徊不前,他與虎商量,虎竟離洞不再回返—。曾因入定太久(四個月)太深(死活都分
2024-06-17
6
勸發菩提心文講義 (三) 流通分此文勸願流通。願同生淨土,同見彌陀。親聞妙法,頓除有漏之因。豁悟真心,克證無生之忍。然後分身塵剎,遍至十方,同化眾生,同成正覺。則安知未來成就果覺圓滿三十二相,百福莊嚴。以發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既種佛種於心田,將來必結菩提之果。故願與大眾,共相勉勵,努力修行。則自利幸甚,利他幸甚,故重言幸甚幸甚矣!
Thumbnail
2024-06-15
5
申勸 ‧ 截流大師淨土警語之申勸。淨土法門藥也。娑婆貪愛忌也。然其拯救之法。亦惟在今日。一心念佛。以速生安養。然後乘本願輪。運大神力。興無緣慈。擴同體悲。分身散影。於十方剎土諸惡趣中。尋聲救苦。如觀世音菩薩。誓空地獄。如地藏王菩薩。拔一切眾生苦因苦果。與一切眾生世出世樂。攝一切眾生。同覲彌陀慈父。到究竟安隱處。
Thumbnail
2023-12-22
2
淨土或問 ‧ 蕅益大師「如諸經所說。或一生繫念。或三月繫念。或晨朝十念。 或七七日念。或十日十夜六時中念。或一日一夜不斷專念。加以深信之力。淨願之力。佛加被力。皆生極樂。又下而至於逆惡凡夫。臨終十念。亦許得生。」 — 蕅益大師 勸勵眾生 應當痛自鞭策,要「念不離佛,佛不離念」,然後就能感應道交了。
Thumbnail
2023-10-23
4
勸修念佛法門 (十) ‧ 圓瑛法師「念佛普攝群機: 舉世之人。無一人不可念佛。」—圓瑛法師。念佛法門。對上中下三種根機。無機不攝。有情眾生。具有知覺。但發真心。無一不能得度。只要一心稱念六字洪名。不必廣學諸法。善導大師云 :「若要學解。從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諸法。無不當學。若欲學行。當擇其契理契機之一法。專精致力。方能速證實益。」
Thumbnail
2023-07-20
2
勸修念佛法門 (七) ‧ 圓瑛法師「念佛能斷煩惱 : 以一念。而除眾念。念佛能斷妄念既除。煩惱自斷。」 — 圓瑛法師 煩惱是苦因。生死為苦果。苦因不斷。苦果決不能離。一切眾生。皆依煩惱惑。而造種種業。由此惑業為因。定招生死果報。所以發心修行。就是要斷煩惱。而了生死。煩惱是眾生內心之病。祇有我佛醫王。所說念佛法藥。能治煩惱心病也。
Thumbnail
2023-07-12
2
宗鏡錄 ‧ 卷六十四 【萬法唯識】「萬法唯識。夢覺一如。覺中所見,即明了意識。夢中所見,即夢中意識。分別之意既同。差別之境何異。」—永明延壽大師 唯識論云。如夢未覺不能自知。要至覺時方能追覺。覺時境色應知亦爾。未真覺位不能自知。至真覺時方能追覺。未得真覺恒處夢中。故佛說為生死長夜。由斯未了色境唯識。直須至真覺位時,方知一切皆是唯識。
Thumbnail
2022-11-02
4
《清涼池畔》032《廣欽老和尚簡介》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生於遜清光緒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圓寂於一九八六年正月初五,生於福建省惠安縣。於泉州承天寺出家。師出家之後,專志苦修, 食人所不食,為人所不為,常坐不臥,一心念佛。 師常入定,曾一定數月,不食不動,甚或鼻息全無, 眾人誤謂師已圓寂,屢請方丈準備火化。時律宗高僧弘一大師,聞之,趕
Thumbnail
2022-09-25
0
晚晴集 0342013/3/20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蓮池大師: 「放開懷抱,看破世間,宛如一場戲劇,何有真實? 但以一聲阿彌陀佛,消遣光陰;但以西方極樂世界, 為我家舍。 我今念佛,日後當生西方,何幸如之!發大歡喜,莫生煩惱。 倘遇不如意事,即便撥轉心頭,這一聲佛,急急提念。 回嗔作喜,一心念佛。 良因曰: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