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歷史中存留下來的就是勝利者
avatar-img
天心居

能在歷史中存留下來的就是勝利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四講・清代學術變遷與政治影響(下)》裡說:「凡大思想家所留下的話,雖或在當時不發生效力,然而那話灌輸到國民的下意識裡頭,碰着機緣,便會復活,而且其力極猛。」

這種狀況,只有在這個思想家的話能留下來的情況。更多是無法保存的話、散失在歷史裡頭,後世也沒有人記得。這樣,縱然是大思想家、大文學家,都沒有任何影響力了,遑論什麼機緣。


2024.12.24

avatar-img
天心居
30會員
947內容數
曾在書山當看官,屢沉酒海作醉鬼。 蘭臺覓路入淨土,息交絕游是深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天心居 的其他內容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二講・清代學術變遷與政治的影響(上)》說: 滿洲人雖僅用四十日工夫便奠定北京⋯⋯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一講・反動與先驅》引用費燕峰的話指出清談的禍害:「何補於國?何益於家?何關於政事?何救於民生?」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一講:反動與先驅》說:「陽明是一位豪傑之士,他的學術像打藥針一般,令人興奮,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學結束,吐很大光芒⋯⋯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一講:反動與先驅》說: 原來儒家開宗的孔子不大喜歡說什麼「性與天道」,只是想從日用行為極平實處陶養成理想的人格。但到了佛法輸入以後,一半由儒家的自衛,一半由時代人心的要求,總覺得把孔門學說找補些玄學的作料才能滿足。 這是十分正確的,從宋明理學開始就走錯了路,後來的
看到胡燕青的言論,可謂貽笑大方。「嚴肅文學」的定義本來就不怎麽嚴肅,所以不用討論了。倒是看鄺保威說說張愛玲怎麽談瓊瑤,是頗有趣味的。
現在讀梁啟超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讀了大概三分之一,當中引了很多清朝學者的見解⋯⋯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二講・清代學術變遷與政治的影響(上)》說: 滿洲人雖僅用四十日工夫便奠定北京⋯⋯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一講・反動與先驅》引用費燕峰的話指出清談的禍害:「何補於國?何益於家?何關於政事?何救於民生?」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一講:反動與先驅》說:「陽明是一位豪傑之士,他的學術像打藥針一般,令人興奮,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學結束,吐很大光芒⋯⋯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第一講:反動與先驅》說: 原來儒家開宗的孔子不大喜歡說什麼「性與天道」,只是想從日用行為極平實處陶養成理想的人格。但到了佛法輸入以後,一半由儒家的自衛,一半由時代人心的要求,總覺得把孔門學說找補些玄學的作料才能滿足。 這是十分正確的,從宋明理學開始就走錯了路,後來的
看到胡燕青的言論,可謂貽笑大方。「嚴肅文學」的定義本來就不怎麽嚴肅,所以不用討論了。倒是看鄺保威說說張愛玲怎麽談瓊瑤,是頗有趣味的。
現在讀梁啟超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讀了大概三分之一,當中引了很多清朝學者的見解⋯⋯