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含有「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共 1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八講・清初史學之建設》裡說: 內中如歐陽永叔之《五代史記》,朱晦庵之《通鑑綱目》等,號稱為有主義的著作,又專講什麽「春秋筆法」,從一兩個字眼上頭搬演花樣⋯⋯
Thumbnail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六講・清代經學之建設》裡說: 黃梨洲替萬斯大作墓誌詺時寫道:「學者入傳注之重圍,其於經也,無庸致思;經既不思,則傳注無失矣,若之何而悟之?」
Thumbnail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六講・清代經學的建設》裡說: 學問之最大障礙物,莫過於盲目的信仰。凡信仰的對象,照例是不許人研究的⋯⋯
Thumbnail
飛雪丹紅-avatar-img
2025/06/06
我以前有段時間會在晚上打開佛教節目,聽淨空老和尚講經,我們全家都以不可思議的眼神看著我,像看一個怪物。我記得他說過一句話:「學佛不學梁啟超」,好像還有上聯,但我只記得這句。我明白他的意思,信仰是不能研究的,你站在客觀的立場去研究了,你就失去信仰了。就像基督天主信仰也有言:不要挑戰上帝。信仰這東西和科學不同,你信了,衪就存在,你不信,衪就不存在。 儒家思想可以被研究,因為它不是信仰,而是一套行為規範。社會改變了,社會規範也會跟著改變,並且受質疑。但是神的存在不能以實驗方法去求證。所謂研究,可以研究其演變,但是不能推翻其教義。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六講・清代經學之建設》裡說: 我常想,一個人要怎麼樣才能老而不衰?覺得自己學問已經成就,那便衰了。常常看出「今是昨非」,便常常和初進學校的青年一樣⋯⋯
Thumbnail
梁啟超說毛奇齡自稱有許多經學著作是早年所著,因亂遺失其稿,晚年重行補訂。梁的評價是:「這話不知是否靠得住,姑妄聽之。」
Thumbnail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五講・陽明學派之餘波及其修正》裡說⋯⋯
Thumbnail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四講・清代學術變遷與政治影響(下)》裡說⋯⋯
Thumbnail
莫測小築-avatar-img
2024/12/26
留下來只是獲得參與思想大賽的入門票,還得有機緣才有機會出線,至少要達到廣為人知,不然也只是蒙塵明珠。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二講・清代學術變遷與政治的影響(上)》說: 滿洲人雖僅用四十日工夫便奠定北京⋯⋯
Thumbnail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一講・反動與先驅》引用費燕峰的話指出清談的禍害:「何補於國?何益於家?何關於政事?何救於民生?」
Thumbnail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一講:反動與先驅》說:「陽明是一位豪傑之士,他的學術像打藥針一般,令人興奮,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學結束,吐很大光芒⋯⋯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