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修念佛法門 (十) ‧ 圓瑛法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念佛普攝群機 :
舉世之人。無一人不可念佛。」
— 圓瑛法師

勸修念佛法門
~ 福建鼓山湧泉禪寺 沙門圓瑛宏悟 述
1) 念佛發起因緣 ~ 2) 念佛即是修行 ~ 3) 念佛最為穩當
4) 念佛有勝方便 ~ 5) 念佛能消業障 ~ 6) 念佛莫求福報
7) 念佛能斷煩惱 ~ 8) 念佛速了生死 ~ 9) 念佛具足三學
10) 念佛普攝群機 ~ 11) 念佛可度眾生 ~ 12) 念佛得成佛道

***

念佛普攝群機 第十】

念佛法門。對上中下三種根機。無機不攝。有情眾生。具有知覺。但發真心。無一不能得度。只要一心稱念六字洪名。不必廣學諸法

善導大師云 :「若要學解。從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諸法。無不當學。若欲學行。當擇其契理契機之一法。專精致力。方能速證實益。否則、經劫至劫。尚難出離。」念佛即是契理契機之法。

今略舉十種人。正好念佛。請各三思。趕快發心。

一、出家人 正好念佛

既已削髮為僧。發心修道。割恩斷愛。背井離鄉。住清淨之伽藍。受現成之供養。無憂無慮。不羈不絆。正好發心念佛。求出生死。念佛之時。就要生死心切。念生死輪迴。依業受報。無有了期。必須精專懇切念去。萬念自然放下。六根自可都攝矣。今舉一例。

昔有國王。見外道苦行。比丘(出家男僧之通稱)清閒。一日謂一念佛僧曰。朕見婆羅門。(修外道之人)勤苦求道。比丘但念佛名。相去遠矣。僧對曰、修道不在色身上苦不苦。而在生死心切不切。僧人雖清閒念佛。而求出生死之心特切。六根終日對境。而六根都攝。眼根不見色。耳根不聞聲。乃至意根不緣法塵之境。
王聞不信。僧知其意。即啟白王言。可借一事以驗之。請王明日。派宮娥綵女兩班。一班在東街跳舞。一班在西街唱歌。另著一囚犯。盛油一罐。交其執持。告言汝罪應死。今交汝油。持向四街行走。令四人持刀隨行。若油在何處傾出。立即斬首。若行竟、油不傾出。賜汝無罪還鄉。
囚犯聞已。心思今日。是個生死關頭。乃一心專注。所執之油。不敢絲毫疏忽。四街行竟。油不傾出。歸至王所。乃赦其罪。
僧請王問囚犯曰。汝於東街見何物最為美觀。答曰不見。又問西街聞何聲最為好聽。答曰不聞。王斥曰亂道。東街綵女跳舞。西街綵女唱歌。豈得不見不聞。答曰。大王。我一心顧著這罐油。那裏還有心去看去聽。是以不見不聞。王忽悟此僧所言。一心念佛。求脫生死。六根都攝。不見不聞。斯言誠不謬也。而念佛之人。生死心切。乃是真念佛

二、女界人 正好念佛

託生人世。秉質女流。不出戶庭。執掌內政。非若男子之奔走四方。身勞神役。故正好發心念佛。求生淨土。又女人月經不淨。生育痛苦。多有厭惡女身。欲為男子者。而此娑婆世界。有欲轉女成男。誠非易事。須經幾世修行。若肯專心念佛。則臨命終時。娑婆業卸。淨土緣深。蓮華化生。即是大丈夫之相。一生可轉男身。而且壽命無量。得與觀音勢至。把手共行。女界之人。既有這個微妙法門。可以滿汝願望。望大家趕緊念佛。

三、聰明人 正好念佛

世人聰明難。而不為聰明所誤更難。每見聰明。恆多自誤。只因好奇好妙。反視念佛為平常。費盡心機。徒求世智。那知「生前枉費心千萬。死後空持手一雙。」若肯以聰明。用之於佛法。多看淨土經書。研究念佛宗旨。了知持名念佛一法。為諸佛所護念。群賢所繼述。以一念而空塵念。藉一佛而證淨心。專心致力念去。即事念而達理念。親見自性彌陀。得生唯心淨土。豈不快哉。

四、愚癡人 正好念佛

人無論智愚。而佛性一也。愚癡之人。祇因前生不信佛法。不肯修學。惑深業重。故感此報。若是聰明之人。則賢者多勞。念佛恐難一心。而愚癡之人。則事少身閒。正好念佛。又愚人心直。知見不多。容易生信起行。而持名念佛法門。不假參究。不勞觀想。故不怕愚癡。祇要直心道場。將一句佛號。驀直念去。努力無間。即得成功。古詩云 :「修行如駕上灘舟。暫歇篙時便下流。若不從茲勤努力。幾時撐得到灘頭。」此數語、可為念佛之助也。

五、富貴人 正好念佛

今生富貴。都從前世修來。當知娑婆福樂。終不久長。古云 :「榮華終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正好趁此福樂。衣食無憂。受用具足。發心念佛。求生淨土。登不退地。享無為樂。西方邊地。猶勝天宮。娑婆福樂。何足與比。亟宜猛省。一心念佛。庶可捨娑婆劣報。而得極樂淨身。

六、貧賤人 正好念佛

今生貧賤。都由夙業所招。往昔不肯布施修福。傲慢貢高。故感此報。既無田園產業。又無房屋棲身。衣不蔽形。食不充口。自出娘胎。飽受眾苦。正好念佛。求生淨土。而七寶樓閣。不俟經營。自然衣食。隨念而至。可以永離貧賤之苦。有此良好法門。慎勿錯過。

七、老年人 正好念佛

桑榆晚景。歲月無多。如魚少水。斯有何樂。如囚赴市。步步近死。急宜懇切志誠。發心念佛。求生淨土。善導和尚偈云 :「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龍鍾。(竹名、取搖動貌、)假饒金玉滿堂。難免衰殘老病。任汝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惟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老年人。請三復斯言。切莫萬般放不下。總有一天。放不下。也要放下。當知、「舉世盡從忙裏老。誰人肯向死前休。」

八、少年人 正好念佛

年華少壯。膂力方剛。既無老病之憂。正好發心念佛。莫道修行尚早。務宜預佈津梁。豈不聞、「春日纔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當知「人身難得而易失。良時易往而難追。」慎勿蹉跎歲月。虛度時光。「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九、有子人 正好念佛

俗云積穀防饑。生子養老。今既生子。長大成人。家業有託。宗祧有賴。正好放下萬緣。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切莫千謀百計。為子為孫。須知「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遠憂。」如果兒孫有福。不必先人遺產。也能白手成家。倘若兒孫不肖。任汝萬貫家財。不足以供數年揮霍。反令造業。反害兒孫。誠為失計。好把世間。許多富貴人家。作個龜鑑。

十、無子人。正好念佛

世人生子既多。負擔必重。撫養教育。需款孔殷。不得不勉力經營。撐持門戶。既然無子。清閒絕累。正好自嗟薄命。夫婦同修。稱念彌陀。求生淨土。疾趣菩提。為大悲父。則盡大地眾生。無非是佛之子。豈不快哉。舉世之人。無一人不可念佛。是念佛一法。可以普攝群機也。

>> 續下一頁 : 念佛可度眾生第十一

***

raw-image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相關: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二河白道 — 善導大師對往生人之喻示

.《阿彌陀經要解》— 蕅益大師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圓瑛法師

.《西方發願文》 — 蓮池大師
.《西方發願文注》 — 省庵大師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念相應一念佛
21會員
441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一念相應一念佛的其他內容
2024/06/15
此文勸願流通。願同生淨土,同見彌陀。親聞妙法,頓除有漏之因。豁悟真心,克證無生之忍。然後分身塵剎,遍至十方,同化眾生,同成正覺。則安知未來成就果覺圓滿三十二相,百福莊嚴。以發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既種佛種於心田,將來必結菩提之果。故願與大眾,共相勉勵,努力修行。則自利幸甚,利他幸甚,故重言幸甚幸甚矣!
Thumbnail
2024/06/15
此文勸願流通。願同生淨土,同見彌陀。親聞妙法,頓除有漏之因。豁悟真心,克證無生之忍。然後分身塵剎,遍至十方,同化眾生,同成正覺。則安知未來成就果覺圓滿三十二相,百福莊嚴。以發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既種佛種於心田,將來必結菩提之果。故願與大眾,共相勉勵,努力修行。則自利幸甚,利他幸甚,故重言幸甚幸甚矣!
Thumbnail
2024/06/14
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2024/06/14
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2024/06/13
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2024/06/13
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念佛得成佛道: 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 —圓瑛法師. 又唯心淨土。並不是沒有西方。極樂世界。清淨莊嚴之佛土。乃是指真心體遍十方。量周沙界。即西方極樂淨土。亦不出自心之外。故曰唯心淨土。慎勿錯解唯心之義。念佛必定成佛。散心之人一稱佛名。尚能成佛。何況終身。專心持念。精進不懈。豈有不成佛之理耶。
Thumbnail
「念佛得成佛道: 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 —圓瑛法師. 又唯心淨土。並不是沒有西方。極樂世界。清淨莊嚴之佛土。乃是指真心體遍十方。量周沙界。即西方極樂淨土。亦不出自心之外。故曰唯心淨土。慎勿錯解唯心之義。念佛必定成佛。散心之人一稱佛名。尚能成佛。何況終身。專心持念。精進不懈。豈有不成佛之理耶。
Thumbnail
「念佛可度眾生 : 廣度十方 一切眾生。則真報眾生恩。」—圓瑛法師 若不念佛求生淨土。雖發心廣大。自救尚且不了。安能救度眾生。惟有念佛修行。專心勵志。畢命為期。內仗自心之念力。外仗彌陀之願力。會二力於一時。收成功於一念。往生淨土。見佛聞法。證無生忍已。然後乘大願輪。回入娑婆世界。廣度有情。同生極樂。
Thumbnail
「念佛可度眾生 : 廣度十方 一切眾生。則真報眾生恩。」—圓瑛法師 若不念佛求生淨土。雖發心廣大。自救尚且不了。安能救度眾生。惟有念佛修行。專心勵志。畢命為期。內仗自心之念力。外仗彌陀之願力。會二力於一時。收成功於一念。往生淨土。見佛聞法。證無生忍已。然後乘大願輪。回入娑婆世界。廣度有情。同生極樂。
Thumbnail
「念佛普攝群機: 舉世之人。無一人不可念佛。」—圓瑛法師。念佛法門。對上中下三種根機。無機不攝。有情眾生。具有知覺。但發真心。無一不能得度。只要一心稱念六字洪名。不必廣學諸法。善導大師云 :「若要學解。從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諸法。無不當學。若欲學行。當擇其契理契機之一法。專精致力。方能速證實益。」
Thumbnail
「念佛普攝群機: 舉世之人。無一人不可念佛。」—圓瑛法師。念佛法門。對上中下三種根機。無機不攝。有情眾生。具有知覺。但發真心。無一不能得度。只要一心稱念六字洪名。不必廣學諸法。善導大師云 :「若要學解。從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諸法。無不當學。若欲學行。當擇其契理契機之一法。專精致力。方能速證實益。」
Thumbnail
「念佛具足三學: 能總一切法。能持無量義。」—圓瑛法師。釋迦說法四十九年。不出經律論三藏。三藏所詮。即是戒定慧。三無漏學。經為定學藏。律為戒學藏。論為慧學藏。一句彌陀名號。一心稱念。即可具足戒定慧三學。其圓妙為何如耶。又一心不亂。即念佛三昧功成。三昧是印度語。譯為正定。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即得正定。
Thumbnail
「念佛具足三學: 能總一切法。能持無量義。」—圓瑛法師。釋迦說法四十九年。不出經律論三藏。三藏所詮。即是戒定慧。三無漏學。經為定學藏。律為戒學藏。論為慧學藏。一句彌陀名號。一心稱念。即可具足戒定慧三學。其圓妙為何如耶。又一心不亂。即念佛三昧功成。三昧是印度語。譯為正定。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即得正定。
Thumbnail
「念佛能消業障 : 念佛一聲。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圓瑛法師 : 縱使業重障深。雖然念佛。依舊業識翻騰。妄想雜亂。此皆發心不切。念力不充。所以難敵業障。正未可因此。反不念佛。經云 :「多障眾生念佛觀。果能一心稱念。是人當為諸佛之所護念。彌陀之所光照。自得冥熏加被。業障可以漸消。善根日益增長。」
Thumbnail
「念佛能消業障 : 念佛一聲。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圓瑛法師 : 縱使業重障深。雖然念佛。依舊業識翻騰。妄想雜亂。此皆發心不切。念力不充。所以難敵業障。正未可因此。反不念佛。經云 :「多障眾生念佛觀。果能一心稱念。是人當為諸佛之所護念。彌陀之所光照。自得冥熏加被。業障可以漸消。善根日益增長。」
Thumbnail
「念佛有勝方便 : 夢中常常能夠念佛。死時自能念佛往生。」— 圓瑛法師 勸修念佛法門 古云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此皆退墮因緣。不勝枚舉。 縱有一生精進用功到底。世緣已盡。功業未成。一經轉世。乃有隔胎之迷。竟昧前修。不能繼續。一墮紅塵。貪欲便生。仍舊沉淪苦海。不能超拔。
Thumbnail
「念佛有勝方便 : 夢中常常能夠念佛。死時自能念佛往生。」— 圓瑛法師 勸修念佛法門 古云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此皆退墮因緣。不勝枚舉。 縱有一生精進用功到底。世緣已盡。功業未成。一經轉世。乃有隔胎之迷。竟昧前修。不能繼續。一墮紅塵。貪欲便生。仍舊沉淪苦海。不能超拔。
Thumbnail
「念佛最為穩當 : 但肯老實念佛。無不往生淨土。一心求生淨土。自不至錯入歧路。亦不會中途成魔。」— 圓瑛法師 而念佛之人。但得信願行三資糧具足。臨終自然蒙佛接引。往生極樂淨土。永卸輪迴。而得解脫。極樂國中。蓮華化生。是為最後之生。壽命無量。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任運進修。自可一生成佛。直趣無上菩提。
Thumbnail
「念佛最為穩當 : 但肯老實念佛。無不往生淨土。一心求生淨土。自不至錯入歧路。亦不會中途成魔。」— 圓瑛法師 而念佛之人。但得信願行三資糧具足。臨終自然蒙佛接引。往生極樂淨土。永卸輪迴。而得解脫。極樂國中。蓮華化生。是為最後之生。壽命無量。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任運進修。自可一生成佛。直趣無上菩提。
Thumbnail
(二) 念佛即是修行 佛號納於亂心 亂心不得不佛 口念佛號。不說閒言。古人云 :「少說一句話。多念幾聲佛。」聲聲不離佛號。則口業清淨。此即是口業修行。眾生身業。都為意業所驅使。意業不起念。身業無所行。念佛之人。一心念佛。六根都攝。則身業清淨。此即是身業修行。
Thumbnail
(二) 念佛即是修行 佛號納於亂心 亂心不得不佛 口念佛號。不說閒言。古人云 :「少說一句話。多念幾聲佛。」聲聲不離佛號。則口業清淨。此即是口業修行。眾生身業。都為意業所驅使。意業不起念。身業無所行。念佛之人。一心念佛。六根都攝。則身業清淨。此即是身業修行。
Thumbnail
(一) 念佛發起因緣 : 不住有念。不落無念。一心體究。 勸修念佛法門 1 念佛發起因緣 2 念佛即是修行 3 念佛最為穩當 4 念佛有勝方便 5 念佛能消業障 6 念佛莫求福報 7 念佛能斷煩惱 8 念佛速了生死 9 念佛具足三學 10 念佛普攝群機 11 念佛可度眾生 12 念佛得成佛道
Thumbnail
(一) 念佛發起因緣 : 不住有念。不落無念。一心體究。 勸修念佛法門 1 念佛發起因緣 2 念佛即是修行 3 念佛最為穩當 4 念佛有勝方便 5 念佛能消業障 6 念佛莫求福報 7 念佛能斷煩惱 8 念佛速了生死 9 念佛具足三學 10 念佛普攝群機 11 念佛可度眾生 12 念佛得成佛道
Thumbnail
「稱念彌陀名號。念到境寂心空。佛性自當顯現。」勸修念佛法門 1)念佛發起因緣 2)念佛即是修行 3)念佛最為穩當 4)念佛有勝方便 5)念佛能消業障 6)念佛莫求福報 7)念佛能斷煩惱 8)念佛速了生死 9)念佛具足三學 10)念佛普攝群機 11)念佛可度眾生 12)念佛得成佛道
Thumbnail
「稱念彌陀名號。念到境寂心空。佛性自當顯現。」勸修念佛法門 1)念佛發起因緣 2)念佛即是修行 3)念佛最為穩當 4)念佛有勝方便 5)念佛能消業障 6)念佛莫求福報 7)念佛能斷煩惱 8)念佛速了生死 9)念佛具足三學 10)念佛普攝群機 11)念佛可度眾生 12)念佛得成佛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