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三昧
含有「念佛三昧」共 2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一念相應一念佛
2025/02/09
華嚴念佛三昧論 講記 (五) ‧ 黃念祖
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念無量無邊的阿彌陀佛,不但是阿彌陀佛,一切佛都包括在裏頭了。一就是多,是《華嚴》的道理。「能于一佛念念相續」,能於一個佛一念一念相續了,你就能在念念之中見到三世一切諸佛。所以這是最勝方便。這個事誰都辦得到,誰都有空,坐下來,雜事不想了,就念一個佛,老念,就這樣念佛,能見三世諸佛。
#
一念相應一念佛
#
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
念佛三昧
1
留言
一念相應一念佛
2025/02/05
華嚴念佛三昧論 講記 (三) ‧ 黃念祖
每一個人心中,都有無窮無盡的佛,隨時隨時在那裏成佛。而且此心廣大周徧,無處不有,永遠是不離不斷、無有休息。「心作心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你現在念佛,就是「是心作佛」,你作佛這個心就是佛。一切如來,都是不離這個心成正覺。佛的成就,就是知自心,如自心,證自心。此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
一念相應一念佛
#
如來智慧
#
淨土資糧
喜歡
留言
一念相應一念佛
2025/02/03
華嚴念佛三昧論 講記 (二) ‧ 黃念祖
一切世界有主。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主,觀音、勢至、諸大菩薩都是伴。「主伴交融」,說主,則伴在其中;說伴,則主亦在其中。彼此交融,主伴不二。念阿彌陀佛就是念一切佛,說是專,也是普,此即不可思議之處。
#
念佛三昧
#
一念相應一念佛
#
念佛求生淨土
喜歡
留言
一念相應一念佛
2025/02/02
華嚴念佛三昧論 講記 (一) ‧ 黃念祖
《華嚴》講四種法界:事法界、理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只有《華嚴》講得最清楚透徹,《華嚴》的特點是事事無礙法界。《華嚴》有十玄,因此最尊。今此「論」名為《華嚴念佛三昧論》。
#
一念相應一念佛
#
華嚴念佛三昧論
#
黃念祖
2
留言
一念相應一念佛
2025/01/30
華嚴念佛三昧論 ‧ 彭際清
一心念佛。心佛雙泯。即心即佛。非佛非心。盡于十方三世及一一毛端量處。念念佛出世。念念佛說法。念念佛滅度。一以自心無邊智行而為其體。本具三身。一念相應。名為念佛三昧。入此三昧門。即能徧攝一切諸三昧門。入此三昧門。即能徧攝一切諸三昧門。
#
一念相應一念佛
#
淨宗法門
#
念佛三昧
3
留言
一念相應一念佛
2024/10/24
什麼障礙我們學佛 : 二障
佛在《華嚴經》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智慧德能跟佛完全一樣,「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是佛把眾生無始劫以來的病根一語道破,就是妄想執著,妄想變成了所知障,智慧沒有了;執著變成了煩惱障,所以生生世世墮落在輪迴中。因此,佛法的修學自始至終,都在破除妄想執著而已。
#
破除妄想執著
#
所知障
#
煩惱障
2
留言
一念相應一念佛
2024/09/18
印光大師 文鈔菁華錄 (七) 分禪淨界限
禪與淨土,理本無二。若論事修,其相天殊。禪非徹悟徹證,不能超出生死。故溈山云可中頓悟正因,便是出塵階漸。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又云初心從緣,頓悟自性,猶有無始曠劫習氣,未能頓盡。須教渠盡除現業流識。弘辨謂頓悟自性,與佛同儔。然有無始習氣未能頓盡,須假對治,令順性起用。如人吃飯,不一口便飽。
#
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
#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
一念相應一念佛
1
留言
一念相應一念佛
2024/08/25
淨修捷要報恩談 (二十五) 禮讚勢至
大勢至菩薩是淨土宗第一代祖師。大勢至菩薩就是專門用念佛法門的,而且是專一的。【一心觀禮,淨宗初祖,以念佛心,入無生忍,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入三摩地,斯為第一,與觀世音現居此界,作大利樂,於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令離三途,得無上力,無邊光智身,大勢至菩薩。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
淨修捷要報恩談
#
大勢至菩薩
#
淨宗初祖
1
留言
一念相應一念佛
2024/08/22
淨修捷要報恩談 (二十三) 禮讚淨法
【一心觀禮,一乘了義,萬善同歸,凡聖齊收,利鈍悉被,頓該八教,圓攝五宗,橫超三界,逕登四土,一生成辦,九品可階,十方諸佛同讚,千經萬論共指,寶王三昧,不可思議,微妙法門。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
淨修捷要報恩談
#
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
一乘了義
2
留言
一念相應一念佛
2023/12/24
首楞嚴經勢至圓通章解 ‧ 截流大師
首楞嚴一經說。在法華之後。實為佛法堂奧。昔智者判教時。此經未來支那。故唯以法華涅槃為後味。若令一見。必廣有疏釋。且判屬醍醐無疑矣。奈四依大士已滅。古今疏主各興異見。久如聚訟。後學不具擇法眼。靡所適從。至欲盡廢疏解唯看經文。亦過激之論也。及乎以己智尋經。又多不能達其旨趣。則終於昧昧而已。
#
念佛三昧
#
都攝六根
#
生佛一如
3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